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1774年,姚鼐跨越小半个中国,新年之际,携手挚友,共赴泰山,看一场浩大的日出。2021年,我们回溯历史,跨越两百多年,追随他的脚步,根据课文提供的地理线索和景物描写,复原那年的足迹和风景,手绘《登泰山记》游览图,体悟作者当年登山之感,并写好解说词。
姚鼐 〔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五岳之首,感泰山之雄
840班 肖之瑜
欢迎大家走进泰山,这是一次美妙的奇遇。泰山南面和北面各是汶水和济水,泰山山谷的涓涓水流汇聚起来,流入二河奔向远方,而长城就坐落在期间。驻足古长城,向南走十五里,便是日观峰。
从南面的山脚登山,要攀登七千多级石阶,共四十五里远。沿途可看见泰山正南面的三条山谷。最中间的那一条盘旋绕住泰安城,水声依稀可得。郦道元叫它“环水”。顺着中谷进山,行程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再沿西谷走就能到达山顶。我们没有经过的东谷,是古人所称的“天门溪水”。而现在我们正经过的中岭和山顶的路上像门槛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叫它“天门”。
登顶可见之景雄伟壮阔,你会感叹这是大自然挥毫绘就的一幅伟大之作。若是在夕阳时分、云霞灿烂之时,阳光给云雾云霞染上了色,汹涌翻动或悠悠飘荡都是泰山的性情。这片土地之下,好似是深藏了力量,给予了日落又赋予了日出以华美。到泰山看一次日出,好似欣赏一曲层次分明的乐章。
脚下云雾弥漫,放眼望去,顶出云层的是山,这便有了“一览众山小”之感。天边的云彩开始拉出一条线,色彩变幻得丰富。太阳一点一点跃出云层,颜色是朱砂般的正红。下方和云映染出的光晃动摇荡像在拖着它。回头看看那其它的山峰,有的浸染了日光,和颜色相间的绸布,有岩石的黑,有日光的红,在雪天还有白色。这是怎样一个复杂的调色盘啊!
除了自然风光,泰山孕育的人文风气也是闻名于世的。历代皇帝在此祭祀封禅,历代文人在此挥手写就经典。泰山有祠庙,有行宫,有石刻,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璀璨之歌。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屹立在中华东方,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成败与风风雨雨。朋友,来泰山好好走一走吧!体会泰山就是与自然对话,与历史交流!
共赴泰山盛宴
837班 邓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眼中的泰山是变化多端、雄奇秀美的。古代文人墨客,甚至是帝王将相独爱泰山,不仅是因为它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气”,更因其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了祈福祭祀的圣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山,共览五岳之首的美景。
追寻姚鼐的脚步,一起走向山顶。首先从南麓登山,共四十五里,有七千多级由石头砌成的石。顺着中谷山路行走,不到一半,我们再翻越中岭,最后顺着西谷走,于是就到达了山巅。
《劝学》中有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站在泰山山顶俯瞰芸芸众生,山川之美,尽揽眼底。“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此刻我们也更容易体会到梁启超当时的心境与感慨。
绝谳多生怪石,泰山不仅石多,更有扎根于怪石间的苍翠的松树,这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傲骨嶙峋的姚鼐。
朋友们,共赴泰山盛宴,赏神州大地山川,本次旅程就告一段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