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千年的艺术宝库

【摘要】敦煌莫高窟,坐落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始凿于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余个朝代、千年营造,形成现存735个洞窟(其中492个艺术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415身彩塑的宏伟规模。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结晶,其修建初衷源于佛教传播需求、丝路商旅祈福及历代政权支持。建造面临砾岩地质疏松、干旱风沙等巨大技术挑战,工匠们创新采用“石胎泥塑”技法。

莫高窟艺术成就卓绝,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彩塑展现了从西域风格到本土化的演变,壁画题材涵盖佛像、佛经故事(经变画)、世俗生活、装饰图案等,是研究中古社会、艺术、宗教、文化交流的“墙壁上的图书馆”。其中4000余身飞天形象,灵动飘逸,成为中华艺术瑰宝。1900年藏经洞(第17窟)的发现(内藏5万余件4-11世纪文物)催生了国际显学“敦煌学”,虽历经文物外流之痛,但其价值举世公认。

莫高窟深刻影响了后世艺术、宗教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如今,通过崖体加固、壁画修复、环境监测及“数字敦煌”工程(高精度采集、虚拟展示)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文化创意传播,这座千年艺术宝库正得到有效保护并向世界展示其永恒魅力,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

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约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坐落着人类文明史上最壮观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此处地势高于敦煌绿洲近百米,背靠鸣沙山,前临大泉河,形成天然屏障。在干燥的西北气候中,这片由砾岩构成的崖壁成为保存艺术的理想场所。从地理格局看,敦煌正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位置,是北、中、南三条路线的交汇点,自古便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远望莫高窟错落有致的敦煌洞窟(局部)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全景

敦煌莫高窟全景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坐西朝东,面向三危山。

敦煌大漠,莫高窟对面这些群山危崖就是——三危山

鸣沙山在古代又称“漠高山”,山下有漠高乡,莫高窟因此得名(“漠”与“莫”古汉语通用)。另一种解释源于佛教理念:“莫高”寓意“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当乐僔和尚于公元366年在此开凿第一个洞窟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一举动开启了一场跨越十个朝代、持续千余年的艺术创作,最终形成了南北延伸约1600米,现存735个洞窟(其中492个编号洞窟)的庞大石窟群。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的营造史跨越千年,历经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初创时期(十六国北朝):公元366年,乐僔和尚“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开凿第一窟。法良禅师等继之,称“漠高窟”。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在统治者支持下发展较快,现存30余窟,清晰展示佛教中国化之路。

莫高窟第428窟-洞窟形制-北周

鼎盛时期(隋唐):隋代虽仅存37年,却开凿70余窟,艺术风格承前启后。唐代尤其是705年后的盛唐时期,达到艺术巅峰——现存80余盛唐窟,壁画占总数六分之一。此时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敦煌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枢纽,洞窟数量达千余,故有“千佛洞”之称。

地方政权时期(中唐-宋):781年吐蕃统治时期开窟48个;晚唐归义军时期开71窟;五代曹氏政权设画院系统,开凿41窟并重修248窟,形成独特风格。

尾声时期(西夏-元):西夏近200年统治中,以重修为主,艺术上兼容显密两宗;元代虽仅建十余窟,但融合汉藏风格,技艺精湛。元以后停止开窟,渐被遗忘。

有“千佛洞”之称的莫高窟,崖面上洞窟密布

莫高窟的建造是人力与自然的持久对话,面临多重挑战:

地质条件的制约:鸣沙山崖体为砾岩结构,疏松易碎,不宜雕刻。古代工匠创新采用“石胎泥塑”技法:先凿出粗坯,再以草泥敷塑,最后彩绘。仅有少数大佛采用石胎,绝大多数造像为纯泥塑。这种材质特性也导致后世保护困难,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他地区极少留存,使莫高窟彩塑更显珍贵。

敦煌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

沙漠环境的挑战:地处戈壁边缘,干旱缺水,风沙侵蚀严重。工匠需从远处运水调泥,冬季严寒、夏季酷暑都影响施工。窟檐和栈道的建造既要考虑攀登功能,又要防沙护窟。现存5座唐宋木构窟檐,见证古代建筑智慧。

