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狂暴的风沙则为柴达木西北部,雕刻出恢弘极致的雅丹地貌。
上图橙色的线条就是本次海西线旅行的线路。
说起雅丹地貌,我们不禁想到了另一种地貌景观——“丹霞地貌”。它们的名称如此相似,仅有一字之差,是游人中最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
什么是雅丹?雅丹地貌——风蚀作用的产物。第一次来到青海海西俄博梁,置身雅丹地貌之中,会误以为来到了一座没落的中世纪古堡,眼前那些形态各异的 “石人”、“石佛”、“石塔”、“石马”、“石鸟”、“石狮子”恰似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物,每当夜幕降临,呼啸狂风扑面而来,眼前这些雅丹残丘犹如怒吼的野兽,让人胆战心惊,“魔鬼城”之名便由此而来。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石像都出自于大自然之手,属于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上个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和中国学者陈宗器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荒漠中探险考察时发现的。斯文•赫定在1903年出版的《中亚与西藏》一书中,根据维吾尔语的发音把这种地貌称为“Yardang”。中文的“雅丹”一词出现略晚,第一次出现是在1936年陈宗器先生所著的《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一书中,陈先生根据“Yardang”的发音把它音译为“雅丹”。所以说“雅丹”一词是由维吾尔语音译而来,原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这里的“丹”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雅丹地貌,泛指由风蚀而形成的地貌组合,包括风蚀城、风蚀洼地、风蚀谷等。在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都可以找到这种地貌景观,我国境内就有将近3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甘肃省玉门关以西的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南疆罗布泊周围及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周边。
要形成雅丹地貌,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湖泊沉积地层,比如柴达木的雅丹地貌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柴达木古大湖的湖相沉积地层,其中沉积的泥砂和黏性土层形成的砂泥岩,距今已经有近千万年的历史。第二是要有外力侵蚀,例如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柴达木的雅丹地貌就是在长期的西北季风的吹蚀作用下,岩石沿着垂直节理垮塌形成陡壁,甚至下部向内凹陷而形成头大下小的奇特形态。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七彩丹霞地貌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七彩丹霞地貌
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七彩丹霞地貌什么是丹霞?说起丹霞地貌,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广东的丹霞山,这是丹霞地貌名称的来源,“丹霞”是一个由中国地质学家创造的地貌学名词。丹霞地貌——指的是层厚、产状平缓或倾斜的红色砂砾岩,由于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地貌,比如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等等,这里的“丹”则是红色之意。丹霞地貌在中国分布广泛,竟有1000多处,上图都是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七彩丹霞地貌,位置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层峦叠嶂,高耸入云,绵延数十里的山体颜色通红,火烧一般,悬崖峭壁犹如刀砍斧劈,崖壁上呈现出的沉积层理清晰可见,巍巍壮观。贵德丹霞的岩石为中生代至第三纪的红色砂砾岩,后来由于受到黄河水系流水的下切侵蚀以及风沙的雕琢,形成了如今的丹霞地貌。
小常识:雅丹与丹霞这对字面上的孪生兄弟区别在于。1,作用力不同:雅丹地貌是风蚀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主要是由于地表流水侵蚀而成。2,地貌颜色不同:雅丹地貌没有特定的颜色,一般是河湖相沉积的砂泥岩;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砂岩或红色沙砾岩,“色如渥丹。灿如明霞”是丹霞地貌的色彩特征。3,分布地区不同: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极干旱的荒漠区,而丹霞地貌主要形成于显著的流水侵蚀。
柴达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诡谲荒芜之地。在这片久陷沉寂的神秘之地,除了五彩斑斓的各色盐湖,遇上的都是遍布荒野的“魔鬼”地貌——雅丹。柴达木盆地,就是中国雅丹地貌最集中的地区,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柴达木就占了2.24万。
国道315,起点青海西宁,终点新疆喀什,全长3063公里,由东向西横穿整个柴达木盆地。盆地内部的小柴旦镇到茫崖花土沟镇,近700公里的路程都是在雅丹荒漠的无人区中穿行。
清晨从格尔木出发,迎着朝阳 ,沿着G215与G315国道,窗外时不时黄沙弥漫,重卡呼啸而过,望着周边雅丹荒漠的奇特地貌,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U形公路其实就是315国道在里程761——781这二十公里的路程中,连续通过三个起伏较大的土丘。这本来在荒漠公路中也算不上太特别的奇景。而315公路在雅丹地貌加持下,一段向下紧接一段向上的超长直的公路,一下一上产生高差,距离长,加之空气通透能见度好,所以颇有视觉冲击力,十公里长的上行公路如同挂在眼前。实际上,对开惯了南方陡峭山路的老司机来说,U形公路坡度并不算大,甚至不十分明显。单反用广角到标准镜头或者手机拍摄,很难有大U形的视觉冲击力。必须用长焦拍远端公路,可以拍出公路直指天空的效果,相当于单反相机通过景深把很远的景物呈现在你眼前。因为距小柴旦镇不远,交通相对便利,U形公路就和茶卡的“天空之镜”一起成了海西线的最早的两个网红景点。
网络的大肆传播给网红U形公路带来了巨量的人气,每天这路段上总是聚集着大量的红裙子们拍照打卡,现在仍有少部分人不顾禁令进入公路路面,享受重卡喇叭长鸣擦身而过的刺激。315国道是连接新疆与青海的公路干线,来来往往的重卡络绎不绝,很不安全。
交警已经明令不准在这路段停车,违者扣分罚款。我们不敢下车,在315U形公路路段跑了个来回,发现U形公路最壮观处是在里程碑780公里处。
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眼前的U型公路变得极其陡峭,远远望去好像直指苍穹的天路。
穿过U形公路,一路向西,窗外都是绵绵不绝,无穷无尽的雅丹群。这片雅丹地貌绵延700多公里,东起小柴旦,西面与阿尔金无人区相连,面积足有2.24万平方公里,占了全中国雅丹分布面积的三分之二多。
自从1899年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罗布泊孔雀河详细记录下维语“Yardang”,地学界普遍认为,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水平地层由风沙吹蚀出来,形成过程中几乎没有水动力参与。斯文•赫定也绝对想象不到今天的柴达木,居然会有别样的“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汽车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飞驰,过了东台的临时工棚休息区,车窗外一片荒漠,人迹罕至,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突然,一片绿得发蓝的水面闯入视野,水面上飘浮着许多小山包,那就是目前全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碧水与雅丹,两种绝不应该一起出现的景观居然同框了,不可思议......
