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访古():克孜尔石窟和周边地区龟兹石窟寺唐僧

作为中国的几大石窟之一,虽然克孜尔石窟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比不过非常出名的敦煌莫高窟,但是这里确是中国,希腊,波斯,印度四大文明体系共同浇灌出的文明之花,很多精致的壁画,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它们是绝无仅有的文明孤本。

沿途风光:红色山体和雅丹地貌

沿途的公路上有各种重卡和物资运输车辆呼啸而过,游客们会在沿途的安全岛上拍照留念,和新疆其他地方一样,沿途哨卡严格地管制着通行车辆,在前往克孜尔千佛洞的哨卡上,有一个眼珠碧绿的特警检查身份证,在库车市周边的乡镇中,还能偶尔见到天生赤发或者金红色的维吾尔族,赤发绿睛正是古代吐火罗人的体质特征之一,就像古代龟兹壁画上描绘的那样。

典型的吐火罗人形象

新疆司机们非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来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在看到各种壮美的自然景观,途径南疆各个城镇之后,更是会由衷认同这一点:在旅游淡季的个别路段,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相当长的路段里不会遇到一辆车,车开着开着仿佛进入了渺无人烟的平行时空里。

在前往克孜尔石窟的路上,可以看到千万层褶皱重叠在一起的山体:由于天山山脉断裂和地壳作用,沉积岩层出现了巨大的扭曲,由于岩体含有较多的铁矿物质,所以山体呈现出暗红的颜色,有的褶皱层斜插入地面,仿佛巨大的星际飞船残骸半插入地下,半截暴露在虚空旷野中,非常壮观。

在克孜尔千佛洞附近的克孜尔红石林,还可以看到经过风化形成的雅丹地貌,真可谓鬼斧神工:远远望去,有的风化地貌像烽火台,有的像卡帕多西亚的石柱,有的像阿尔布拉罕宫,还有的类似于布达拉宫,几张照片呈现的壮丽程度,连实际景象的万分之一都没有,为了更彻底的将新疆的自然美景收入眼底,建议游客们装备优质无人机进行航拍。

山谷中偶尔会出现几只蜥蜴,在人逼近的时候突然卸下伪装跑开,木制栈道上大蚂蚁的黑色外壳闪闪发光。谷底有干涸的溪流蒸发干后,留下的盐碱痕迹。

石窟外景

前往石窟路上的树林

汽车驶过大片发红的山体和千沟万壑,就是克孜尔石窟所在的绿洲了。体验过旅途的艰辛,就更佩服古代吐火罗先民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除了历经千辛万苦从黑海到中亚再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和各种外敌合纵连横之外,还以对宗教的巨大热情和对歌舞绘画的极致追求,在荒凉山谷中开凿出大量石窟寺,在死亡之海的边缘,浇灌出了文明融合的艺术之花。

克孜尔第38窟中的风神,其原型之一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北风之神波瑞阿斯

38窟中的龟兹武士,其甲胄风格和片治肯特壁画中的粟特武士有类似之处

太阳神战车上的日神,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苏利耶

阿艾石窟上的汉文题字

虽然深处内陆,克孜尔壁画中也出现了海洋生物形象,比如图中的螺,只是长着猴头

风神波瑞阿斯形象的东传

各种龟兹石窟中,希腊,波斯,印度,中原的文化元素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比如克孜尔大峡谷中的阿艾石窟,就是汉族(驻军或者矿工)开凿的石窟,有典型的东土特色;克孜尔石窟中著名的金翅鸟来自于印度;丰腴的裸体人像里,强调骨骼和肌肉线条起伏的画法,是健陀罗-希腊艺术的遗韵,壁画上的人头鸟身女妖的原型在古希腊,在东传之后,也和印度还有佛教传统进行了融合。克孜尔可谓是西域文明绝无仅有的孤本。

在布满了石窟的山崖前,是著名的鸠摩罗什的雕像。大师塑像身形精瘦,高鼻深目,正在低头冥想,雕塑上如行云流水的袈裟垂下优雅的线条,和他留下的经典翻译一样自然。欢喜,清净,大千世界等经典汉语词汇,就是出自他融汇东西的手笔,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富有音律之美。直到今天,汉语使用者们都在享受佛经翻译留下的遗产。

冥想中的鸠摩罗什,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汉语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样貌

镜头末端,还有处处可见的执勤特警。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每天克孜尔石窟会随机开放5-6个石窟供游人参观。

有人也许会问,龟兹人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修建似乎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寺庙和石窟呢?在土地承载力和资源非常有限的古代西域,锱铢必较的西域人当然不会干赔本买卖,因为寺庙本身就是能产生价值的经济单位,丝绸之路上的寺庙发挥着驿站+典当行+存贮中心+情报集散地的作用,不仅接待各种朝圣者,也会为商旅提供便利,寺庙不仅仅有土地,庄园等寺产,还可以产生各种附带价值,因为寺庙有现实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昌,龟兹等佛国会将佛教大师奉为国师的原因,法显和玄奘,慧超等人的游历,就和寺院的接待还有寺院经济不无关系。除了鸠摩罗什,玄奘经过的龟兹就是以小乘佛教大师为国师,他本人也差点被高昌王奉为国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的很多西域小国以各种外道为国师的情节,确有现实依据。

