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右图的( )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2】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 喀斯特地貌 竹楼 B. 雅丹地貌 土楼
C. 黄土地貌 窑洞 D. 丹霞地貌 蒙古包
【答案】
【1】C
【2】C
【解析】
【1】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地堑。在题目所给出的地址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上升”的地堑。因此A山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③,B地形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④,故③④正确,答案选C。
【2】读图分析可知,B区域北侧的高原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为黄土地貌,民居为窑洞,故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A错误;雅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楼则是福建客家族的民居,B错误;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以广东丹霞山最为著名,蒙古包为我国内蒙古高原蒙古族的民居,D错误。故选C。
【题目】如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t0为庐山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源数量多,约占来庐山旅游总人数的70%
B. 从t0→t1→t2,来庐山旅游的人数都随距离增加而减少
C. 庐山以东地区的旅游消费市场大于庐山以西地区
D. 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分布在以1 000千米为最优吸引半径的范围内
【题目】工业增加值也叫工业净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读2010~201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2010年后
A. 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 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
C. 工业增加值下降明显 D. 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
【2】针对图中反映的问题,今后我国工业需要进行的变化是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加强科技创新
C. 增加职工数量 D. 转移过剩产能
【题目】读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2】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 气温自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
C. 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全国东西向温差达到全年最大值
D. 我国在山东同纬度的西部地区出现极端最低气温
【题目】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题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选)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人类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提高
(2)工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人口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
(3)简要分析工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________
【题目】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 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 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
C. 就地岩石风化
D. 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
【2】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 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
B.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C. 君山冰川堆积作用
D. 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
【3】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B. 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
C. 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
D. 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
【题目】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图2示意1988 - 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A. 1989年 B. 1991年 C. 2000年 D. 2013年
【2】2006 - 2007年期间,该河段
A. 流速增快 B. 输沙量增大 C. 结冰期延长 D. 径流量变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 上游流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C. 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加强 D. 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题目】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欧洲迁往非洲
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北流往四川 B. 从山东流往河北
C. 从湖南流往广东 D. 从新疆流往内地
【3】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A.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 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