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材料一 下图为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西南地区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的位置和漓江景观。
材料一 中国地形图。
材料二 我国四地景观图。
材料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材料一: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200万年前,是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它是一个外泄湖;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诸多原因,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目前,与初期的湖区相比,青海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材料二: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材料一:中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拥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和利用历史。2022年浙江省提出了提高海域资源利用率、开展海域监测修复等措施,统筹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助推浙江海洋强省建设。
材料二: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略图,图2和图3分别是某学生在浙江南麂岛、福建平潭岛旅游考察时拍摄的海岸地貌景观照片。
砾石堤指海岸带海滩的外缘,主要由较粗的物质--砾石组成的一种滨岸堤。它的发育反映了一个具有大量砾石来源以及定向风浪作用为主的海湾环境。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海岸带附近有数条砾石堤平行海岸分布(如左图)。图中大石河发源于基岩山地,主要流经花岗岩低山丘陵,并有溢洪道(史料记载,大石河每隔6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洪峰)在汛期时分洪入沙河再入海。通过测量砾石堤剖面发现,从剖面I至剖面IV,砾石堤的高度、粒径等均有变化。右图为石河砾质冲积平原上某村镇附近的沉积物垂直剖面图。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