几百万年来,西台的雅丹都是这样好好地待在陆地上。只是时光往前推20年,水上雅丹的雅丹都还在岸上,“水上雅丹”还仅仅是6平方公里的“鸭湖”,生活着柴达木难得一见的野鸭。
气候变暖,昆仑山冰川融水加速,2007年,柴达木水量最大的河流那棱格勒河山洪爆发,河流改道,洪水汇入鸭湖。
如今鸭湖面积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淹没了东台西台之间的雅丹群,造就了水上雅丹和西台双色湖两大奇景。
碧水摇云影,清风荡鸭声。
湖中的雅丹土丘都是半固化的湖相沉积物,结构很不稳定,湖水浸泡“风蚀残丘” 坍塌会大大加速,可能在几十年或一百年后,雅丹都会塌入水中。自然界沧海桑田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万年、十万年为计量单位,短短的十年二十年时间,漫长的地质演化变成了肉眼可见的地貌变迁,真的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坏事?
在天上俯瞰,镜头之所及,一座座雅丹颇为壮观,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与天空鸭鸣雁啼、水上雅丹土丘和湖面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更有波光倒影,美不胜收。
漫步湖边,放眼观看耸立在绿湖水中的土丘,千姿百态,像城堡,似团队,或如虎如豹,或奔跑或坐卧,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越看越像。随着思绪的活跃,这些立于湖面的土丘也被赋予了生命,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比如说,有不少雅丹朝着同一个方向,如万箭出海,又像万马奔腾,被地质公园叫做“西海舰队”。
令人震撼的是,碧绿的湖泊,如同镶嵌在大荒漠中的一块绿色的宝石。湖水因深浅不同,色彩各异,有的地方呈深绿色,有的地方呈浅蓝色,令人心驰神往。湖中有成群的水鸟和野鸭,或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或在湖面上戏水,十分灵动。
人的视角平平无奇,一定得学会打开上帝视角。阳光猛烈且毒辣,飞虫大约有普通伊蚊十倍的大小,数量密密麻麻的,不得不全付武装。
旅行实用信息:关于交通:没见到有公共交通方式到水上雅丹,靠谱的方法只能是自驾、包车或拼车。关于门票:门票60+观光车60(可选),就算是住在景区里面房车营地轻奢酒店,也要先买门票过安检,才能找到酒店大堂,办理入住。
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座落在荒漠中,面积非常大。自驾车只能停在大门外面,内部只能是景区电动观光车或两条腿走,游客中心有个牌牌写着禁止私家车,违者罚款500元。观光车时间:8:00——20:00,景区太大,阳光毒辣,不坐观光车有点不太现实。除观光车外,还有最环保的出行——骑骆驼,当然这是景区的增值服务,你懂的。
关于住宿: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周边350公里都没有城镇,如果315国道继续向西,住茫崖市区花土沟镇,向东只能住小柴旦镇。所以旅行社一般会优先推荐住在乌素特水上雅丹的房车营地轻奢酒店,入住后,就不用出景区的大门了,住宿,吃饭,都在景区内。吃住在乌素特景区内,所有物品耗材包括淡水都是用卡车运进去,价格肯定美丽。就这样,如果没有预订,乌素特还是一房难求,我们是连夜赶到花土沟镇住宿,到花土沟已是晚上十点。
日落雅丹红似火,霞来花土照金山。
离开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向西,一直向西,太阳慢慢地滑到沙丘的西面,难得一见的火烧云将绵延起伏密密麻麻的雅丹土丘照得通亮。青藏高原的最东端,茫茫四野的原始地貌荒凉得如同火星表面,汽车顺着笔直伸展又起伏如波的315一线,行驶在苍茫天涯,给人一种天荒地老的荒芜和悠忽飘荡的飞翔感。像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虫,又像天空中漂浮的一粒微尘,有一种强烈的虚幻感。
黄瓜梁——横亘在西台与老茫崖之间的两列土丘山梁。在柴达木,黄瓜曾经是极其珍贵的水果,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勘探队员就把这长条形台地命名为“黄瓜梁”。黄瓜梁位置在南八仙雅丹群的南段,315与215国道的交汇处。
荒凉,是柴达木的代名词。越往盆地中心走,遍地的雅丹地貌和卫星地图上谜一般的同心圆“线条”。似乎在告诉我们,柴达木其实很有故事。地面上出现的奇怪的环状图案,并不是灵异事件,更不是想象中的天外来客沙漠怪圈之类的科幻小说。这是已经干涸的湖泊沉积痕迹,曾经有一个大的湖盆,后来水分一点点蒸发,大的湖盆演变成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小湖盆,盐类沉积物在湖盆中呈现出环带状的分布。
继续放大,地面的环带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土丘,这就是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群。黄瓜梁到小柴旦,分布在215与315国道两侧,面积足有两万多平方公里。1955年,八位来自南方的女地质队员在此迷路遇难,这片雅丹群被命名为“南八仙雅丹” ,以此纪念前辈们为国家建设的奉献和牺牲。
特别温馨提示:315与215国道途经的南八仙雅丹,并不是一片小范围的雅丹景观,而是面积高达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雅丹群,地貌相似而又复杂,有些区域还有地磁异常,极易迷路,极其不建议非专业野外工作者深入雅丹内部,一般驴友的活动范围应限制在公路干线两侧。如一定要进入雅丹内部拍摄,一般情况下也要与公路干线保持目视距离。
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石油、石棉、云母、金、铁、锡、锂盐、钾肥散落在盆地各处。盆地资源的核心不在德令哈,更不在茶卡,而在我们旅程前方的苍茫之崖——茫崖市。
天之苍正如西行夕照,地之茫不及茫崖之涯。据心理学家说:人的孤独感,分为12级。若是这等级适用在城市上,那么茫崖市,一定可以被评为12级的孤独城市。茫崖的周边350公里半径内没有一座建制城市,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没有一座县城。它比海南省的三沙市还要孤独,距离它最近的城市,是甘肃敦煌市,依旧还有39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它是个被无人区包围的城市。南边是可可西里无人区、羌塘无人区,西边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金无人区,西北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而东边就是人烟稀少的柴达木盆地,无论去往东南西北的任何方向都是无人区。
