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域篇》:文李俊涛

刊头赠字/刘广森        责任编辑/李俊涛

龟兹古城寻狼烟

文/李俊涛(山东)

《从军行七首》

唐·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代题引

千年龟兹,百年库车。

自从踏上龟兹这片热土,已是十年有余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名胜古迹一一克孜尔尕哈烽燧,无数次的在你身边而过,步履匆匆,却始终没有机会去掀开你的神秘的面纱。清明时节,驱车前往这个有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古代军事遗址,去探寻你那神秘的故事, 零距离触摸你的前世今生。

库车民间传说中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台是古代一位国王建造的高塔。有个预言家对国王报告:“根据卦象,公主会死于大地上的毒蝎。”担心失去爱女的国王急忙下命令,通往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的盐水沟大路边就矗立起一座高塔。公主从金碧辉煌的王宫搬进高塔。警卫森严的护卫并没能让她逃脱命运的安排,那注定要置公主死地的毒蝎竟然钻进了慈父送来的苹果核里!尽管细心的国王亲自为苹果削了皮。悲怆的呼号把一座土黄的高塔就此定格在数千年的风沙中,来往大沙漠的天涯孤客都叫他为“克孜尔尕哈”。克孜尔尕哈在古突厥语中是“红色哨卡”的意思。

史册记载,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燧”又别称为“狼烟”。烽燧制度很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如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500人,500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等等。日常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叫“燧长”,带领一班人马日夜守候,随时受命发出或接收信息。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20分钟的车程,穿过一段独库公路,转上几个弯儿就到了。眼前出现了一片广袤的戈壁荒滩。走进大门儿,有两排房子,在这茫茫的戈壁上,显得格外的渺小。走过之后,有两条通往前面的道路。一条是笔直的柏油路,另一条则是用千万根木条铺架而成的木条小径。小径下面每隔一米就有一根石条撑起。走在上面脚下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的声音。举目远眺,耸然而立的一座“土塔”映入了眼帘。一阵风吹来,仿佛提醒我要加快行走的速度,于是脚下加快了步伐。

时间过了没多久就徒步而至。驻足观望,烽燧周围用铁栏杆围了起来,目测里面有一个足球场的大小。铁栅栏门外侧立有三块石碑。不同石头的造型分别镌刻尕哈烽燧的字样。走进大门儿,右手边有四块儿平躺着的石碑,分别用中文、维吾尔语言、英文三种文字语言,上面详细记载着克孜尔尕哈烽燧神秘的前世传奇。

克孜尔尕哈烽燧,东南距库车市10千米,海拨1200米。克孜尔尕哈烽燧,基底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米,南北宽约4米。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终于走到了克孜尔噶哈烽燧的前面。伫立在风中,仰慕望去,克孜尔尕哈烽燧高大而神圣。眼前仿佛呈现出了古代时期的战争场面:敌人大兵压境,旌旗猎猎舞,马蹄声声扬,黄沙飞漫天。军情十万火急,战争一触即发,在前沿阵地的将士们急忙点燃了狼粪,发出了危险信号。霎时之间,克孜尔尕哈烽燧滚滚的浓烟,冲天而起,好一个“大漠孤烟直”的壮美景象。伴随着直冲云天的烟云,将士们一个个像“火燎的金刚,烟熏的太岁”,伴随着滚滚狼烟摇旗呐喊,就这样烽燧台一个传一个,遥相呼应,军情联动,迅速向驻扎在龟兹古城的兵营发出了弓上弦、刀出鞘的“一级战备”战斗军情。

关上了遥远的思绪。眼前,这座在当年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塞的“报警台”。历经了千年的沧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无数次后人无法知晓的惨烈战争。又有多少位勇士为了保卫家园而长眠在这里,永远守护着这片疆土。曾经的金戈铁马,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的争鸣,岁月像一把无情的长剑,削磨去了千年岁月的一幕幕恩怨情仇。一代代帝王将相为了封疆扩土,不惜生灵涂炭,你来我往反复的疆场厮杀,现都已化作了不过是一捧捧黄沙,已随风远去。只有历代文人墨客的唐诗宋词元曲,那脍炙人口的精彩华章,传承至今。英雄的克孜尔尕哈烽燧,你是千年龟兹古国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烽燧旁设有一个木板制作的指示路标。西面指向是盐水沟景区,处在217国道之上,地形是独特的雅丹地貌。东边所指则是克孜尔尕哈石窟,高大陡峭的土壁上凿有数个千佛洞,就在距离烽燧不远的地方。