抛开物质因素,在古代西域,先民们不仅要和恶劣自然作斗争,而且还要面对城邦间的攻伐和游牧民族入侵,无常的世事,让他们迫切需要排遣苦难,缓解现实痛苦的精神消费品,佛教由于对前世今生还有过去和外来世界有严密而复杂的解释,再加上印度-西域间同属印欧语系语言的沟通优势,让佛教在这里大行其道。

具体到龟兹文化本身,石窟主要用于僧人在安静中禅修;而龟兹人信奉的是来自于克什米尔的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该教派强调用戒、定、慧,达到修行的目的,禅修需要鸟语花香,流水淙淙,盛产花果的环境,这正好与石窟所在的苏格特峡谷相吻合。苏格特在维语中是柳树的意思,峡谷成喇叭形,南北走向,长1.5公里,幽深狭长,两侧悬崖对立,小溪穿越沟底,汇入渭干河,空气湿润清凉,遍地生长着灌木,附近的农田可以出产食物,供给僧侣和劳工。这就为石窟开凿提供了必要的重要物质基础。

5月初的苏格特沟,雪山融水和植物还没有进入最丰茂的状态

石窟附近周围的现代农田

老照片中夏天的苏格特沟,河水丰美,雪山融水十分充沛

克孜尔壁画的艺术风格分期

初期的龟兹壁画,还没有十分鲜明的本土特色

在欣赏壁画的细节前,可以回顾下龟兹壁画的要分期:首先是初期,初期的克孜尔壁画大约创作于公元3-4世纪,这一时期主要受到健陀罗文化的影响:人物五官舒展,头发卷曲披于肩上,耳朵较长,嘴上有短胡须,手足肌肉丰厚敦实。犍陀罗佛像流行穿通肩袈裟,初创期的克孜尔壁画也受到了影响,早期的壁画色调是淡黄,红等暖色系。

发展期的壁画:第38窟中描绘菩萨自我献身的场景

公元4-5世纪是克孜尔壁画的发展期:这一时代,随着龟兹本土佛教大兴,僧侣数目增加,寺塔林立,香火旺盛,龟兹出现了自己的大法师,僧规和僧仪逐渐完善,克孜尔壁画出现了鲜明的本土风格:

发展期的壁画,212窟里对着骷髅头冥想的僧侣

随着龟兹乐舞的发展,反应乐舞的内容密集地出现在壁画中,有的天人和舞姬弹奏乐器,有的身披薄纱,近乎裸体地舞蹈,壁画中的乐器种类包含印度,中原,波斯,西域本土等不同来源,见证了龟兹乐的蓬勃发展期。

也是这一时代,龟兹贵族供养人的形象出现在石窟中,他们头圆,额骨宽扁,五官集中,身材修长,鼻梁长高,但是和嘴唇比较接近,壁画中呈现出来的线条柔和而具有动感,其头型与文献所记龟兹人以木压头,把头颅压扁的特点相符。从此往后,壁画中的各种天人,舞女,宫女和佛教传说中的王者,武士,也是以龟兹人为模特塑造的,艺术来源于现实,后面会提到,这些宗教壁画会反应一些很有趣的历史小细节。

114窟中商贾贸易的场景

描绘八王争夺佛舍利的场面,原型是公元5-6世纪龟兹和西域的重甲骑士

基于健陀罗艺术的影响,克孜尔壁画中的裸体被龟兹画师们分为一个个球体或者圆柱体,这些椭圆体和球体中间白,周围黑,体现了阴影效果,这样一来,所有的人物看起来都是肌肉饱满,丰乳肥臀的形象,反映了古龟兹人的审美取向。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裸体起舞的宫女

菱形格构图方式

在构图上,菱形格就成为石窟壁画的基本构图形态。多个菱形格拼接在一起,象征着佛教中的须弥山,这种形式,就是龟兹壁画的基本排列方式。

克孜尔38窟中来自印度神话里的金翅鸟

鼎盛期的壁画:腰佩长剑的龟兹贵族供养人形象,对于欧洲考察者来说,这幅画很容易让人想起骑士时代,但壁画创作的时代比骑士时代更早

到了5-7世纪的时代,龟兹艺术进入了繁荣时代,虽然龟兹时常遭到中原,游牧帝国的袭击,但龟兹王族谱系绵延不绝,而且受惠于丝路贸易,龟兹王族积累了巨额财富,吕光的军队攻克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宫的繁华程度不亚于长安,宫殿中有储藏了上十年的葡萄酒,所以龟兹的寺庙规模和僧团规模扩大,龟兹壁画的题材和故事种类日益丰富,除了因缘故事,佛传故事外,佛祖降伏六师外道的壁画,还有连环画形式的壁画也开始出现,随着龟兹乐舞的繁荣发展,反映乐舞的壁画空前繁多,除了宗教题材,反应世俗生活的壁画,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壁画大量出现。在配色上,克孜尔壁画冷暖色相间,主要颜色有土红、赭石、青、绿、朱、白等等,在有人物出现的壁画中,画师会采用冷暖色相间的配色。