包围茫崖的几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这样无边无际的盐滩荒漠。
密密麻麻的的石膏晶体在沙海里如同繁星,在暮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提醒后人这将是柴达木所有湖泊的宿命。
茫崖一名源于蒙古语“额头”,蒙古语标准读音为“茫乃”,当地人长期读的茫崖的发音为茫崖(ái),这是由蒙古语谐音变音而成。但是大部分外地人因为不了解当地读音,看到汉字便会读成茫崖(yá)。
茫崖的花土沟,有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英雄岭工区。一条条以黄色为主,间有红色砂泥岩地层的花土山岭,山体自上而下如同人工凿过的沟壑,这样千奇百怪的粗狂线条,应该是大自然借助风与雨水刻蚀出来的沧桑巨作,茫崖市区花土沟镇也因此得名。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正是有了石油人的身影,才有了随石油而新兴的城市——茫崖。
翻过黄瓜梁,暮色将合。黄瓜梁的脚下是老茫崖,除了道班,已是空无一人,老茫崖实际上已经被废弃,居民都随着英雄岭采油工区的开发,迁往一百多公里以外的茫崖市区花土沟镇。茫崖——苍茫之崖真的是名至实归,茫崖市的行政管辖面积很大很大,4.99万平方公里的县级市超出了一般南方人的想象,常住人口却只有18856人。茫崖市包括了花土沟、老茫崖、冷湖镇,其实就是几个不规则的居民点,在无边无际的戈壁和与雅丹土丘林的边缘随遇而安,风多雨少,寒冷干燥,冬长夏短。
苍茫之崖,绝世独立。茫崖——承内(内地))启疆(新疆)通甘(甘肃),柴达木最西端的城市。315国道一路向西,再向西就是新疆的若羌县。二千多年前,古羌人就在这一带建立过若羌国,在不远处的罗布泊留下璀璨的楼兰文明。花土沟的地理位置独特,翻越南边的巍巍昆仑,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西望阿尔金山是新疆的若羌,向北可进入罗布泊无人区。穿越过无人区的驴友都知道,茫崖是进出四大无人区,特别是罗布泊、阿尔金无人区最为重要的起点与物资补给站。
到达茫崖市区花土沟镇已近半夜,市区不大,居民主要是附近的英雄岭采油工区的石油工人。
艾肯泉在花土沟镇以西约40公里的阿拉尔草原深处(这一片都属于尕斯盆地),不在315国道的干线上,从国道干线拐到艾肯泉大约还有十几公里的搓板泥路,路况非常差,大巴走不了。2021年以来,得益于网络的广泛传播,“恶魔之眼”成了海西线的第三网红,旺季每天来茫崖的游人成百上千。5月初——10月底,市区都有一批来自敦煌等地的候鸟式出租车专门接送游人到艾肯泉、翡翠湖、千佛崖等景点。就是坐火车进茫崖的驴友也是非常方便的。
空中俯瞰艾肯泉,造型很像一只眼睛,瞳孔园睁,大眼通红,怒气冲天,民间给它起名譬如“大地之眼”、“茫崖之眼”“恶魔之眼”等等,但这些都不算是艾肯泉的官方名字。
艾肯泉是高矿化度的地热温泉,常年水温在27度到30度,冬季不结冰、翻滚上涌,一眼千年。红色的泉水沉淀形成了“龙眼凤羽”的形象,以仙魔的形象出现在广大牧民与游人心里。牧民们又叫艾肯泉为“哈龙乌苏”,蒙古语是红色热水泉的意思。
一眼千年的艾肯泉。它有一个苍凉而源远流长的名字,艾肯——蒙古语意思是“源头”。在青海省最西部的这片广阔而布满沟壑的尕斯草原的源头,历史镌刻着深深的记忆。早在公元前126年,西汉元朔三年。那个年代还没有“茫崖”,更没有“花土沟”,这块区域还是叫“尕斯”。汉朝的张骞在羌中(今新疆若羌一带)再次逃脱匈奴的扣押,翻过了高耸的尕斯山口,进入尕斯草原,沿昆仑山北麓的“羌中道”逃回长安,经历了13年的磨难之后,张骞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开辟了泽被后世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100多人离开长安,回长安时仅剩二人加上张骞的匈奴妻子共三人。因此伟大的功绩,汉武帝刘秀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这才是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张骞才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今天的茫崖为咽喉的这条羌中古道,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羌中道”,在此后两千余年的中西贸易史上,发挥着继往续绝的伟大作用。
艾肯泉(驴友牛八供图)艾肯泉的走红还有绕不过去的两个人。1884年11月,俄国旅行家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穿越柴达木盆地探险罗布泊,在茫崖尕斯草原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科学考察,在考察笔记中准确地描述和记录了艾肯泉的存在,事后撰写出版了《走向罗布泊》一书,人类历史上艾肯泉才有第一次公开的文字记载131年后,2015年11月,冥冥之中的巧合,也是11月。茫崖市自然爱好者、驴友王小炯在《走向罗布泊》一书中查阅尕斯地区动植物历史资料时,看到了这段关于艾肯泉的描述,惊呼:这不正是藏在阿拉尔湿地深处的’“哈龙乌苏”(本地蒙古族称呼)吗?继而实地寻访拍照,2017年王小炯在自己的博客中描述了“艾肯泉”,这是网络上第一次出现艾肯泉的信息与图片。于是,艾肯泉被宣传和旅游部门关注,继王小炯在尕斯湖发现尕斯盐泉(翡翠镯子)之后,成为茫崖建市后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说来也有趣,茫崖市的网红火爆景点都是这一套路:民间发现,官方宣传,网络裂变式火爆。譬如艾肯泉、譬如黑独山,譬如东台的马尔代夫青海分夫等等等等......否则如此的荒凉偏僻之地是没办法吸引到纷纷不绝的游客。
艾肯泉旁的液压升降云台(户外领队阿龙供图)去艾肯泉一定要带上无人机,人眼的目视平常角度看过去,艾肯泉肯定是平平无奇。据说天气晴好时,泉眼上空经常有十几架无人机在挪腾翻飞,经常也会有无人机碰撞炸机掉到泉水里的“空难”发生。为了弥补没带无人机游客的遗憾,管理方特意设了两架液压升降云台,帮助人人都能有所谓的“上帝视角”,当然这也是景点的增值服务,上云台票价每人20元。
艾肯泉泉眼的直径超过10米,始终在喷涌着含硫的泉水,艾肯泉周围,是含硫矿物长期堆积产生的奇异颜色,红黄相间,如同丝带一般缠绕。泉水携带了地壳中大量的铁离子与硫元素,只要是艾肯泉泉水流过的地方,寸草不生,一片荒芜。
