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4阿克陶县布伦口段
发生泥石流
一名女子
一路喊着疏导游客
撤离到安全地带
而她自己站在最危险的地方
她是阿克陶县布伦口乡
党委书记李文娟
当天晚上
李文娟在去村民家中的路上
接到了布伦口段
得知已有人员和车辆滞留
赶紧前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
她和其他党员干部们迅速
与交警、救护人员进行工作分配
大家各尽其职
协调机械,清理泥石流
及时为游客发放食物
药物以及氧气瓶
对游客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避免出现焦虑
直至次日凌晨两点多
该路段的泥石流才处理完毕
虽然晚上光线暗
但眼尖的网友还是发现了“亮点”
“她和她胸前的党徽在闪闪发光”
“不回去了
我们就在这里做新时期的‘疆一代’”
“我的维吾尔语名字是阿依布拉克
意思是像月亮和清泉
一样纯洁善良的人
是我的维吾尔族爸爸给我取的
我是阿克陶的‘疆一代’
出生在四川资中
一个农民家庭的李文娟”
李文娟(照片由本人提供)
父母都已去世
姐姐和弟弟都还在家乡务农
源于对乡土的亲近感
李文娟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
到新疆最艰苦的南疆基层工作
2015年11月
李文娟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
经过维吾尔语培训
来到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工作
扎根阿克陶县基层
李文娟(右二)在新疆居民家中
每天脑子里想的和工作日志上
记录着的都是如何
解决困难群众的各种诉求
以及如何带领群众致富
实现更幸福生活的各种阶段小目标
到乡里的第一个月
在天气恶劣的寒冬中
李文娟把乡里的
5个行政村走了两三遍
6次走到边境一线
农区、牧区、机关、基层
……
李文娟(左)看望慰问优秀护边员
自2015年到新疆工作以来
她先后在6个岗位上锻炼
逐渐成长为
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党委书记
深受同事和当地群众的喜爱
李文娟(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很感激爱人何云波
当时他还是男朋友
我和他说了
我想到新疆工作的想法
他只说了一句
‘你在哪,我在哪’
我俩就一起来了
他现在在距离我
140公里的乡镇工作”
李文娟说
之前回老家办婚礼的时候
亲友们还问什么时候回成都发展
“我说不回去了
我们就在这里做新时期的‘疆一代’”
“自己走过的线路才最放心”
近日
新疆沙湾市持续高温
铁路沿线涵洞
易受天气影响造成事故
57岁的民警戴长利
接到排查隐患任务
每天要在野外工作八小时
徒步3万步
弯腰钻过一个个半人高的涵洞
高温下
他的耳朵被晒得通红
衣服全部湿透
裤子与鞋子上布满灰尘
他徒步走过每一条线路
他说
“自己走过的线路才最放心”
“这是忠诚的底色,这是奉献的底色
这是平安的底色”
“人民警察嘛,前面是‘人民’二字
救你是我们的职责”
在那片无尽的大漠里
李生寿从石头里“凿”出了一个派出所
用二十几年风雨无阻的坚守
描绘了一幅“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画卷
救回来了21条鲜活的生命
1998年初
李生寿刚调任到此地时
所谓的派出所还只是几顶帐篷
工作、生活全都“窝”在
那几平方米的布盖里
派出所离最近的居民点有160公里
他们更像是在一座“孤岛”上野外求生
为了长期驻守在这里
李生寿带领所内所有民警、辅警
动手开挖窑洞
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
他们撑着油灯、喝着咸水、睡在帐篷
硬是开凿出了
全国独具特色的窑洞派出所
派出所开凿
在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迷宫般的石山连绵成片
每到夜晚,风穿过石山
会发出鬼哭般的巨大声响
而且这里磁场很强
指南针根本无法正常运作
每年会有约5000人慕名而来
救助遇难的探险者
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他带领站所民警
参与探险遇难救助任务268次
从“死神”手里抢回了21条生命
救人、抢险、抓捕……
不知不觉
李生寿在窑洞派出所里
已工作了二十几年
当初的青春小伙
转眼已经60岁了
回首过去,他偶尔会感慨
但每当听到警铃响起
就带上队伍赶往求救地点
分秒必争的时刻,顾不得多想
“救命比什么都重要!”