河仓城遗址

河仓城遗址

艺术创作的艰辛:大型洞窟开凿往往耗时数十年。以第96窟“九层楼”为例,内供35.5米高弥勒佛,开凿于初唐,工程之巨可想而知。壁画创作更为精细:先以赭红线条打稿,再敷矿物颜料,金箔贴饰,最后勾勒定型。所用颜料如青金石(蓝)、朱砂(红)、绿铜矿(绿)多来自丝绸之路贸易,成本高昂。

敦煌莫高窟第96号窟(即大佛殿),俗称九层楼

九层楼,敦煌莫高窟的标志

敦煌九层楼里的弥勒大佛,即建于唐朝的第96窟“北大像”。华尔纳 1924年拍摄

敦煌九层楼里35.5米高的弥勒大佛(局部)

嵌在山崖中的九层楼(侧面)

第96窟,又被称作是九层楼

“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仪仗、音乐、舞蹈、随从护卫等人物分段布满画面,组成浩浩荡荡的出行行列”,此类巨幅壁画需数十画师协作数年完成。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的诞生与繁荣,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

佛教东传的载体:乐僔“金光见佛”的传说,反映佛教寻求传播载体的需求。石窟既是禅修场所,又是视觉佛经,通过形象艺术向信众传达教义。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民众寻求精神寄托,统治者亦借佛教巩固政权。

丝路贸易的馈赠:敦煌作为“丝路咽喉”,聚集东西商旅。商贾捐资开窟,祈求平安获利,如隋代第420窟商人供养像。经济繁荣为耗资巨大的石窟工程提供物质基础,壁画中可见商队往来、市场交易场景。

隋-420窟窟内景(三龛殿堂窟)(吴健摄影,2003年

此窟的塑像,体形结实,形象端庄,菩萨像肩宽腰细,比例匀称,面部造形轮廓分明。楣棱、鼻棱、颐棱转折清晰,整体感强,衣饰塑造手法简练,青绿装饰与壁画土黄基调成对比,装饰效果显著,裙上所饰联珠纹构成的圆环形中又有狩猎纹图案,这种狩猎联珠纹图案具有波斯艺术风格。它的出现,与隋王朝经营河西,打通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西壁龛外南侧手持柳枝的观音菩萨,是室内塑像中的佳作。

漫漫丝路,经过敦煌

政治力量的扶持:北魏皇室崇佛,莫高窟发展加速;隋文帝诏令全国建寺造像;武则天借助佛教称帝,莫高窟出现大量“弥勒下生”题材。地方长官如元荣、于义等更是直接主持开窟。

“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这一解释深刻揭示了信仰力量如何驱动千年不断的营造活动。

莫高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禅窟(如第285窟):供僧人禅修,主室两侧开小室

敦煌“宝藏”洞窟大赏:莫高窟第285窟

覆斗顶窟(盛唐流行):顶似倒斗,中央藻井彩绘,空间开阔如殿堂

第45号窟是莫高窟的特窟,保存了盛唐时期的彩塑和壁画,一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塑像是莫高窟现存最精美的唐代塑像

第45号窟(局部)

大像窟(第96、130窟):高逾30米,内置巨型弥勒佛

莫高窟第130窟,南大像(盛唐)

圆塑:主体独立塑像,从十余厘米小菩萨到35米大佛

浮塑:局部贴壁成型,如飞天、龙首

影塑:模制粘贴的小型造像,多用于千佛

善业泥塑:晚期小型模压泥像

莫高窟第148窟-窟内景-盛唐

唐代彩塑代表最高水平:第45窟菩萨像呈S形站立,衣纹流畅;第158窟涅槃佛长15米,宁静超然。写实与神性完美结合,阿难的天真、迦叶的沧桑、天王的威严,各具性格。

第158窟 中唐 涅槃窟

第158窟 中唐 佛像头部特写

4.5万平方米壁画构成“墙壁上的图书馆”,题材丰富:

尊像画:佛、菩萨、天王等神祇体系

经变画(隋唐创新):综合表现整部佛经,如《西方净土变》展现极乐世界

佛传故事画:以连环画形式讲述释迦牟尼生平

供养人像:记录开窟者容貌服饰,如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

敦編第156窟

装饰图案:藻井纹样、边饰等,融汇波斯联珠纹、希腊莨苕纹等元素

“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不使人印象深刻。”

莫高窟不仅是佛教圣殿,更是中古社会的全景画卷:

早期:壁画人物高鼻深目,衣饰厚重,带有犍陀罗风格(希腊-佛教艺术)