荒凉产生奇迹,寂寞造就梦想,“恶魔之眼也能”变身“天使之眼”。可能是当地旅游宣传部门觉得“恶魔之眼”有些惊悚,将艾肯泉正名为“天使之眼”,勒石刻碑,昭告天下。不过个人觉得,就艾肯泉这副狰狞震撼的表情,还是叫“恶魔之眼”更为贴切一些。
旅行实用信息:关于门票:艾肯泉目前暂无门票,但每人收20元的环保清运费,如果上液压升降云台观景每人20元。关于交通:艾肯泉在茫崖市区花土沟镇以西约40公里的莫合鲁布鲁克村,阿拉尔草原的深处,原来除了牧民放牧的小路,并没有正式的公路,所以从315国道下来还需走十多公里的搓板泥路。除了自己开越野车进去,市区专门有出租车包车跑艾肯泉,每车四人,每人往返80元。茫崖市是青海最西端的城市,与新疆若羌县接壤。现在除了国道315穿过茫崖以外,2022年格茫沙漠公路通车,连接格尔木市与茫崖市。2022年1月开始,格尔木到茫崖的铁路通车,西宁——格尔木的铁路快车延伸到花土沟镇:西宁22:40开,第二天7:30到格尔木,13:19到花土沟;返程:16:05花土沟——21:10格尔木——7:00西宁,火车每天一班对开。也可以坐火车到花土沟镇,在镇上包车拼车游览周边景点,为茫崖的旅行提供了另一种相对低成本的交通方式。关于食宿:艾肯泉荒凉无食宿条件,食宿安排在花土沟镇。茫崖市区花土沟镇现在是中石油青海油田的主要后勤基地所在,宾馆餐馆商场齐全,生活十分方便,物价和格尔木差不多,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关于自驾前往茫崖花土沟路上的食宿问题:如果选择自驾或包车去花土沟,无论是从格尔木、大柴旦、德令哈或者茶卡,从任何一个有正常宾馆住宿的城镇出发,路途都在700公里以上。这也是我们在做海西线旅行规划反复斟酌的难点,只有两个选择:1,住在西台乌素特水上雅丹的房车营地,所谓的轻奢酒店,路程大约一半,乌素特的食宿,包括淡水都得用汽车拉进去,价格非常美丽。2,当晚赶到花土沟,中午准备路餐。这700多公里的路途基本上都是无人区,只是在东台有个临时板房休息区,中午可以吃碗面,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商业服务。关于花土沟镇周边的主要旅游景观:1,茫崖翡翠湖2,艾肯泉3,油砂山丹霞地貌4,茫崖千佛崖5,尕斯库勒湖湿地艾肯泉的名气最大,其次是茫崖翡翠湖。油砂山与千佛崖都是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花土沟的地名就来自于油砂山千佛崖的丹霞花土。翡翠湖继续向西深入就是尕斯湖,尕斯湖湿地尚未开发成景区,深入务请谨慎。建议茫崖花土沟的行程安排一日两宿,路程太远实在赶不过来。关于摄影与无人机:茫崖是旅游业态刚刚起步的城市,绝大多数景点都没有门票,也没有专人围墙管理。只是艾肯泉每人收20元的环保清运费。也有可能钾肥和石油才是茫崖的大头,实在是看不上门票这仨瓜俩枣,赚的就是个人气。市区和景区对外来游客都比较友好,摄影与无人机都没有限制,包括盐滩上的采油工区。关于旅行季节:茫崖紧靠阿尔金无人区,冬季大风呼啸非常寒冷,茫崖的旅游从业者,一般在国庆长假旺季后逐渐撤离,第二年四月底开冻后再来。石油工人也是连续工作大半年,休假小半年。所以来茫崖旅行最好的季节是五月到十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是把荒漠的天气描写诗意化理想化了,实际上沙漠戈壁的绝大多数日子都是王昌龄描写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的光景。离开茫崖花土沟,又穿过南八仙雅丹群,无边无际的盐滩荒漠,戈壁很寂寞,只是不想说。
茫崖原来只是个镇,2018年刚批准成立为县级市,由原来的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两个辖区合并而成,隶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占地区域3.1万平方公里,冷湖1.9万平方公里,加起来茫崖市的行政管辖面积大到吓人的4.99万平方公里。现在的茫崖市面积极大,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荒漠戈壁,地广人稀。大部分都是南八仙雅丹群的雅丹荒漠,常住人口少得可怜,理论上有三个建制镇:花土沟镇、茫崖镇、冷湖镇。实际上只有花土沟镇与冷湖镇是个有点规模的固定居民点,我们路过茫崖镇(老茫崖)去看过,除了有个公路道班,已经没看到常住居民了。
而冷湖镇就是一个候鸟式的城镇,行政机构五脏俱全,却难得有人开门办公,每年的五月底到十月中旬,海西线旺季,随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饭馆旅店陆续开门。一旦寒冬来临,做旅游生意的商人们倦鸟归巢各回家乡,所以淡季来冷湖,食宿都是个大问题。冷湖是一座因石油而兴,又因石油而废的戈壁小镇,附近有个由阿尔金山积雪融化而形成的湖泊,叫作“呼通诺尔”(维吾尔语)意思为“异常冰冷的湖水”,冷湖因此得名。据2002年修订的冷湖地方志记载:新中国的第一口出油的油井就是1954年第一批到达柴达木盆地的石油地质队在冷湖地区找到的,柴达木盆地发现油气田的消息比大庆油田还早了5年,这成了冷湖最辉煌的历史。在随后的三十年中,以冷湖镇为中心点,在雅丹遍地的沙漠戈壁先后钻采了2000多口油井。
原冷湖行政委员会,现在的茫崖市冷湖镇政务中心冷湖镇发现石油后开始建设,1959年青海省石油管理局迁至冷湖,同年设立冷湖市。1964年降格为冷湖镇。1992年又升级为冷湖行政委员会。2017年撤销冷湖行政委员会,合并到茫崖市。2000年以后冷湖的石油资源开始枯竭,2008年,石油地质队做过最后一次尝试,在俄博梁雅丹区打了一口探井,结果只在地下1700米的深处打出来一口高压硼化温泉,在雅丹旱海里流出了一条红色水流。在冷湖这个管辖面积1.9万平方公里的特别行政区里,坚守在此寻求转型重生的只剩下五脏俱全的行委机关和部分低产气井员工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整个冷湖镇只有几百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片片荒芜向黄昏。西沉的落日照在冷湖石油小镇成片成片的废墟上,曾经有十万人的油田城逐渐淹没在历史的荒芜里,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岁月之忆。柴达木的石油主战场从冷湖转移至茫崖,大多冷湖人变成了茫崖人。沸腾瞬间沉寂,繁华过后即是凄凉。没落与辉煌在冷湖人的心中不再是忐忑,只是希望能游人如织,空寂的日子快点好起来。
关于冷湖,驴友们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冷湖镇、冷湖石油小镇、冷湖火星营地还有九层妖塔石油小镇到底在不在同一个地方?冷湖镇现在是茫崖市下辖的一个建制镇,是个候鸟式的城镇,每年的旺季,镇上食宿齐全,是去周边黑独山、俄博梁与石油小镇遗址等景点的住宿地。一到冬季,镇上就没什么人,旅游的食宿就变成个大问题?