2019年
李生寿被公安部
评为“最美基层民警”
他说
“勋章有我的一半
也有战友的一半”
守护这座“魔鬼城”的平安
他们的付出从来不是一半
而是倾尽所有
“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在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
游客途径积水路段时
车辆不慎陷入泥潭出不来
阿布都加帕尔·猛得和朋友
骑着摩托车赶到
加入了救援队伍
他们不顾泥泞的路面
踏入水坑
将手伸入冰水中
给车轮垫上石头
众人合力推动车辆
几经周折
终于将汽车推了出来
当游客要给钱时
他却说不要钱
并骄傲展示出
自己胸前的党员徽章
这让几名年轻人十分感动
“他亮出党员徽章的那一刻,
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网友评价
“虽然语言不通
但当他撩开外套
露出党员徽章的那一刻
心里所有的话我们都听懂了”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2009年
他主动报名
加入克州边境管理支队
木吉边境派出所护边员队伍
与移民管理警察一起戍守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木吉乡边境
图为阿布都加帕尔(右二)与移民管理警察共同巡边
2018年
边境发生突发情况
他跟随移民管理警察
一起在山上连续蹲守了三天三夜
下山之后
他家五头临近分娩期的牦牛
由于缺乏照料而早产
牦牛幼崽全部死亡
除此之外
他还担负起义务照看
派出所军马的责任
一干就是六年
图为阿布都加帕尔(左一)正在与移民管理警察巡边
由于常年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
工作生活
他落下了心脏疾病和风湿病
加上年龄越来越大
每次巡逻都是勉强才能跟上队伍
于是,他提交了退出护边员队伍的申请
退出护边员的他
担任了木吉村四组队长的职务
继续协助边境派出所维护边境稳定
为柯尔克孜族乡亲们办实事、做好事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走访阿布都加帕尔(左三)家
已有25年党龄的他
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
光荣地被乡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做实事,做好事
是我作为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为了祖国,为了家乡
去做更多事情
也是我的一份心愿”
“我喉咙不行了,打字给你”
塘桥村党委委员王佳丹在村委会
接到了来自假山组村民
因四天多来
连续在抗疫一线工作
用嗓过度说话困难
无奈之下
厂里的煤气快没有了
煤气站现在又送不过来
厂里二三十名企业员工
都用煤气灶烧菜做饭
了解情况后
用沙哑的嗓音
协调一批瓶装煤气情况
几分钟后
她挥着手招呼同事过来帮忙
一起做好防护后
用代步小车把煤气送过去
村里新居民28000多人
本地人7000多人
疫情发生后
王佳丹任务一个接一个
发动志愿者到点位上做宣传
做核酸时现场维持秩序
帮村民协调买药送药
……
在抗疫一线奋战4天多
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在隔离
三天只睡了七八个小时
仍然坚守在一线
王佳丹的嗓子喊哑了
讲话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继续帮一线群众解决困难
她还自责地和儿子说
“我现在什么都照顾不到你”
儿子懂事地安慰母亲
“妈妈只要你平安就好”
有大家才有小家
哪怕是最基层的干部
也应有拥有的那份执着与韧性
“大姐,会好起来的,我向你保证”
“再见刘钢书记
给你家里人问好
谢谢,非常谢谢你”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在送别
两鬓斑白的驻村第一书记刘钢
只见维吾尔族老人紧紧握着刘钢的手
哭着用维吾尔语向刘钢表达感谢
刘钢看着奶奶不禁撇过头
用手擦眼泪
这一天
刘钢要离开“访惠聚”工作岗位
准备返回派出单位
出村的几百米路上
村民们好几次拦住车
拉开车门与刘钢握手拥抱告别
村民眼里噙着泪
对刘钢说着依依不舍的话
刘钢哽咽着向村民们
嘱咐着一直记挂在心中的事儿
2017年
刘钢在走访入户
发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是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保户
“我今年66岁了
明年怎么样我也不敢去想"
维吾尔族老人言语中
已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他听完维吾尔族老人的话后
坚定地保证会好起来的
为维吾尔族老人的儿媳妇
争取到低保的政策
提供了一个村级公益性岗位
负责维护全镇15个村子的机顶盒
每月有固定收入一千余元
知道维吾尔族老人的儿媳妇会缝纫
便联系当地的检察院同事
帮忙把电子缝纫机运到村里
还联系驻村工作队,承包一个门面
让维吾尔族老人的外孙女从事餐饮行业
2018年
刘钢和村两委商量后
决定优化村里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有计划地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
实现助农增收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成立建立扶贫工厂
专业合作社、鼓励就业创业等举措
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冬闲时分
刘钢也没让村民闲着
他组织开办国语学习
和实用技能培训班
为贫困户学员统一发放学习用具
每人每天补助3元伙食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8年10月
硝尔买里村整村退出贫困村
2019年9月
人均纯收入达到10645元
村集体收入13.8万元
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活动中
硝尔买里村也从四颗星升到了九颗星
他说
“人是虽然走了
但是心是彻底落在这了
四年了,1400多天
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硝尔买里村”
网友:“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基层干部
在“小我”与“大家”的抉择中
毅然选择了后者
以行动书写忠诚
以敬业诠释担当
人民群众
也用最质朴的方式
向基层干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双向奔赴”中携手前行!
往期推荐
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 | 暑期实践行 队员乐盈盈
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 |暑期实践行 队员乐盈盈(二)
快把ta寻找出来吧~
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科学列车发车咯!!
来 源 | 微信公 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