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鸣沙山(新声韵)
横看绵延侧见峰,
史来移动有嘶鸣。
风沙自古未停止,
不染月泉一点清。
月牙泉
天降神泉大漠中,
身居谷底有奇功。
风沙千载水前过,
我自经年展笑容。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沙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峰错落,连绵起伏。沙上足印,经宿复初,此种景观世界罕见。
月牙泉所处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月牙泉面积13.2亩,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瓦房状廊柱式大门两边是黄色梯型围墙,造型很特别。
一入景区,举目远眺,远处沙山棱角分明,细腻壮观。沙山下一排排骆驼载着游客向沙山深处行进。
这情景让我们眼前一亮,身在其中,似乎有亲临丝绸之路之感。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引来许多游客拍照。
远观,成排的骆驼沿着弯曲小路向沙山深处行进,骆驼人物变得越来越小,形成了一条无限延长的曲线,这景色真叫一个壮观。
近瞧,这些坐在骆驼上的游客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美滋滋的、腰姿随着骆驼的前行脚步一扭一扭的,让我们好生羡慕。当时虽有心乘坐骆驼,但同行的游客意见不一,只好做罢。
除了远去的骆驼,附近还有好多骆驼在等待出发。
首次来到这么壮观的沙山,大家心情非常激动,纷纷留影。
有的游客举起了手似乎说:“鸣沙山,我来啦!”
沙漠中突然出现一颗树冠庞大、郁郁葱葱的大树,给人一种沙漠绿洲的幻觉。
本次虽是随团游,但在景区却是自由活动,线路也自行选择。我们夫妻双双穿上沙地鞋各持一部相机沿着长长的木质栈道向远处的月牙泉奔去。
(此片为华华拍摄)
一路上有成片的鲜花相伴,十分惬意。
这时见到好多游客向着陡峭的沙山爬去。
一架红色直升飞机在景区上空盘旋,也给景区增色不少。
行走不远,月牙泉便呈现在眼前,游客们纷纷向月牙泉涌去。
从远处看月牙泉的水色与沙色有点接近,尽管还未近前,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拍照。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其实到了近前,月牙泉的景色才更为壮观。
(此片为华华拍摄)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有庙宇。
距月牙泉几十米的沙地上一块牌子介绍,种种迹象表明,在时代不是很久远的过去,这里还处在河流或湖泊的水之下,这说明早期的月牙泉水域要比现在宽阔许多。
据资料介绍,月牙泉有“四奇三宝”,四奇是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 。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远远望去,月牙泉南侧有一组楼阁建筑,与清澈的月牙泉相映生辉,且有几分神秘。
其实我是第二次来到月牙泉了。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拾级而上,在这片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是月泉阁。月泉阁是一座4层6方的全木质结构建筑,每一层都有回廊,内部的楼梯可以通往第四层。二三层分别有匾额,三层匾额是“鸣沙山,鸣不虚传”。月泉阁可以说是整个月牙泉景区的点睛之笔。
这里不仅有一座月泉阁,从东到西分别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古建筑百余间。其中主要的殿宇还有彩塑、壁画以及珍贵匾额等。
这些建筑有人说早在唐代就有了,最早的书面记载出现于清朝雍正年间的县志,之后则不断扩建慢慢达到现在的规模。可惜,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目前的建筑均为上世纪90年代重修的汉唐风格建筑。
西侧的月亮门直接与沙山相连。
月亮门处是瓦房式长廊通向那最高的月泉阁。
长廊一侧的墙面上有诸多名人留下的诗句。这里有钱其琛的题词“保护环境发展旅游”;有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诗句:“旋风卷成鸣沙山,夕阳遥映月牙泉。”
吴邦国的题词:“水映流沙别一天”。
张大千1964年游月牙泉诗句:“阴晴原不绾離游,地近龙堆客不愁。君看月牙泉上月,月缺月圆过中秋。”
田纪云的题词:“沙山胜景中国一绝。”
有一座天桥通往月泉阁。
登上天桥,只见月泉阁正面有一匾额:第一泉。
众多游客在此留影。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我们也不例外。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身居月泉阁上远近风光尽收眼底,远处沙滩上的游人密密麻麻,成为点缀。近处四面月亮门的名为“泛爽”的小亭子连着一处长廊,精巧秀丽。
转到月泉阁后边,只见月牙泉碧波荡漾,清澈透明。
绿树萦绕的月牙泉给人一种清爽明镜之感。
与月泉阁相连的建筑叫听雷轩。
这座建筑大门朝东,命名为朝晖,恰逢其意。
来到建筑的东侧,从墙的绘图上得知,这组建筑名曰“鸣月阁”。
离开后回望鸣月阁,灰瓦白墙、绿茵草地,一条大路沿沙山向前延伸,景色优美,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引来游客的喜爱。
从这里可见月牙泉与鸣月阁相互映衬、婉如画卷。
坐到沙山坡上,与沙山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此片为华华拍摄)
平坦的沙地上有诸多伞状草棚供游客小憩。
沙山为纸,脚印作画,作者一定很惬意。
沙山下面是成片的芦苇,也是鸣沙山一景。
路边还有名为“水映流沙”的一道祈福长廊。
芦苇间的一道木质栈道通向远方的小亭子,意境优美。
沙漠中一块大石头上“鸣沙山”三个大字,默默地告诉人们自己的名字。朋友为我们拍下了以沙山和骆驼为背景的珍贵照片。
(此片为华华拍摄)
已是10月中旬,大漠深处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鲜花盛开,这里还演绎了一出蝶恋花的精彩。
景区外边还有一道小商品长廊,卖的多是以骆驼为主的旅游纪念品。
还见到一处敦煌文化雕塑博览园。
在依依不舍的离开景区时,那奇迹般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久久在脑海中萦绕。尤其那些美丽的传说,更加神秘。
相传从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这里有一年因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除了人们干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轻轻拂起衣袖,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关于鸣沙山月牙泉的传说众说纷纭。就连景区大门周边理石人行道上还有诸多石刻画,讲述着鸣沙山月牙泉的美丽传说。
那么鸣沙山月牙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也是说法不一,我觉得有一种说法更为科学。即“风蚀湖说”: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
可见,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自然景观。可是据资料介绍,前些年受人为垦荒抽水灌溉使地下水减少、沙山移动等影响,月牙泉明显缩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泉水得以保护,使这处自然景观至今仍能大放异彩。
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不愧为“塞外风光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