冷湖石油小镇的废墟(户外领队阿龙供图)冷湖石油小镇专指青海冷湖石油工业遗址,位置在冷湖镇西北面约二十公里,原青海油田冷湖油矿的生活区,曾聚集过石油工人和家属十万人之多。
1954年,新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启了冷湖油田的激情岁月。1958年9月,冷湖五号构造的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宣告冷湖油田诞生。1959年,冷湖油田年产原油30万吨,跻身全国四大油田之列。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东移和油田原油产量逐年递减,冷湖油田步履维艰,陷入开发低谷。1977年西部尕斯库勒油田(花土沟)华丽诞生和80年代敦煌石油基地建成,数万名石油职工家属相继西进东迁,冷湖油田逐渐从沸腾走向沉寂。1992年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东迁敦煌,勘探采油一线前移到茫崖市花土沟镇。冷湖石油小镇是油田生活区整体拆迁后留下的废墟,是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史的历史见证。
冷湖火星营地的官方正式名称叫:冷湖火星地质公园火星营地,位置在冷湖镇东南约50多公里的俄博梁雅丹无人区。火星营地的住宿模仿太空舱,类似于胶囊旅馆。
网上经常说冷湖石油小镇拍过电影《九层妖塔》,是把两个不同的废弃石油小镇混淆一谈,冷湖石油小镇与“九层妖塔”根本不在同一个地方。九层妖塔是指阿克塞石油小镇,也是青海油田的另一处石油工业遗址,具体位置在冷湖镇向敦煌方向约160公里的公路旁,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官方正规地名叫“甘肃省阿克塞县博罗转井村”,行政上属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管辖,阿克塞石油小镇因为是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的拍摄外景地而出名,是青甘环线必去的打卡地。
阿克塞石油小镇的怪兽模型(户外领队阿龙供图)
阿克塞石油小镇拍摄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的标志建筑物,怪兽模型、倒插在地上的公交车等,很受摄友们“废土风”的拍摄爱好,旅游圈里都叫阿克塞石油小镇的外号“九层妖塔”。(户外领队阿龙供图)导航搜索: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或博罗转井
旅行实用信息:关于门票:冷湖镇所有景点目前都暂无门票。(阿克塞石油小镇门票20元,观光车10元,但阿克塞已经不属于冷湖,而属于敦煌)关于交通:冷湖镇交通方便,国道G215穿镇而过,是青甘大环线茫崖向敦煌方向的重要交通节点。肯定不通火车,公共交通方式不清楚。地处戈壁荒漠腹地,自驾包车或拼车才是靠谱的选择。关于冷湖镇周边的主要旅游景观:1,黑独山(必去)2,俄博梁(必去)3,冷湖石油小镇关于周边景点的食宿问题:黑独山是戈壁无人区,冷湖石油小镇是一片废墟都无任何食宿条件,冷湖火星营地每年旺季才开营,开营后才能住在营地的胶囊旅馆里,我们2023年6月下旬进俄博梁时,还未见火星营地开业,食宿安排在冷湖镇是目前靠谱的方法。关于摄影与无人机:冷湖镇摄影与无人机都没有限制。经常有摄友在俄博梁与冷湖石油小镇露营,拍摄荒漠星空,雅丹飞霞。无人区露营务必组队,极易迷路要有向导带领,由于黑独山的黑戈壁地貌特殊与环保政策,可以在俄博梁组队露营,但极其不建议在黑独山露营。2021年8月,冷湖因拥有世界级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而登上《Nature》杂志,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天文望远镜项目落户冷湖附近的赛什腾山,并在2023年9月拍摄到了250万光年以外的仙女座星系,冷湖镇郊外当然是天文爱好者观星与拍摄星空的最佳场地。关于旅行季节:冷湖镇在南八仙雅丹无人区的核心地带,冬季大风呼啸非常寒冷,冷湖镇的旅游从业者,一般在国庆长假旺季后逐渐撤离,第二年四月底开冻后再来。所以来冷湖旅行最好的季节也是五月到十月。
如果有人问:冷湖基本上是个废城,魅力在哪里?
