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五大雄关,分别是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玉门关、剑门关。
这五座雄关不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有无数诗人曾来此游览,这些诗人也曾留下无数赞美这些雄关的诗句。
这些雄关的背后都有什么故事?这些诗作中哪一首最为经典?
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国的边防军便开始修建城墙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命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上,想要一举歼灭匈奴,彻底解决边患。
但是这件事做起来比想象中要困难,虽然这些“蛮夷”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但是他们打不过就跑,可以一路跑到很远的地方,毕竟他们那点家当就随身带着。
但是秦军做不到这样,他们的粮草军需都在后面紧跟着,战线拉得越长,对秦军来说就越是不利。
而且秦军一旦撤退,这些匈奴人便会再次卷土重来,骚扰边境。
因此,蒙恬觉得对付匈奴不能只靠赶,而应该靠守,想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守住边疆。
于是,蒙恬就想起了各国的防御城墙,他向秦始皇申请了一批劳工,带着这些劳工将这些防御城墙都连了起来。
而这些连起来的城墙,就是最初的长城。
后来明朝的时候,朱家人跟北方的蒙古族一直是敌对关系。为了更好地守护中原,明成祖朱棣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又修建了新的长城。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新修建的“明长城”。
在1990年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便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但是人们到后来才发现,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在鸭绿江那边。
山海关虽然失去了“头关”这一身份,但是这里依然很有名,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山海关都配得上“天下第一关”的名号。
明朝有个清官叫闵珪,他写过一首《山海关》,被称为最经典的描写山海关的诗。
这首诗不光点明了山海关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还写出了山海关枕山临海的雄壮气势。公元1644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主动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将清军放了进来。
东头的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而西头的嘉峪关则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虽然只是名字里差了一个字,但是东西可是差了很多。
嘉峪关位于现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没错!整个市都为了嘉峪关改名叫嘉峪关市了。
嘉峪关的“本体”位于嘉峪关市西边五千米左右的地方,这里是个山谷,大门就位于山谷中间最狭窄的地方。
城关大门两侧的城墙,直接在戈壁沙漠中穿梭,向北与黑山长城相连,一路绵延向东。
整“条”长城有三大奇观,分别是西边的嘉峪关、东边的山海关、中间的镇北台。
严格来说,嘉峪关出现得比长城还要早一些,因为这座复杂的嘉峪关,是朱元璋下令修建的,而且在洪武五年就下达了命令。
朱元璋修建嘉峪关,并不是为了防备北方的蒙古人,而是为了防备西域的吐鲁番人。
明朝初期的时候,西北大将军冯胜镇守此处,是他提出了这个建议。
朱元璋认为西域确实是不安分的地方,因此他直接下令,在嘉峪关修建一座最厉害的军事堡垒,将这些“蛮夷”全都挡在外面。
时至今日,嘉峪关依然是长城诸关中最大的关隘,同时它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关隘。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因为它确实是一座很出名且很重要的关隘,而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是因为它确实足够雄伟,天下第一雄伟的关隘。
嘉峪关足够雄伟,这就意味着它足够坚固,这里是明朝最重要的西部边防设施,整个河西区的和平都得靠它。
由于在明朝之前,嘉峪关都是有名无实,因此赞赏嘉峪关的诗,全都是明清时期。
而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就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北部以及东北部,因此关于西北地区的记载也比较少。
明朝人最喜欢的是山海关,嘉峪关倒是没什么人提过。
不过清朝人要是很喜欢嘉峪关,主要是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就在西北打了几场硬仗,有不少人都去了西北定居。
后来乾隆收复新疆之后,还专门从别处迁了一些人到新疆去,使得新疆与中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晚清名臣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闻名,但是他也去过新疆。
林则徐有一首《出嘉峪关感赋》,就是他去西域工作的时候写的。
当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站在嘉峪关前时,也显得那么渺小。
如果嘉峪关真的能成为一个人的话,那么它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因为它是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国家的平安。
被誉为“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位于现在的山西忻州市代县。
代县有座雁门山,雁门关就位于雁门山中,这地方距离现在的代县县城有20公里。
洪武七年的时候,朱元璋将吉安侯陆亨贬到了代州,也就是代县。
陆亨来到这里后,马上就发现了这地方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经常被游牧民族劫掠。为了挡住这些强盗,陆亨就修建了这座城关。
雁门关与嘉峪关不同,这地方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关隘了,历史也有很多人在写关于雁门关的诗。
就比如金朝有个叫元好问的诗人,他写过一首《雁门关外》非常有名。
元朝其实没几个出名的诗人,这个元好问就算一个。
他生活的年代充满了战乱,各地百姓都不安生,因此他写的诗,总有一股悲凉的气息,这首《雁门关外》也是如此。
除了前面这三座大关,还有两座知名度很高的关隘,一个是在诗句中出现最多的“玉门关”,还有一个是位于内地的四川剑门关。
一提起玉门关,肯定少不了那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话的出自王之涣写的《凉州词》,虽然诗名是“凉州”,但是这首诗已经绑定了玉门关。
玉门关的事不用多数,剑门关的事就更不必了,这座由诸葛亮设计的关隘,被称为最“易守难攻”的关隘,李白也曾称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值得一提的是,剑门关最重要的“剑”,其实是两座天然的山峰,比人盖起来的城墙都结实。
历朝历代写剑门关太多了,不光是“诗仙”写过,就连“诗圣”杜甫也写过一首《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