西魏:出现“秀骨清像”,衣袂飘逸,体现中原审美

唐代:佛国世界与人世宫廷交融,菩萨如贵妇,天王似武将

元代:藏传佛教影响,出现密宗曼荼罗

飞天形象的演变尤为典型:从印度笨重的“乾达婆”,演变为无翼无云,仅靠飘带飞舞的灵动仙子。唐代飞天达到艺术巅峰,如第320窟四飞天追逐嬉戏,线条如吴带当风。

莫高窟第320窟 盛唐

壁画详尽记录4-14世纪的社会万象:

生产活动:耕作、狩猎、冶铁、酿酒

社会生活:婚丧嫁娶、歌舞百戏、医卜商旅

中外交流:商队遇盗、使节交会(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服饰演变:吐蕃装、回鹄装、唐装并行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壁画中的建筑画填补实物空白:

宫殿城池:第217窟盛唐长安城

寺院楼阁:第61窟五台山寺院群

莫高窟第61窟 《五台山图》描绘五代百态

桥梁水榭:第454窟宋代拱桥

民居家具:屏风、绳床等细节

现存唐宋木构窟檐为建筑史提供珍贵实例,其斗栱、鸱尾做法可与《营造法式》互证。

半数洞窟有音乐图像:

乐器:6000余件,如失传的箜篌、花边阮

乐队:第220窟唐代乐舞图,胡汉乐工合奏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

舞姿:胡旋舞、霓裳羽衣舞

这些图像成为现代复原古乐的基础,敦煌研究院正联合音乐家“复活”壁画乐器。

宗教文献:佛经、道经、景教文书

社会文书:契约、账簿、医方

语言文字:汉文、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等

艺术珍品:绢本佛画、刺绣

然而在晚清动荡中,这批国宝惨遭劫掠:

1907-1914:斯坦因(英)掠走万余件

1908:伯希和(法)精选5000件

1911-1914:橘瑞超(日)、鄂登堡(俄)相继劫掠

1924:华尔纳(美)盗割壁画26块

“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如今敦煌文献散藏于十多个国家,中国仅存残卷。

藏经洞发现催生国际显学——敦煌学:

文献研究:解读书仪、变文等新文本

艺术分析:确立中国绘画史新坐标

历史重构:利用社会经济文书重写中古史

科技史:研究天文历法、医药文本

中国学者在逆境中奋起:1944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常书鸿等先驱扎根大漠,在废墟中开启保护研究事业。

面对自然侵蚀与旅游压力,莫高窟保护进入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新阶段:

固沙治本:1960年代起建防沙林、设沙障

崖体加固:1963-1966年周恩来特批经费,用锚索灌浆稳定岩体

壁画修复:研发特殊黏合剂治理起甲、酥碱病害,第55窟修复耗时3年

修复师殷志宏的日常:“把细如针尖的瓶嘴从侧面插进起甲的壁画后面,小心地注入黏合剂,再用修复刀垫着棉纸把这块指甲盖大小的壁画回贴压实。”

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洞窟温湿度、CO₂浓度

限流措施:预约制参观,数字展示中心分流

多场耦合实验室:2020年启用,模拟风雨日照,预演病害发展

苏伯民院长指出:“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莫高窟再延续1600年完全没有问题。”

1980年代樊锦诗提出构想,至今成果丰硕:

高精度采集: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分辨率高达600dpi

虚拟展示:“数字敦煌”资源库开放全球共享,访问量超500万次

沉浸体验:球幕影院重现洞窟全景,VR项目“寻境敦煌”让观众与“雷公”共舞

“数据采集只是'数字敦煌’的第一步...挖掘之后的利用,才是'数字敦煌’的生命所在。”

学术大众化:“敦煌岁时节令”等新媒体产品阅读量超10亿

跨界合作:与腾讯、QQ音乐开发文创、复活古乐谱

“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匠心延续下去,走出今天的数字之路。”(陈海涛) 正是这种精神,让窟霸“乐乐”巡山犬成网红,菩萨色系口红受热捧,古谱新创音乐会登台——古老文化在现代生活中重获新生。

从乐僔开窟的斧凿声,到今日数字采集器的快门声,莫高窟走过了1659个春秋。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它超越了宗教范畴,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伟大,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4.5万平方米壁画、2415身彩塑构成“东方卢浮宫”;在于其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从十六国到元朝,十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层累积淀;更在于其文明交融的开放胸怀——希腊的线条、印度的色彩、中亚的纹样与中华美学在此水乳交融。