冷湖的魅力除了石油兴衰留下的沧桑之美,还在于又美又飒,大风暴力出奇迹的俄博梁,在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黑独山。那是穿越海西雅丹荒漠之旅的两处点睛之笔。
俄博梁在柴达木雅丹腹地的最深处,形态各异的雅丹“风蚀残丘”,夜幕降临呼啸狂风扑面而来,这些雅丹残丘犹如怒吼的野兽,让人胆战心惊。就在2023年8月俄博梁还发生了广东自驾车迷路险遭不测的事故,所以又被叫作:青海的魔鬼城。很多人听说雅丹地貌魔鬼城,立刻就想起新疆的乌尔禾,北疆奎屯的乌尔禾早已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以至于很多人说起柴达木的雅丹,感觉是一头雾水,鱼眼鱼太曾去过新疆的魔鬼城,觉得柴达木的雅丹面积要大得多,雅丹类型也比乌尔禾的多得多。
俄博梁之前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周边都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2019年之后随着海西线的逐渐火热,特别是2021年青海的管控相对宽松,一张身穿宇航服的女孩站在类似火星地貌的照片在网络走红,让俄博梁一下子进入了游人的视野。难以进入与没有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使得俄博梁雅丹难得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原始状态,走入其间确实有一种登陆火星的即视感。就这样俄博梁凭借实力,获得了一个比“魔鬼城”更有震慑力的称号:火星基地。而这几年俄博梁雅丹的一系列包装宣传,也都是以“火星元素”为卖点。
对的,俄博梁雅丹是地球上最大的类火星地貌,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火星模拟基地。关于火星基地,很容易混淆的概念:火星基地、火星谷、火星公路是不是同一个地方?
火星基地:指冷湖火星地质公园和住宿的火星营地,大致范围包括俄博梁景区的全部、硫磺湖、喷泉、游客中心、火星探险局(GPS的借还点)和火星营地的胶囊旅馆。游人也可以自己开车进俄博梁游览,车型最好是越野车,最低要求也必须是SUV,走马观花俄博梁大约需要三个小时,俄博梁没有手机信号,游客如担心迷路可以到火星探险局租借GPS定位器,定位器能显示俄博梁的电子地图与车辆的实时位置,还有个很重要的呼救功能,毕竟在俄博梁每天都有人会迷路。当然定位器价格也有点小贵,好像是500元租借一次三小时。
住宿在火星营地价格比住在冷湖镇要贵得多,1200元一个床位,入住火星营地可以免费提供GPS定位器一只。当然在火星地貌的无人区,运营这样一个模拟登陆火星的STEM教育课程与住宿项目,所有的耗材包括淡水都得用车运进来,成本是可想而知的。火星营地的住宿模仿太空舱,类似于胶囊旅馆,男女分成不同区域。一共只有60个床位,很受研学游学的学生青睐,据说生意很好,旺季时都要预订。据说正在扩建,我们2023年6月下旬进俄博梁时,火星营地还没有正式开业迎客。具体开业时间请咨询火星基地官方。
青甘线上叫火星谷的丹霞与雅丹地貌有好几个,冷湖的火星谷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方名称,在这里泛指火星公路沿线的雅丹地貌所形成的风蚀洼地、风蚀谷,正如俄博梁火星地质公园里有火星湖、火星动物园一样。
火星一号公路:从冷湖到西台,穿过俄博梁无人区荒漠上的一条废弃多年的土路,道路情况恶劣。总长95公里,但很多攻略上说它是88公里,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被人记住,据说冷湖镇为了发展旅游,曾向国家申请过88号的公路编号,至今未果。所以它又被称为是中国版的88号公路,被驴友们形容为“堪比美国66号公路”的越野公路。这条公路上的地貌极为独特且荒凉,全部为雅丹地貌。
如果从德令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315国道经过U形公路、水上雅丹,过了西台双色湖以后,在977K与978K里程碑之间向北转,就能看到火星一号公路的终点。火星一号公路有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就是一位宇航员坐在孤独的大门上,旁边还有他的故事。如果从终点进入火星一号公路再开29公里,在路牌指示处向左转,十几公里后就可到达火星营地。
如果是从敦煌方向过来,先到冷湖镇,具体位置大约在刚刚过了青海油田冷湖4#公墓,从215国道的802K里程碑右转上火星一号公路,那里有一个路标,就是著名的0号里程碑。之后沿着火星一号公路开66公里在路牌指示处右转,十几公里后就可到达火星营地。从冷湖镇到火星营地,走一号公路在戈壁滩的雅丹土丘里转来转去要八十多公里,路况极差,很多是搓板土路。但有个好处,只有一条路不会迷路。
我们是在冷湖镇请了当地的向导,向导带领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近路。在戈壁滩里走不到二十公里就可以到俄博梁。在215国道的840K里程碑处有个变电站,看到变电站向东进入戈壁滩,沿着车辙一直向东,路上有个地标——一小片废墟,是冷湖最后一批石油物探队的驻地,鱼太到此触景生情,她当年的热血岁月,也是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也是这样的风餐露宿。进戈壁滩大约五、六公里,就可以看到地平线上横亘而立的俄博梁。
抄近路去俄博梁的路,实际上就是冷湖石油物探队与冷湖镇的越野司机们留下的一条车辙,见不到任何的车辆,也没有道路的雏形。离俄博梁几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沙梁,目测高度也就是一米多高,但陆巡冲了三次才过去,车子底盘低点,动力差点都会陷车。
去俄博梁的路足够粗犷甚至是野蛮,如果这也能称作路的话,很适合老炮们来越野刨地,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越野体验却是举世无双的。
