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从天空飞过——陈雅丹艺术南极

1986年10月,我国第三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青岛港起航,在航行了两万六千七百海里以后,到达了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与历次南极考察不同的是,此次考察,队员们还在长城站留下了一个独特的印记,他们特地收拾出一面墙,对考察队中的一位女队员说:“画家!给我们留张画吧!”就这样,一张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便在南极诞生了,而这幅作品的作者,便是画家陈雅丹。

陈雅丹《三个太阳》1987年

“中国南极考察第一位女画家”,这样的标签对于陈雅丹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遵从内心的召唤,并付诸行动,才是她真正关心的。正是这种埋藏在心底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愫,召唤着她去往世界上任意一个地方,而这种情愫,在她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萌发。

陈雅丹《1987,在南极》1995年

自由的家庭环境塑造了陈雅丹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1957年,刚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陈雅丹便立志要当一名画家。十五岁的她,便用一次“壮举”让全校师生记住了她。

陈雅丹《十五岁剃头后的自画像》

1960年,陈雅丹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从附中到大学,9年的专业美术学习成为她一生的创作基石,也为她未来的艺术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 大学一年级画大卫石膏像

1965年 陈雅丹画毕业创作

在艺术形式上,陈雅丹并不局限于版画的创作,除木刻版画、石板、铜版、插图外,还涉及水墨画、藏书票、挂盘、诗歌等艺术形式,展现出了她在艺术上兴趣广泛、博学多才的风格面貌。

陈雅丹 八十年代木刻插画《日月潭的传说》

陈雅丹《春天的小女神》1985年

陈雅丹与藏书票结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她被这种样式精美,有书卷气且设计感十足的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也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设计了大量藏书票,其风格丰富多变,体现了陈雅丹独特的艺术审美。

近年来,陈雅丹又回归到她的版画创作中,随着她的艺术理念更加成熟,其创作的特点呈现出更加简洁明快、充满童趣的风格,仿佛摆脱了种种束缚,在轻松中变幻出真切动人的诗意感受,体现了天真自由的生命精神。

陈雅丹《绿色》版画 2021年

陈雅丹《无题》版画 2021年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绘画中对真善美的表达,陈雅丹一直不辍于对于绘画技法的打磨。其中尤以线条的处理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她的线条简练流畅,自由舒展,注重美感、节奏的表达、有韵律感,犹如敏感的神经末梢一般传达出她丰饶细腻的内心世界。

陈雅丹《金色年华》1994年

陈雅丹《遥远的记忆》1994年

1981年,陈雅丹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装潢系担任版画、插图、书籍设计的教学工作,从此,美术教学便成为了伴随她一生的事业,同时也滋养着她的艺术创作。

八十年代 陈雅丹给学生示范木刻技法

陈雅丹在工艺美院宣传课上

陈雅丹辅导学生

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的经历打开了陈雅丹的艺术视野,这里不仅是她为美术教育奉献一生的地方,也为她积极寻求艺术的突破提供了动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路径。对所描绘对象瞬间姿态的捕捉,下意识的运笔所创造出的丰富形象,给了她更多的创作可能。

陈雅丹《无题》随手小画

陈雅丹《渴望飞翔》随手小画

陈雅丹的绘画主题聚焦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题材涉及母子亲情、少男少女、天真孩童、南极净土等,通过活泼、灵动的形象以及轻松、向上的主题,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欢快惬意的艺术追求。

陈雅丹《拥抱太阳》版画 2024年

陈雅丹《母子情》1995年

陈雅丹《自在之一》2000年

对于陈雅丹来说,罗布泊是一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她一直想去看看这个父亲曾经出生入死的地方。于是,在1997年和2000年,陈雅丹两次穿越罗布泊。在“死亡之海”穿行的经历,不仅让她完成了重走父亲科考之路的梦想,也让她成为了一名环保志愿者。

2000年 陈雅丹在罗布泊雅丹地貌写生

陈雅丹与她的作品《绿色行动A》

尽管已经年过80,但陈雅丹对这个世界一直保持着如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她玩微博、写公众号、用AI技术为自己写的小诗编曲,55岁学会开车并自驾出去写生,这是她的生活的方式,也是她作为艺术家观察世界的方式。

在展厅的入口,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为陈雅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她走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上苍却给了她整个天空”。这是对陈雅丹艺术成就的赞赏,也是对她艺术人生的总结。陈雅丹跋涉过千山万水,始终忘不掉的,是手中的画笔与天上的星辰,如今,她正在欣喜地、自由地、尽情地抒发着她对世界的感悟。就像,鸟儿从天空飞过。

THE END
0.陈振盼科普绘本:在虚实之间寻创作之路科幻仅以陈振盼多数作品所关注的地质领域为例,地域辽阔的中国拥有丰富的地貌特征,从青藏高原到喀斯特溶洞,从雅丹地貌到莽莽平原,从曲折海岸线到盆地丘陵,均值得去挖掘和讲述。当然,我们绝不能仅是照搬陈振盼的作品风格和呈现模式,否则容易落入邯郸学步、拾人牙慧的不堪境地,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面对这类题材时的独特视角和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5:325d6992:2344:=954=/j}rn
1.刘商英:不要温和地走进那片荒原刘商英,《荒原计划》,高清视频,46分钟56秒,16:9,彩色立体声,2019-2021,本图为影像截图 最终把刘商英在方圆三公里绘制的作品抬回营地,就地掩埋,等待八个月后,油彩干掉之后再用皮卡将这些画作运回——这也是为什么在北京的展览现场将雅丹地貌作为地面的原因,因为它们与这片土地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酵,赋予了绘画更多意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NFb9PlG}NFTIw[Yys5j=ey0nuou
2.笔墨绘雅丹泥土塑英模吴为山等艺术家赴敦煌采风创作著名美术家吴为山带领艺术团队在敦煌莫高窟、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等地开展采风创作。 著名美术家 吴为山:我在沙漠上面,在雅丹地貌的环境当中,在画画,在写生,把伟大的自然和英雄、和人民、和这个时代凝在一起,来思考,来感悟,把伟大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与我们的时代凝在一起。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现场,jvzquC41pg}t0lhvx0io1;5471711;91CTZJ5tDJsQQxssUuOqvmzL247714=3ujvsm
3.“荒野艺术家”刘商英:12年穿越万里荒原,用身心和画笔“触摸面对一望无际的的雅丹地貌,刘商英感受到罗布泊的宇宙感,“它有一种茫茫无穷尽的穿越力,那里积淀之厚,文明之久远的历史记忆和今天无生命迹象的荒芜样貌形成一种巨大强烈的对比,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漫长。” 新疆阿尔金山工作现场,2021 罗布泊的东南方向就是阿尔金山,这里山体的硬朗、骨感与沙漠的舒缓形成鲜明jvzquC41uf4djrsc0eun1zquj181295;73532;8252804><449>:ajqn0jznn
4.敦煌游记作文(通用30篇)我们还参观了张掖的丹霞地貌,五颜六色,连绵起伏的山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扁都口的油菜花,花香鸟语《张骞出塞图》令人万分景仰;你在日本:那两座大唐塑像庄严肃穆,不减当年风采……可我看到你的眼神总旁边是为她们打伞的奴才,皇帝则坐在龙椅上,好像在挑选哪个女子才适合做他的娘娘,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jvzq<84yyy4vpsx0eqs0|~tygpjbs~fp1{uvlr45;:?:9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