盐水沟是一条穿越却勒塔格山的干涸河床,因山沟的水流含盐量高而得名。盐水沟也是古丝绸之路的故道。

此时响起了刺耳的风声,用风声鹤唳这个词语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环顾四周,庞大的红色、褐色和灰色山体群,历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雅丹地貌,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地形。有惟妙惟肖的亭台楼阁,有神韵万千的山峦。蓦地,我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地貌,远看像一头小象,矗立在山上,有着弯弯的鼻子;又好似一个硕大的紫砂壶,壶嘴弯弯,正准备给客人斟茶,造型生动,形态逼真。此时夕阳斜射,极目远眺,不禁感慨大自然才是最杰出的美工师,鬼斧神工,奇景天成。连我这样“无趣”不会跳舞的人,也不禁摆起了观音拜佛的造型,在苍凉的群山环抱里,调皮了一把。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龟兹。

天山正飞雪,

烽戍断续烟。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陇西行》古诗,笔者对个别地方进行了改动。“狼烟四起,江山危难,报国之志,豪气冲天。”想古人尚有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而今身为曾是军人的一退伍老兵,笔者时刻准备着“若有战,召必回”。踏寻着这历史的滚滚狼烟,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

李俊涛,网名北斗轴承,退伍军人,党员。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曾在镇政府专职做新闻报道工作。后来辞职下海,在新疆经商至今。先后在《新闻与成才》、沈阳军区《前进报》《大连电台》《农村大众》《山东法制报》《山东青年报》《聊城日报》《鲁西家庭报》《巴音郭楞日报》《库尔勒晚报》《作家地带》《京西文学》报刊和自媒体发表上千篇新闻、诗歌、散文作品。现任《沙海听涛》文学平台责任主编。

THE END
0.新彊南彊深度游之二24号我们继续旅程,第一站:天山神秘大峡谷,在途经盐水沟库车雅丹地貌,陶师傅停下车来让我们拍照。 雅丹地貌翻译成汉语是徒峭山坡,这里风景优美,大片芦苇配上徒峭的山坡,就象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背光也美 自拍来张大特写 我们继续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前行。 jvzquC41yy}/onnrkct/ew43rh?77?k
1.新疆·库车县龟兹古国昔日龟兹古国,今朝红色文化传承地。伟大的革命烈士林基路于1938年在库车县任县长。林基路烈士纪念馆是全疆为数不多的当代革命文物遗址,她是凝聚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精神高地。 昔日龟兹古国,今朝生态旅游名城。这里有气势磅礴的“天山神秘大峡谷”;有鬼斧神工的雅丹地貌“红山石林”;有镶嵌在天山上的宝石“大jvzquC41yy}/v~nlkg4ptp3ep18337mvon
2.新疆库车市推出春季精品旅游线路迎八方游客在这里,游客参观世界遗产,领略人类文明。安享乡村田园生活,欣赏丝路歌舞,感受宁波与库车、南与北的交融。 围绕独库公路一日游精品线路,观沿途雅丹地貌、盐水沟、天山奇景,游阿格乡康村,到红山石林打卡拍照,饱览克孜利亚胜景、天山神秘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再至阿格乡北山村吃饭、住宿,赏龙池瀑布、大龙池、小龙池天然风光jvzq<84yyy4yl7hjkpgog€x0eqs/ew4fk|npw872463156641fkucrq/kjizrlmo7;9:4=80ujznn
3.新疆库车出发独库公路+小龙池+大龙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尔千佛起床后8:30分在酒店用完早餐后,9:00—9:30分酒店门口集合。乘车前往克孜尔千佛洞。沿途独库公路南段可欣赏雅丹地貌盐水沟景点布达拉宫天山奇景。 11:00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是古代龟兹古国所在地,这里也是体验南疆民俗风情的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克孜尔石窟就在距离库车县城约68公里的拜城县境内。 14:00 交通:jvzquC41yy}/ojkgpi}p0ls1ucrfu8>2448827mvon
4.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游玩攻略简介,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门票/地址/图片/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壮丽的山谷风光和奇特的雅丹地貌。 3️⃣鄯善-库尔勒沿途欣赏交河故城和吐峪沟大峡谷的美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神奇。 4️⃣库尔勒-库车探访库车王府和天山大峡谷。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峡谷的深邃和山峦的连绵。 5️⃣库车-阿拉尔穿越359旅纪念馆和丹霞风光,来到jvzquC41{q{/e}wkr0ipo8xkijz0m~vc35:61?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