一路上总是遇上这样的流沙,挂四驱、挂差速锁,再不行就下车垫土坷垃。追逐着最后一缕暮日的阳光,硬派越野驮着悸动的心灵驶向荒芜,去往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在冷湖镇的茫茫戈壁滩上,常常是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公里范围的地面上见不到一个人影一棵树和一只动物。来自罗布泊的强劲西北季风,翻过阿尔金的狭窄山口,经年累月不停歇地从这里刮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竟有110多天。大风像一把无边的锋利大刀,横扫着这片荒芜的大地,肆意地留下斑驳的刻痕。经过几百万年的大风暴力出奇迹,俄博梁渐渐形成了一座座形态迥异、怪石林立的“古堡。
如今的“俄博梁魔鬼城”矗立着高低错落的中世纪城堡样式的遗迹,走进古城,远远的就能看见土黄色的城堡,看起来就像战乱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一样,似乎历经风雨,却屹立多年。进去之后自然是看不见一个人的,白天似乎也没有传闻中的骇人。白天的“魔鬼城”荒凉壮丽,空无一人静谧极了。但是到了晚上,如遇狂风大作,整个魔鬼城在即刻之间变得喧闹,无数古怪的声音此起彼伏,诸如吼叫哀嚎之声不绝于耳,令人感觉如同身陷地狱。有关于魔鬼城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为骇人听闻的就是冷湖的向导说:一旦到了夜里,魔鬼城里还会传出女人的哭泣声。
在这与世隔绝之地,居然能听见女人的哭声,更是平添了几分诡异色彩。其实俄博梁除了偶尔有摄友组队露营拍摄日出日落,雅丹飞霞以外,晚上根本没有人跡,晚上听到的奇奇怪怪的声响都是因为大风刮起时,风穿越众多的“断壁残墙”,必然会激起回声,由于这些回声的频率高低不一,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叫声,而成百上千的狂叫声连成一片,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了。
俄博梁是中国面积最大、景观和造型最奇特、地貌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的雅丹地貌群,属于柴达木盆地南八仙雅丹地貌群的一部分。柴达木盆地的“风斧”经过数千万年的雕刻,造就了这波澜壮阔、形态万千的雅丹奇特景观。
俄博梁又叫“敖包梁”,“俄博”实际上就是大家熟悉的蒙古语“敖包”的另一种音译。“敖包”蒙语的意思是“堆子”或“土堆”,这就很好理解了。俄博梁的雅丹也如同“堆子”高低错落分布,造型多种多样,凌厉又魔幻,能够轻松突破此前对于雅丹的想象。
雅丹地貌是由平行相间排列的吹蚀沟槽、垄岗组成的崎岖破碎的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是泥质岩层的垂直节理(裂隙),遭受定向风长期吹蚀,裂隙逐渐扩大而形成的。科普一下:雅丹的形成有三个必要条件: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地质基础——湖相沉积地层。火星公路沿线和俄博梁正是柴达木古大湖沉积的,产状平缓的大面积砂泥岩层。环境条件——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雅丹都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正是极度干旱的荒漠带。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俄博梁长年累月遭受强大的西北定向风的吹蚀。大力出奇迹,教科书中雅丹地貌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形态,都可以在俄博梁与火星公路周边找到样本。
最常见的雅丹地貌形态是风蚀垄岗与风蚀沟槽,雅丹地貌是一种地貌组合,统称风蚀垄槽。主要包括风蚀垄岗(土丘)和风蚀沟槽(凹槽)两种形态。
俄博梁的世纪之吻特殊的雅丹地貌形态——平顶方山状雅丹,湖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湖相沉积岩,有层理构造,上覆岩层可能整体比较坚硬,风力侵蚀比较慢,形成平顶方山形状的雅丹残丘,很像古堡。
锯齿形雅丹
锯齿形雅丹
锯齿形雅丹
锯齿形雅丹:俄博梁当地有常年稳定高速的大风,在大风不断吹蚀下,岩层物质被大风吹走,形成锯齿形状,迎风一面是锯齿的陡峭面,背风一侧是锯齿的倾斜面。
角锥丘
岩性软硬不一,比如上层砂泥岩下层是砂砾岩,较软的砂泥岩被风蚀吹走,较硬的砂砾岩不易被风蚀,留在原地形成尖尖的角锥丘。
俄博梁长年西北季风,风向基本稳定,能够侵蚀出犬牙状的锯齿形雅丹,如果雅丹土丘中存在坚硬的地层,风力剥蚀后成为奇形怪状的角锥丘。
鲸背状雅丹地貌:迎风坡陡而背风坡缓。
如果常年受高速的大风侵蚀,雅丹的迎风坡会越来越陡,形成低矮的鲸背状雅丹。风力侵蚀,靠近地面一定高度的地表沙子更多,侵蚀能力更强。风从迎风坡来,从背风坡刨蚀下去。朝着风来的方向,鲸鱼等的头圆润陡峭,尾巴长在背风坡,流畅平缓。
忘情演绎《我心永恒》,背景板就是俄博梁的“万鲸出海”。
寒来暑往伴随着永不停歇的西北风,雅丹城堡被吹成鲸鱼出海,大群的鲸鱼又被吹成椭圆形土丘,土丘还会慢慢变小,最终都会变成一片新的沙地,大自然又能完成一轮轮回。
俄博梁从不拒绝任何想象,雅丹却是“看一眼少一眼”的景观。硫磺湖 —— 一年前还火遍驴友圈的俄博梁打卡地,如今只剩下一洼黄沙。
取而代之的是2008年石油地质队做过的最后一次尝试,在俄博梁雅丹区打了一口探井,结果只在地下1700米的深处打出来一口高压硼化温泉,在雅丹旱海里流出了一条黄红色的水流。
鱼眼鱼太在俄博梁专门去看过石油物探队的营地遗址与打出来的温泉,向那些永不言败的同行们致意。
当然,火星营地的运营方也不能放过讲故事的好机会,不远千米专门从营地拉了一根电缆,按上潜水泵。把这1700米深处的含硼泉水做成火星风暴眼的喷泉。
