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旅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牌匾
筑牢基础
扬帆起航
近年来,省城规院文旅专业团队积极服务于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省旅控集团等省直部门和企业,以及深圳、清远、汕尾、韶关、云浮、西藏林芝等多个地方政府,在人文旅游、生态康养、主题公园(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文旅信息科技五个方面开展了多项规划咨询和课题研究,为文旅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人才和技术基础。
主要项目业绩
人文旅游板块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建设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系列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活化利用系列规划
……
文旅信息科技板块
广东省科技社团信息“一张图”
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大数据管理平台
村庄规划调研助手
……
生态康养板块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从化新老温泉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
南岭国家公园系列规划
云浮市大金山文旅项目概念性策划
……
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板块
广东南湖旅游乐园升级改造项目
西藏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系列规划设计服务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园策划
贵州省黔南州天文小镇系列规划
……
乡村旅游板块
广东省乡村民宿调研报告
云浮市美丽圩镇创建工程
深汕合作区“五光十色”乡村振兴示范带
……
历史底蕴,人文弘扬;红色精神,经典传唱。
识别文旅领域的高价值空间。基于长征公园、南粤驿道、文化游径等红色旅游品牌和文商旅街区创新业态探索,深挖历史文脉,激活红色基因,推动文化高价值空间的识别和利用。
1.1历史文化游径保护利用系列规划
受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委托,开展了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系列规划设计工作,为全省历史文化游径体系建设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同时,立足“传承历史价值”和“促进文化旅游”两大原则,跟进了全省十余条古驿道示范段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建设工作,协作珠三角各地市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并拍摄了系列宣传片、建立了平台网站、举办了研学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深入报道,增强了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情况
1.2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建设保护规划
2019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启动项目编制。至今梳理了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的光辉历史,构建了“一路三线四片区五节点”的总体规划结构,推动了四类主体功能区和六个关键领域基础工程建设。在规划指导下,沿线地市积极开展长征遗址修复、展示园建设、长征历史步道提升、红色文艺精品创作、举办“重走长征路”活动等工作,着力打造长征文化(广东段)保护利用品牌。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总体结构图
1.3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的活化利用系列规划
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的活化利用,激活文商旅发展。《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探索建立“地域文化遗产体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保护框架,讲好客家“故事”,探索多主体、多功能的客家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方式,带动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广州市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探索HUL视角下的可持续性整体保护方法研究,通过“文化 +”模式重构典型岭南历史街区活力,建立起历史文化街区“规建管”新秩序。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结构图
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平面设计图
2.1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加强保护广东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引导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规划为研究平台,建立体现丹霞地貌特征的景观资源修复体系、建立与世界自然遗产要求匹配的游赏体系、建立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社区体系、建立人类活动与资源保育相辅相成的分区分类分级管控体系。响应“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优化新时期丹霞山风景区名胜区保护建设工作,为广东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技术支撑。
2.2从化新老温泉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
以两山理论和双循环为举措,探索大都市郊区传统生态旅游度假区的转型发展之路。规划提出“湾区生态价值创新谷、岭南山水田园新画卷”的发展愿景,确定“湾区国际交往中心、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当前,规划主要内容已全面融入从化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有效推动度假区招商引资和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从化温泉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2.3南岭国家公园系列规划
为支撑广东申报南岭国家公园,与省文旅厅、省林业局全面合作,高标准编制了南岭国家公园及相关保护地规划,高效推进了《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区域发展规划》《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文化与旅游项目规划》《南岭国家公园原住民社区共建试点实施方案研究》等规划项目编制,同步启动了《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及周边区域联动旅游开发路径》研究。系列规划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南岭国家公园品牌,提升生态产品的附加值,为地区培育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
南岭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图
2.4云浮市大金山文旅项目概念性策划
规划围绕大金山发展现状与自然、文化等资源,结合相关案例与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建设路径、成功经验,为云浮市大金山旅游发展精准指明靶向,提出发展目标与战略对策。该规划以城市发展的视角来促进旅游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方向问题,为项目开发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主题乐园、沉浸体验;特色小镇,争芳斗艳。
3.1广东南湖旅游乐园升级改造项目
广东南湖旅游乐园是广东省“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升级改造以科技赋能,产业结合,打造文旅新业态。整体以多元结构规划,集沉浸式游戏、电竞体育、互动夜游、科技研学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型主题公园,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添砖加瓦。该项目获政府多个部门认可,已被列入白云区3年工作行动方案,同时增补为2021年的广东省重点项目,并获广州市电竞协会颁发2021年度电竞新业态奖项。
南湖游乐园升级改造总平面图、鸟瞰图
3.2西藏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系列规划设计服务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具有高原和藏地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是广东省重点援藏项目、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广东献礼。规划围绕“圣洁宁静”主题,凸显工布西藏文化特色,以旅游服务为核心高标准构建城镇设施体系,采用绿色市政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打造出“世界屋脊的圣洁明珠、雪域高原的宁静家园”。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系列规划图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现状(拍摄:何明磊)
3.3贵州省黔南州天文小镇系列规划
贵州省黔南州天文小镇分级规划、分层指导,宏观层面“定功能、定战略”,立足于“世界品质,贵州气质的天文地质复合型特色发展区”的总体定位,培育中心放射、功能互联、各具特色的“集合城镇”,打造“黔南天地新区”。中微观层面“定形态、定项目”,以“大山为景、小山为园、 浅山为用”的理念确定建设边界,合理布局科研、科普、科幻三大核心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
贵州天文小镇规划效果图
3.4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园策划
李时珍故里蓟春县医药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盛,文化园策划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条件,制定“药旅联动”战略,积极走中医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展之路;同时,策划注重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开放本草纲目生态园、中药产品加工生产线,借此吸引广阔游客,刺激新消费,开拓新市场。
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园效果图
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以美丽经济作抓手,以数字乡村为平台,基于乡村民宿、美丽圩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设计,推动“粤美乡村”品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精品呈现。
4.1广东省乡村民宿调研报告
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开展了《广东省乡村民宿发展调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基于网络开源数据和部门数据收集,形成了广东省乡村民宿及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借鉴了国内外民宿发展较好地区的政策经验,分析了广东省乡村民宿发展村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成果已形成材料提交,并获得省领导肯定。
省域乡村民宿集群发展引导规划图
4.2深汕合作区“五光十色”乡村振兴示范带
作为国际竞赛获得百安沙滩标段第一名,五个标段的最优单位,省城规院总体统筹整合深汕全域乡村振兴工作。以全过程咨询为主线,以城市设计指导乡村振兴为特色,以打造特色文旅IP为目标,前置投资运营,联农带农。最终,实现“全域推进、五带示范”,将合作区打造成具有湾区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区,为全国、全省乡村振兴探新路、作贡献。
百安沙滩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图
4.3云浮市美丽圩镇创建工程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美丽圩镇”是云浮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委改革办战略目标的具体抓手。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从“规划-设计-施工”层级递进。规划阶段,注重一盘棋谋划布局,合理配置人、财、地资源;设计阶段,把握特色和亮点,串珠成线;施工阶段,跟进配合动态调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全过程服务”实践探索。当前,在云浮美丽圩镇创建中参与的泗纶镇、六都镇、石城镇均获得优秀奖。
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美丽圩镇创建成效
5.1广东省科技社团信息“一张图”
广东省科技社团信息地图
5.2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大数据管理平台
为落实《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现红色革命遗址的信息化保护与利用,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数据联动机制和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申报与实施监督双流程。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全省各地分别开展新一轮革命遗址大普查工作,彻底摸清了革命遗址的真实“家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广东省对红色革命资源的管理和传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