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辉县山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有关山楂的故事:
故事一:红果与山楂
相传在河南境内的太行山脚下有位姑娘叫红果。她美丽多情,早就与一位叫蔡俊的小伙子相爱,两人同住一山下,共饮一溪水,深情意浓。
不幸的是,红果的美丽惊动了皇帝,官府派人抢走了她并强逼入宫为妃。红果宁死不从,骗皇帝要为母守孝100天。皇帝无奈,只好找一幽静院落让其独居。
红果被抢以后,蔡俊追至南山,日夜伫立在山巅守候,久而久之竟化为一棵小树。红果逃离皇宫找到蔡俊的化身,悲痛欲绝。
悲伤的红果最后也幻化为树,并结出鲜艳的小红果,人们叫它“红果”。
皇帝闻讯立即命人砍树,并下令不准叫“红果”,叫“山渣”——意即山中渣滓,但人们喜欢刚强的红果,于是改称她为“山楂”。
故事二:杨玉环与山楂
唐代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脘腹胀满,大便泄泻,不思饮食,唐玄宗为此坐立不安。御医盈庭,名贵药品用尽,贵妃的病不但没好转,反而加重。
这年秋天,一道士化缘路过皇宫,自荐能为贵妃治病。唐玄宗亲自屈驾前往。道士思忖道:此乃脾胃柔弱,饮食不慎,积滞中皖,御医所用之药,滋补腻滞,实反其道也。于是,挥毫写出“棠球子9枚,红糖6钱,熬汁饭后饮用,每日2-3次”,然后扬长而去。
唐玄宗将信将疑,谁知用药半月之后,贵妃的病果然痊愈。
棠球子,就是今日所说的山楂。
了解一些知识:
山楂的特性: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胭脂果、棠球子、赤枣子等,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干燥成熟果实,质硬,果肉薄,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山楂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
【性味归经】味酸、甘,性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具有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等功效。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禁忌】孕妇禁食,易促进宫缩,诱发流产。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由中国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审查通过后,国家农业部授予该产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品一标:是消费者对该产品接受和认可的依据。“三品一标”中的“三品”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即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一标”的前提必须满足“三品”才能被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巍峨绵延的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辉县,这里就是辉县·南太行景区。
辉县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处,其中5A景区1处,4A级景区3处,全市旅游规划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在海拔1200米的太行山脚下的万仙山景区还保存着一批树龄高达300年,虽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但仍生机盎然的古山楂树群,是中原地区较大的天然野生山楂林,为万仙山增添了**魅力的旅游景点。在辉县市后庄乡小井村还存活着一棵树龄370多年的山楂树,人们称它为“山楂爷”。
辉县西北太行山区漫山遍野都长满了山楂树,春天白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夏日枝叶繁茂,翠绿葱茏盖地;秋天果红一片,景色更是好看。**作家、诗人赵朴初旅居辉县曾写《赞太行》一诗,有“林木苍翠生幽谷,慢坡药草山楂红“的感慨。
辉县山楂种植采用绿色无公害、山楂深加工等技术的应用,地域保护范围为辉县市境内西北部海拨400米以上的太行山深山区,这里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合山楂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因素造就了辉县山楂的优良品质。
山楂果大、色红、风味佳、药用价值高,适宜鲜食、加工及作医药制品,是保健和食疗的佳品,总糖含量达到10.58%,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达到20.3%,黄酮含量达7.99%,与其他地区的山楂黄酮含量相比,黄酮含量稳定性最高。
2006年被国家科委评为“道地山楂生产基地”;2007年被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日报社联合评选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2008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万亩绿色山楂生产基地认证。
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中国农产品一方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