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位于敦煌西南的鸣沙山北麓,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
月牙泉是如何形成的?
月牙泉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猜测,第一种是: 原始风蚀洼地随风蚀作用的加剧,当达到潜水面深度时,在新月形沙丘内湾形成泉湖。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这才形成沙泉共存的奇景。二是: 有人认为认为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舶,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
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据大量研究表明,月牙泉的形成主要与月牙泉所处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和区域性地下水水位较高等因素有关。
月牙泉东有敦煌的母亲河——党河,西有西水沟。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党河和西水沟不断形成和发育,导致南部山区大量的碎屑物质源源不断地被搬运到盆地中沉积下来,奠定了此区域松散、单一的地质结构基础,为地下水的贮存和流动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
低洼的地形条件也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因素。月牙泉地处党河洪积扇和西水沟洪积扇之间,地势低洼。敦煌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明显。风力沉积作用使月牙泉南部及周边堆积了大量的松散风积沙层,在地貌上形成了一个向南弯曲的弧形沙丘;风力侵蚀作用使沙丘内弯部分的洼地不断加深;风力吹蚀作用让月牙泉存留下来。
月牙泉的地下水水位较高也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原因。敦煌盆地区域地下水水位普遍较高。
在高地下水水位的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此区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地表,便形成了月牙泉。总之,月牙泉是在松散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和区域性高地下水水位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地壳运动是其形成的内力因素,流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是其形成的外力因素。
成为更优秀的人 请务必加油(•̤̀ᵕ•̤́๑)ᵒᵏᵎᵎ
试题链接
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逐渐缩小。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后因某种原因该措施被终止,之后又采取渗灌补水方式,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补水工程的实施,使月牙泉“起死回生”。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泉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
2.与管道补水相比,采取渗灌补水方式的主要优势是( )
A.净化补给水质 B.缩短补给距离
C.减少途中损耗 D.增加补给量
【答案】1.B 2.A
【解析】1.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地处我国内流区,所以参与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所以B对,ACD三项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可知,将党河的水引入月牙泉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河水在下渗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水质更加优良,因此不会影响月牙泉原本的水环境,A正确;不管是管道补水还是渗灌补水,水源地均为党河,所以缩短补给距离不是渗灌补水的主要优势,B错误;由管道补水改为渗灌补水,蒸发、下渗多,损耗量大,C错误;采用渗灌补水,蒸发多,水量损失大,能进入月牙泉的补给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不断循环的过程。其分类有三种: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上);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陆间,有水连通,属外流区)。
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 拍摄节目。下面左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右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剧组成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按左图解释合理的是( )
A.①强、③弱 B.②弱、③强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4.这里深秋夜间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②的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3.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其原因分别是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④弱,保温作用差,故选D。
4.深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下降快,容易出现霜冻;据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④的减弱与出现霜冻有关,①②③无关,故选C。
【点睛】大气的两大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水汽、云层、臭氧、杂质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暑假,长沙市高中生小张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下图为鸣沙山和月牙泉位置示意图。研学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近年来月牙泉呈萎缩趋势明显。
(1)图中党河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是 (填“海上水循环”或“陆上水循环”);属于水循环的 (填“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环节。
(2)该地区城市多沿 、 (填“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或“铁路沿线”)分布。
(3)从水循环及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月牙泉萎缩的原因。
【答案】(1) 陆上水循环 地表径流
(2) 冲积扇 铁路沿线
(3)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人类活动,用水增加;地下水位下降,下渗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鸣沙山和月牙泉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西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月牙泉萎缩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党河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由于党河是内流河,最终消失在茫茫荒漠,故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为陆上水循环。
(2)读图可知,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该地区城市多沿冲积扇、铁路沿线分布,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3)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月牙泉萎缩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水量减少,面积萎缩;人为原因是:该地区人口不断增加,旅游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增加,月牙泉水量减少;当地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下渗增加,泉水减少,面积萎缩。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牙泉地处党河和西水沟两个洪积扇交界处的洼地,以“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闻名中外。党河发源于祁连山,是敦煌市境内唯一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也是敦煌绿洲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党河养育了敦煌绿洲,是敦煌人民的母亲河。下图为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右下角为月牙泉景观)。