克孜尔石窟中的唐代飞天,有明显的中原影响

但到了公元8-9世纪,随着唐朝两次征服龟兹,以及吐蕃两次攻陷这里,唐朝还将安西都护府设置在龟兹,导致大乘佛教在当地蔚然成风,比如公元8世纪早期,新罗和尚慧超在经过龟兹的时候,发现这里有汉人主导的大乘佛教寺庙:

“且于安西有两所汉僧住持,行大乘法,不食肉也,大云寺主秀行,善能讲说,先是京中七室台寺僧。大云寺□维那、名义超,善解律藏,早是京中庄严寺僧也,大云寺上座名明晖,大有行业,亦是京中僧,此等僧,大好住持,甚有道心。龙兴寺主,名法海,虽是汉儿,生安西,字识人风,不殊华夏”。

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以小乘信仰为核心,“唯礼释迦”的克孜尔石窟的运作和扩大大受影响,它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落期。

龟兹壁画欣赏

历史的车轮迈入龟兹回鹘时代,虽然克孜尔石窟本身衰弱了,由于龟兹回鹘也是佛教政权,所以这里和北宋保持着朝贡贸易的关系,阿克苏地区出土的大量北宋文物和佛教文物,证明了这里依旧有着声声梵唱,直到西辽和蒙古帝国早期都是如此。

但在公元14世纪,改宗伊斯兰的蒙古族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佛教徒进行了残酷的“圣战”,对已经如风中之烛的古代西域佛教文化以最后一击。各种幸存的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寿终正寝。龟兹佛教僧侣或者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者逃往异国他乡,或者抗拒被杀。

石窟寺外壁有清晰的汉字,拉丁字母,维文的涂鸦,个别洞窟内,还有游客,而非古代信众留下的掌印……这些新出现的痕迹,和佛像,天人,舞姬被挖去的眼睛,以及对石窟的价值一无所知的牧人在洞内留下的烟熏痕迹一起,暗示了龟兹文化和吐火罗人的坎坷历程:从吐蕃入侵到宗教斗争,再到外国探险队的盗掘,这些文物的主人在身前需要和各路强权周旋,死后文物们不免于遭到宗教迫害和流落异乡的命运。

老照片中的克孜尔石窟山崖

考察和窃取大量龟兹文物的冯-勒柯克考察队的照片

当年倾注了画师们心血的精美壁画被砸毁,被烟熏,被成片窃取,悲怆的结局,不禁让人想起写于公元6-7世纪的一首吐火罗语诗歌,情人间永远的分别之苦,或可类比流失到海外的龟兹文物和新疆故土的关系:

“......千年来你轻吟的故事,  在我的生命中,从今往后,没有人比你更加珍贵;  于你而言,也没有人比我更加珍重;  对你的爱慕和热情,  升华成我喜悦的歌,  永远不得移易。    我曾虔诚地祈愿:  愿携爱人,共度余生  没有背叛,没有......    业力之神计划了一切  他挑起了的争执,  它拔走了我那本属于你的心,  它让你去往远方,  将撕裂的我留在痛苦之中,  它夺走了你给我的慰藉......  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的心  日复一日......”

龟兹王托提卡和王后的绘画画像

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克孜尔石窟中的壁画高清照片,壁画的主题,主要是古代贤王和菩萨,佛祖的前世,还有各种有灵性的动物为了救济需要帮助者自我牺牲,或者为了求得真法愿意承受肉身之苦,或者为了正道抵制美色和外道女的诱惑,还有各种本生和因缘的故事连环画:

龟兹石窟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建议西域历史爱好者亲临实地参观,或者购买专著学习。旅途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库车人依旧以龟兹文化为傲,将远古文化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库车市中的龟兹舞乐广场;

库车巴扎的龟兹歌舞表演,似乎有点苏巴什遗址的舍利盒上的苏幕遮舞蹈的影子;

库车大盘鸡馆子的招牌,大盘鸡原来也是龟兹遗风,失敬失敬;

当然,还有可爱的喵星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看完前辈的这些野外地质素描,敬意油然而生!砂岩构造地景素描:地精素描描绘的范围较大,地质体在地面所组成的地景层次较复杂,该种素描需要处理的手法较多较为复杂。 广西桂林岩溶地貌 露头素描:这种素描的地质现象规模较小,往往是一些微地貌和小构造。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标本素描:包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构造标本、和古生物标本,要求精细入味。 jvzquC41tqrm0|tjw0ipo8f17;637>;97a733:7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