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许多外国探险家来到新疆寻宝,1899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第二次踏上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四年前他来到新疆时,还对这片土地有点陌生,但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斯文赫定还是找到了几座古城,他挖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四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疆土时,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愿望,他想找到中国古人记载的楼兰古国。
在新疆辗转一年,他本以为在罗布泊附近可以找到楼兰古国,但是丰富的地理知识倒成了他的牵绊,因为在中国史书记载,楼兰国在盐泽附近,偌大的罗布泊有很多内陆湖,但很多都是淡水湖,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已经经过楼兰古城,但那次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25岁的年轻向导玉得克,曾在那个看似很小的古城中,一个残垣断壁墙下挖出了几个中国古代铜钱和一个木佛,但当时斯文赫定根本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斯文赫定坐下来思考这一年去过的地方,他觉得自己忽略了这个精明的新疆向导的意见,他准备再去一次那个不起眼的小城碰碰运气,斯文赫定这次带了很多挖掘的工具,在玉得克的带领下再次来到那个不显眼的小城,很庆幸还没有人发现这个小城,斯文赫定就带着跟随的几个人开始挖掘,这一挖,可把斯文赫定高兴坏了,自己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楼兰古国,原来就是这座只有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小城。
就这么大一点的地方却出土了150多件文物,这些写在纸上和刻在木片上的汉文文书,记录着楼兰古国的过去,使他更惊叹的是中国人公元105年发明的造纸术,在短短45年后,竟然传到了这么偏远的一个小国中。斯文赫定在楼兰古城挖掘结束后,他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寻宝之旅,他知道这个熟悉地理的新疆小伙还知道很多古城,在玉得克的带领下,斯文赫定一行又来到一个叫米兰的地方,找到了米兰古城。
这米兰古城可比楼兰古城大得多,楼兰古城倒显得像一个小乡镇。而且米兰古城的建筑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它更趋向于希腊和罗马的风格,挖出来的文书有的是汉文的有的是佉卢文的。斯文赫定认为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鄯善国。在挖掘米兰古城之时,斯文赫定又在它周围发现了一座古城。这其中就有记载楼兰国消失的秘密。
原来在汉武帝时期,楼兰王被朝廷下令处死,他的弟弟就带着自己的百姓迁都米兰,从此改为鄯善国,随着多年的发展,米兰逐渐繁荣起来,比楼兰国还大,鄯善国百姓在此地生活安定,但是在南北朝时期,塔里木河突然改道,这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的小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楼兰这一带水源枯竭了,因此鄯善国不得不迁都,至于迁到哪里,可能没人知道了。鄯善国就此消失了。
1902年夏天,斯文赫定带着挖出的大量珍宝回到瑞典,他用三年时间终于研究出这些记载的文献,写出一部五卷本的新疆考古巨著,把他称为《丝绸之路》,自此楼兰国的重大秘密才被世人发现。斯文赫定因此还获得了瑞典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奖章,但当中国人知道时,楼兰国的文物,早在瑞典待了三年了。
其实这一时期,在新疆盗文物的人不止瑞典人,这件事不久后,一批日本人也来到新疆寻宝,英国探险家利特代尔夫妇发现的千佛洞,最终还是落在了日本强盗的手里,到底日本人怎么挖掘千佛洞,又牵出怎样离奇的故事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这是一条伟大高僧西行取经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这是一条贯通东西方文化与商贸的交流之路,也是一个民族胸襟坦荡、海纳百川的开放之路……
这个秋天,一起出发吧!去约会千年的艰辛与浪漫、寂寞与繁华,去放牧自己的心,对梦想说:不见不散!
罗布泊
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队进入罗布泊,发现沉睡了1600年的楼兰古城遗址。1930年,我国的考古学家黄文弼进入罗布泊,发现了罗布泊北岸土垠汉代遗址。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80年,一批中国考古人员进入罗布泊,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楼兰美女古尸。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至今仍是一个谜。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欲穿越罗布泊创新纪录时,因迷路和高温而亡。
楼兰:一个“谜”失千年的传奇古国
一个绵延数百年文明的王国隐退了,一个融会东西方文化精华的独特艺术绝迹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消失了。茫茫沙尘之下是一个绚丽繁华的故事,只是我们已看不清它的情节。这就是楼兰,华美之后,只留给我们一个寂静而充满遐想的背影,让无数遥望的人一遍遍憧憬想象。
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羣中。城区面积大致为1.1平方公里,城内还存有残破的院落及高耸的佛塔。从楼兰古城中发现了不少古代文物,有各种器皿及钱币,最珍贵的当数晋代手抄本《战国策》。
楼兰古城的标志景点
楼兰保护站:地处楼兰古城25公里处,属于楼兰保护区范围内,这里有较大的几个楼兰王陵,但是已经被盗。周围有龙城雅丹蔚为壮观。这里终年有2~3个楼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常年巡逻在楼兰保护区的周围,没有电话、网络和任何娱乐工具。
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羣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几十年过去了,仍是个不解之谜。
其他景点
雅丹地貌:雨蚀风琢的魔鬼城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思。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这样的“城”称魔鬼城。
雅丹地貌
三垄沙雅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雅丹羣之一,位于玉门关以西的戈壁荒漠中。三垄沙是一条横亘于罗布泊东部地区的流动沙丘带,至今仍受东北风的影响,随时游动。这条沙漠带长约百公里,宽约数公里,遇到起风,沙如游蛇,在风口中行走,细沙会沿足盘旋到膝盖处。所有的土台都呈长条状东西排列,犹如茫茫沙海中的一羣巨鲸,气势磅礴,有不同的颜色,在早午晚太阳的光线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色彩世界,奇幻无比。
汉土垠遗址:土垠是由中国第一位进入罗布泊的探险家黄文弼1930年所发现,垠是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被称为仅次于楼兰古城的重要遗址。
罗布泊:一个会游走的神秘仙湖
这里,曾经是鱼、鸟和人类共享的天堂,水草鲜美,绿树成行,渔歌晚唱;这里曾是绝域之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荒凉死寂,人烟断绝;这里曾是神秘的原子弹试验基地,这里曾是世界探险家冒死向往的乐园,这里重叠着无数商贾、僧侣、战将、诗人、科学家、考古学家或浪漫或悲壮的艰辛脚印。这里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边、若羌县以北,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面积曾达3100平方公里,仅次于青海湖。而目前已经完全干涸,成为一沙漠。
翻开有关西域的史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到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他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然而,自然的变迁人类的破坏,使这片丰腴肥美的水域日益萎缩,并于20世纪70年代彻底干涸,罗布泊从此成了不毛之地,夏季气温高达70℃,被称为生命禁区。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这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诡异色彩。
罗布泊的标志景点
罗布泊湖心标志: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竖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罗布泊大峡谷:罗布泊沙漠大峡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沙漠大峡谷。罗布泊沙漠大峡谷的形成是由于阿尔金山的雪水融化、季节雨的多年冲刷形成。堪称“沙漠中的世界奇观。”
余纯顺之墓
彭加木失踪地:彭加木,广东番禺人。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失踪,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对他的失踪,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亻去)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迷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