旅行实用信息:关于门票:俄博梁景区目前暂无门票,雅丹群面积巨大,用围墙围起来卖门票,目前看来可行性不大。网上传说:景区挖了一条深沟隔绝交通,卖门票500元一张,纯属误传。要么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么是走迷路了,对雅丹的风蚀垄槽地貌不够了解,误将风蚀沟槽当成人工挖的深沟。至于500元门票是把火星营地的GPS定位器租金误传为门票,GPS定位器在不迷路的前提下,可租可不租,而且如果火星营地不开门营业,想租也没地儿租。据鱼眼鱼太实地勘查,无论是从G215的840K里程碑(变电站方向)还是火星一号公路方向进俄博梁雅丹,都没遇到卖票检票,也没看到人工挖的深沟,除了路况极差,还算一路畅通。关于交通:俄博梁景区地处戈壁荒漠腹地,地形复杂,极易迷路。自驾驴友建议走火星一号公路进俄博梁,只要不离开一号公路,按路牌标识走,就不会迷路。车型最好是硬派越野,再次也必须是四驱的SUV,极不建议家用轿车、普通面包车进俄博梁,陷车就是大概率事件。2023年8月,广东驴友开家用面包车单车进俄博梁遇险,还好冷湖警方救援及时,才没出人命。鱼眼鱼太作为资深驴友和曾经的专业野外工作者,历来反对小白们的轻视荒漠凶险的“作死”行为。如果没有硬派越野,可以在冷湖镇聘请当地向导,租用越野车,每车1400元,路线是冷湖镇——黑独山——冷湖镇——俄博梁——冷湖镇,越野车有七座与五座两种车型,价格基本一样。关于俄博梁的食宿问题:俄博梁是雅丹无人区,冷湖火星营地每年旺季才开营,开营后才能住在营地的胶囊旅馆里,我们2023年6月下旬进俄博梁时,还未见火星营地开业。食宿安排在冷湖镇是目前靠谱的方法。关于摄影与无人机:俄博梁是海西线的重头戏之一,拍大片的好地方,务必带足存储卡!摄影与无人机都没有限制。经常有摄友在俄博梁露营,拍摄荒漠星空,雅丹飞霞。无人区露营务必组队,极易迷路要有向导带领,雅丹土丘脚下与火星营地前面的空地都是搭帐篷露营的好地方。关于旅行季节:俄博梁在南八仙雅丹无人区的核心地带,冬季大风呼啸非常寒冷,冷湖镇的旅游从业者,一般在国庆长假旺季后逐渐撤离,第二年四月底开冻后再来。所以来俄博梁旅行最好的季节也是五月到十月。
茫崖的美,美在不修边幅,简单粗暴的美,美得暴力,美得震撼。只有去过黑独山,才会深深地理解这种暴力之美。
穿过冷湖镇,国道215向敦煌方向,在765K与764K里程碑之间离开国道215,向北西方向进入无边无际的戈壁,路标是一排如巨人般耸立的高压电塔,远远地能望见一片黑色的起伏山丘,在土黄色的戈壁中格外醒目,这就是——黑独山。
黑独山(驴友牛八供图)黑独山——茫崖市冷湖镇北西方向约17公里处,一处极像月球的地方,人跡罕至,寸草不长,极致的荒凉,孤独而又神秘,一眼望过去都是灰黑色的山。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大小的山包都被黑色碎石覆盖,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
黑独山的原始沉积岩的颜色为灰黑色,相比起其它的雅丹,这里显得更加神秘魔幻,加之风的长期磨蚀作用,昼夜温差和偶尔的暴雨等促进风化,上部松散的岩层垮塌,山包被外力逐渐夷平,形成独一无二的黑色戈壁地貌,酷似月球。
大小的山包被黑色碎石覆盖,随手一拍都是大片,一片压抑又孤独的黑色满足了人们对于月球的想象,黑与白的世界,简单而纯粹。
远眺黑独山,疑似误入水墨画卷。要不是烈日当空,骄阳灼灼,还颇有点苏东坡的“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诗画意境。
没有秀美的景色,荒凉、孤寂、冷艳,除了黑山就是黑山,没有绿色存在,看不到其他的景致。更没有人类和动物生活过的痕迹,依旧保留着原始粗犷的本色,走到近处看就像是活脱脱的月球的表面,怪不得有些探险爱好者来到这里,感觉就像是到了月球一样。目前还没被开发,保留着它最原始的样子,代表了茫崖的简单暴力美。
黑独山需要登高远眺才会有水墨丹青的感觉,无人机那是必须的。
虽然叫“黑独山”却并不仅是一座山,而是柴达木无边无际的土黄色雅丹戈壁中一片突兀的黑色丘陵,说她是戈壁吧,黑独山不够平坦,说她是雅丹吧,黑独山又不够槽垄成列?黑独山究竟是戈壁还是雅丹?还是留给地貌学家去分类吧。黑独山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景区,也没有官方的管理和推广,她只是一块网红又很小众的目的地。
近一两年黑独山在网上有点火,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冷湖,只为一瞥千万年来的荒凉大气之美。一眼望去,天地之间基本没有其他的颜色,黑白灰相间,很有一种冷淡风的体验,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寂感。这里是自驾爱好者越野刨地的胜地,黑色的沙石上还留有条条车辙,一不小心车子就会陷入松软的沙地里。一定要沿着车轮印开,一旦车子陷进去,没有手机信号,叫救援都有点麻烦。
黑独山本来是人迹罕至的,它的原始地貌保存完好,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至今还不是说得很清楚?由于网络的大肆传播,这一两年进入黑独山的车辆越来越多,给黑色的地貌留下道道伤痕,所以总有传说黑独山因环保原因即将关闭。
有人说:它就是一个最美最荒凉、最像月球的地方。黑白相间的雅丹地貌,好像在月球行走,只是没有失重的感觉,其他的基本和在月球无异。普通人没有登月的机会与可能性,那就来黑独山短暂体会一把月亮之上的感觉。
黑独山的入口
黑独山中的“扇贝山”,因山体一面陡峭,一面舒缓,被驴友们叫成扇贝山。仔细揣摩还有点“锯齿形雅丹”的意思。
旅行实用信息:关于门票:黑独山目前暂无门票,面积巨大,用围墙围起来卖门票,目前看来可行性不大。关于交通:黑独山地处戈壁荒漠腹地,地形复杂,极易迷路(本来就没有路)。自驾车型最好是硬派越野,再次也必须是四驱的SUV,极不建议家用轿车进黑独山,不建议单车过于深入内部,没有手机信号,不卖门票就意味着没有救援,单车深入务请谨慎。关于食宿:黑独山是无人区荒漠,食宿安排在冷湖镇是目前靠谱的方法。关于摄影与无人机:黑独山也是海西线的重头戏之一,拍大片的好地方,务必带足存储卡!摄影与无人机都没有限制,由于环保因素不建议在黑独山露营,关于旅行季节:黑独山在南八仙雅丹无人区的核心地带,冬季大风呼啸非常寒冷,冷湖镇的旅游从业者,一般在国庆长假旺季后逐渐撤离,第二年四月底开冻后再来。所以旅行最好的季节也是五月到十月。
一片土黄的雅丹荒漠里,黑独山与之格格不入,自成一派风景。既然走向远方,选择旅行,为什么我们还要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路线,而不去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柴达木,就是这样的存在,一个可以创造属于自己奇迹的地方。今天踩下的脚印,有可能真的是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千万年的时光压缩成可以感知和触摸的一方水土,那又是何等精彩的存在?
高山隆起然后夷平,物种诞生然后消亡。沧海桑田,天道绵延,遥远地质时间的精彩记录,都埋藏在脚下那些不起眼的雅丹土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