通过中国旅游地图来看中国的旅游景点,领略中国大好河山。
第二十八篇 甘肃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在中国西北部。面积43万 平方公里,人口2713万。省会兰州。春秋时属秦和西 戎,秦置陇西,北地三郡,汉为凉州,唐置陇右道,兼属关 内、山南二道,宋初属陕西路,元属陕西行中书省,后分置 甘肃行中书省,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置甘肃省东部为起伏 较大的黄土高原,海拔1500-2000米。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 明显的向大陆气候过渡的特征。年平均降水量30-360毫米之 间。矿产有石油、煤炭、铁、镍、铅、锌、铜等。农 产以小麦、谷子、黍、棉花、胡麻等为主,牧业发达,河曲 马、欧拉羊驰名全国。
酒泉,古称肃州,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辖1个区、2个县级市、4个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千米,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截至2020年11月,酒泉市常住人口为1055706人。
酒泉景点: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西汉酒泉胜迹、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
一、敦煌莫高窟
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
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三、西汉酒泉胜迹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是一座源于西汉史实、表现大汉雄风、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景区内主要历史名胜有:汉古酒泉、左公柳、泉湖及大量园林古建筑群。
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
酒泉,因传说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史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获全胜于此,武帝赐御酒以赏,霍去病以功在全军,人多酒少,遂倾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故有“酒泉”之名。今泉犹在,园林式建筑、牌楼历经修葺,保存完好。园内有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及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成为游客酒泉之行的必游之地。酒泉钟鼓楼耸立在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一座砖砌的高墩上。为三层木结构的塔形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雄伟壮观。鼓楼下有四门通向东南西北,行人车辆可以穿行。门上分别题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哈密),贴切地标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
泉眼冬季不冻,夏日清凉可口,宜于饮用。日出水量约3万立方米以上,泉水向北渗入小湖。绕过泉边,沿曲经在往里走,一座座假山环绕着一个明洁如镜的湖泊。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把湖面一分为二。湖面上有九曲桥、假山等景致。到了冬天,湖面结冰、这里又成了很好的滑冰场。公园西侧的动物园,有各种鸟类、鹿、熊、猴等,还有产于甘肃的熊猫、金丝猴、野骆驼、耗牛等供游人观赏。
四、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观。地质公园内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魔鬼城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揭开“魔鬼城”神秘的面纱,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五、玉门关遗址
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其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及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玉门关遗址与包括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的汉长城,还有河仓城遗址一起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汉长城的防御功能,起到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从客观上保障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促进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玉门关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丝绸残片等为丝绸之路的大规模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玉门关遗址及附近烽燧出土了2400余枚简牍文书,其内容有大量反映汉代西域各国如“车师”“焉耆”“乌孙”“尉犁”“鄯善”“卑陆”“大月氏”“郁立师”,还有涉及“匈奴译、乌孙使者”等内容,同时出土了粟特文文书、佉卢文丝绸残片等文物,可为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的文化特征提供特殊的见证。
六、锁阳城遗址
在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南10华里处,为隋唐建筑,古称苦峪城。始建于汉,兴于唐,其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齐地排列于一条线上。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城墙高约6米,宽5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七、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
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甘肃省金塔县城西北8公里处,由胡杨林-金波湖核心游览区、沙枣林观光休闲区、瀚海红柳林保育区、沙漠康体理疗区和芦苇湿地迷宫区五个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景区内分布着西北地区最大的“化石级植物”万亩人工胡杨林,极具观赏价值。
金波湖碧波荡漾、胡杨林金碧耀眼、沙枣花清香扑鼻、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红柳红研秋醉、芦荻白花寒吹、沙滩柔绵、阳光迷人。来此地游览,您能充分领略大漠风情,鉴赏胡杨文化,探秘桐林幽境,体验沙瀚野趣,这里是集生态造林、防风固沙、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摄影创作、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被评为甘肃省秋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当大漠旷野吹过一丝清凉的秋风时,胡杨林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为浅黄,继而变成杏黄了。登高远眺,金秋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由金黄色变成金红,最后化为一片褐红,渐渐地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一夜霜降,胡杨林如香山枫叶一样火红,像在熊熊燃烧。而每一棵高大的胡杨树冠枝头,间或又有浅绿、淡黄的叶片在闪现,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秋风乍起,胡杨金黄的叶片,飘飘洒洒“哗哗”地落到地面,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辉煌而凝重。
漫步在胡杨林中,就仿佛进入神话中的仙境。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胡杨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令人叹为观止。密密匝匝的树叶,也是风采独具。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如少女的柳叶眉,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柳树;壮龄的胡杨,叶片又变成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更有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