(1)指出月牙泉的主要补给类型,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月牙泉的补给过程。
(2)简述党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简述党河对敦煌绿洲形成的作用。
【答案】(1)地下水补给。冰雪融水汇入党河、西水沟形成地表径流;两河流在流经洪积扇时,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在地势低洼处溢出,补给月牙泉。
(2)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径流量较小(冬季断流、有春、夏汛)。
(3)形成了洪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提供了地表水,河水下渗形成了地下水源。
【分析】本题以甘肃省敦煌市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水体的补给、河流水文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和图片可知,该地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周围有大面积沙漠,说明该地降水稀少,且无河流水注入,周围无高大山脉提供高山冰雪融水,因此其主要补给类型应为地下水。祁连山冰雪融水汇入党河和西水沟形成地表径流,在流经冲积扇时,下渗形成地下径流,使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在月牙泉处出露,补给泉水。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2)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水位、水能:水文特征主要受气候影响,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汛期集中在夏季,春季升温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冬季有结冰期,会断流;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且径流量较小。
(3)党河发源于祁连山,在出山口处地形突然变缓,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洪积扇,地表径流在洪积扇处下渗形成地下水,为绿洲的形成提供了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地下水。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城南,祁连山西段北麓党河洪积扇上,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四周被高大的鸣沙山环绕,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干旱却不枯竭。直到1960年前,月牙泉都没有大的变化。但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敦煌市人口增加,特别是党河上游水库的修建,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2000年后,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救治。读月牙泉位置示意图(左图)及景观图(右图)。
(1)据左图描述月牙泉的形成过程。
(2)从补给角度解释月牙泉干旱而不枯竭的原因。
(3)列举当地政府为保护月牙泉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古党河流经冲积扇,由于泥沙淤积,风沙掩埋,导致河流改道,其中一段残余河道由于河床低于地下水位而积水,形成月牙泉。
(2)月牙泉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党河洪积扇地下水丰富,而且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所以月牙泉干旱而不枯竭。
(3)回灌地下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修建水渠,从其他地区向湖区引水;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分析】本题以月牙泉为材料,涉及月牙泉的成因、月牙泉的变化状况及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1可知,古党河流经冲积扇,随着泥沙淤积以及风沙堆积,古河道为地面物质充填埋藏,发生河流改道,而月牙泉处于残余河道的低洼处,由于河床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潜流在此出露,形成众多泉眼,聚成一池湖水,形成月牙泉。
(2)据月牙泉的形成过程可知,月牙泉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党河洪积扇地下水丰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故而干旱而不枯竭。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由材料可知月牙泉水位下降主要是当地地下水开采过度造成的,因此重点是减少当地地下水的开采、恢复地下水水位。如修建渗水池,人工回灌当地地下水,从而补充月牙泉水位。为了协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开展调水工程,如修建水渠,将哈尔腾河流域水资源调入党河,减少对当地地下水的开采,抬升地下水水位。当地农业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适当进行生态移民,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结构。恢复当地植被,植树种草,阻止绿洲继续沙化。
【点睛】月牙泉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 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等值线图判读方法
①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②判读等值线排列的疏密、弯曲及走向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③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④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浅,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2.等"气温年较差"线
(1)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2)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3.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南北分布)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等盐度线(表层)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5.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6.等压线
同一位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同一水平面: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原因是气温越低,空气密度越大。
☆7.等震线
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连线、不是同心圆。一般地说,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减。烈度大小受地震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8.等潜水位线
地下潜水自由水位的海拔高度连线。
潜水埋藏深度:地面等高线数值——潜水等高线数值。
潜水流速:看等潜水线的坡度。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潜水与河水的相互补给:根据切线法或垂线法去判断。
☆9.等深线
等深线是地理学中用来表示水深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绘制的连接等深值相等点的曲线。每条等深线上的点的水深都相等。
☆10.等太阳辐射线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11.等物候线
在某一地区,把同一物候现象发生时期相同的地点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所得曲线即为等物候线。物候现象是指野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和一些反映季节变化的水文气象现象。例如:植物的芽开放、叶伸展、花初放、果成熟、叶变色、叶落光等,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羽、迁移、和换毛等;初霜、终霜、初雪、终雪,河湖和土壤表面的结冻和解冻等水文现象。物候现象发生时期称为物候期。等物候线反映了同一种物候现象的物候期的地区分布情况。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