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 ,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2】
A. 5:00 B. 8:00 C. 13:00 D. 18:00
【答案】
【1】C
【2】C
【解析】试题分析:
【1】先是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隆起(幼年期);接着再经外力作用(风力和流水侵蚀)破坏隆起了的岩体(青年期);然后再继续侵蚀形成雅丹体(壮年期);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消亡期)。综上所述,故选C。
【2】拍照时间为7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同为北半球的敦煌经度为90°E,为东六区。再结合图所示景观照片:雅丹体影长非常短,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敦煌地方时应该接近正午12:00。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正午之后,故选C。
【题目】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2】与雅典12月相比,北京12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
A.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重庆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节点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衔接和联动几大战略的重要枢纽。随着产业的转移,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将在重庆微电园诞生,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
材料二:重庆大批量产品出口主要通过海运至欧洲,费时46天以上。经多方努力,重庆至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已进入营运阶段,过境通关快,全程耗时16天,该线路也被称为“新丝绸之路”(下图)。
材料三:“重庆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下图)。
(1)根据材料分析“渝新欧”铁路开通的必要性。
(2)图中铁路沿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影响铁路沿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简析铁路两端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
(3)重庆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是 ,简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1】此时我国( )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题目】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读美国和巴西大豆
产区分布图(下图)及生长周期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2】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B.美国大豆生长期比巴西短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题目】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 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 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2】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圣地亚哥附近地区盛产优质葡萄。
(2)分析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形成上述气候特点的原因。
1吨核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吨标准煤,1GW核电比火电1年能减排560万吨二氧化碳。阿根廷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积极发展核电。
(3)指出阿根廷积极发展核电的主要意义。
“死亡公路”是翻越安第斯山联系智利和阿根廷的主要通道。目前,两国正计划打通安第斯山隧道,建设从圣地亚哥附近港口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
(4)说出通过“死亡公路”翻越安第斯山常见的自然灾害,简述该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题目】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径流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
C.黄淮海流域河流众多,水土资源配合较为协调
D.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发电
【题目】读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届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