如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正由新一代守护者传承。他们手持修复刀,也握鼠标;研究古颜料成分,也编写VR程序;解读梵文写卷,也策划网红展览。在科技赋能下,这座沙漠美术馆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拥抱世界,实现樊锦诗先生的夙愿——“让敦煌永存,让更多人看见”。

当我们在九层楼前仰望弥勒大佛,或在屏幕前细观“数字敦煌”时,看到的不仅是佛国圣境,更是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以及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的璀璨光芒。正如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所言:“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也是世界的未来。”

THE END
0.有图库车雅丹地貌【有图】雅丹地貌jvzquC41ddy/hnsipkgp0lto1huswv433;?88:5ar37:6>6;764ivvq
1.中国青海德令哈托素湖雅丹地貌自然风光站酷海洛正版图片图片 以图搜图中国青海德令哈托素湖雅丹地貌自然风光 ID: hi2240943748 收藏 加入清单 下载版权陈小羊Timeline TIFF大小 97MB 格式JPG 以图搜图 大图:9817× 3454 像素·83.12 cm × 29.24 cm·300dpi·JPG 中图:1000× 351 像素·35.28 cm × 12.38 cm·72dpi·JPG 小图:500× 175 像素·17.64 cm × 6.17jvzquC41yy}/jnqnqtl/exr1koghg8xjqy5ik;762;:49==
2.视频背景图图片大全视频背景图高清图片下载白色设计视频胶卷图标背景图片 黑白色电子科技手机视频网站打开背景图片 简约视频摄影相机背景图片 白色现代科技摄影监控视频广告背景图片 编辑后期制作视频背景图片 室内商务休闲玻璃窗内女孩笔记本手机视频背景图片 居家办公远程会议电脑视频通话科技背景图 雅丹地貌湖泊湖水 jvzquC41yy}/7:rk|0ipo8xq/v{qkjs148946951ra;0
3.奥迪Q52.0T版报价奥迪Q52.0T图片2.0T 奥迪Q5 2018款 典藏版 40 TFSI quattro 进取型 39.64万 (停售) 车主说 图片 参数配置 奥迪Q5 2018款 典藏版 40 TFSI quattro 技术型 42.37万 (停售) 车主说 图片 参数配置 排量2017款车型官方价详情 2.0T 奥迪Q5 2017款 Plus 40 TFSI quattro 进取型 39.96万 (停售) 车主说 图片 参数配置 jvzquC41rtodg7uecwzp0lto0et0up96795u493jvor
4.人民网黑龙江图片频道黑龙江频道人民网图说中国 专题:随手拍·春天 专题:随手拍·夏天 专题:随手拍·秋天 专题:随手拍·冬天 福建霞浦滩涂 西部颂歌 大美沙漠 海南洋浦“千年古盐田” 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 浙江新安江油菜花海 新疆雅丹地貌五彩滩 内蒙古额济纳怪树林 赤峰乌兰布统 婺源篁岭“晒秋” jvzq<84jnl4qgxung0ipo7hp1IH04;525;548@6431oofn}0jvsm
5.汇图网雅丹地貌 查看更多 新图速递 多彩华夏传统文化图景 万佛山丹霞群山之巅的壮丽日出 雪花膏 热气腾腾的美味甲鱼煲 广东深圳河套深港合作区风光 湖北莲藕炖肉美食插画 木盘上的新鲜美味脆柿子 白蓝色水晶婚礼 手绘四物汤当归地黄川穹白芍包装盒设计 牛杂砂锅煲 jvzquC41jk4iwryw0eun1
6.新疆哈密大海道雅丹地貌无人区图片素材新媒体用图设计素材下载汇图网为您提供原创优质的新疆哈密大海道雅丹地貌无人区新媒体用图素材下载,格式为JPG,新媒体作品用于网络为载体的社会化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设计素材,微博文案配图,新媒体封面图片等,您感兴趣的可能还有大海道,新疆风光,哈密旅游,雅丹地貌,沙漠,地质奇观,自然风光,戈壁,车jvzquC41yy}/j~nvw0ipo8sgyokekj4fgvgjn87247722=438571;?86;3:/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