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具有平抑光伏发电波动、跟踪发电计划出力,电量时移等作用,储能系统与光伏电站联合应用已经成为全球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国外大量储能项目与光伏电站共享站址实现多元化应用并获得多重收益的模式相比,我国光伏加储能的大部分项目仍以技术示范和模式验证为主。
图1 2015-2018年中国累计投运光储市场及增长-MW
1.2中国光储市场应用分布
1.2.1集中式光储项目
图2 中国累计投运集中式光储电站项目的地区分布(MW%)
1.2.2分布式光储项目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偏远地区的储能规模占分布式光储总规模的比例最高,为53.2%,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主要通过储能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地用电困难的问题。
其次是工业用户微电网光储项目,规模占比达到20.3%,主要应用于工业园区,一方面提升光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峰谷价差套利、降低需量电费,以及参与需求响应获取额外收益。
海岛储能项目主要用于提升海岛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保障岛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还可以降低海岛对柴油发电的依赖,保护海岛环境。
此外,还有一些场景中也有光储系统的应用,包括校园微网,社区光储、光储式充电站等。其中,光储式充电站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储能装置和充电设施连接成一个微网,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并可实现并网、离网两种不同运行模式,储能装置不仅可以储存光伏发电的电能,还能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时对区域电网的冲击。
图3 中国累计投运用户光储电站项目的应用场景分布(MW)
原标题:【CNESA原创】中国光储市场发展情况——发展现状篇
===============
沙特境内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能资源丰富。据说未来城的储能项目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光储离网储能项目,储能系统可达1300MWh(1.3GWh),建成后该项目生命周期每度电成本低于10美分,就相当于人民币6毛多,比起沙特目前的燃油发电价格便宜不少。
简单来说,储能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像是一个蓄水池,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而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提速,储能配套建设自然成为了一片蓝海。10月26日,国务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并制定了到2030年,抽水储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这里面的抽水储能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储能方式,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低谷负荷时,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作为水泵运行,在上池蓄水;在高峰负荷时,作为发电机组运行,利用上池的蓄水发电,送到电网。
而新型储能则包含很多细分技术,我国主要商用的是电化学储能,所谓电化学储能基本原理和手机电池一样,直接将多余的电力充入电池组之中,只不过大容量的电化学储能实现起来要复杂的多。
再回到华为与中国电建的项目上。该项目所在地是2017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发起的红海新城,其建设在塔布克省西南部的海边,西临红海,规划面积2.8万平方公里,计划实现100%碳中和,因此采取了光伏+储能的方式来作为这座未来新城的能源解决方案,与前文国务院所提“新能源+储能”方案不谋而合。红海新城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100%以光储供能的城市。
也就是说,华为目前已经具备了在储能领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虽然听上去很令人惊讶,华为做能源似乎很“不务正业”,但实际上,华为在能源技术领域深耕已有多年。
据媒体“锦缎”统计:
华为在光伏及储能领域,迄今积累了至少610件专利申请,其中98%以上为发明专利申请,分布于10个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小类,涵盖逆变器、变流器、开关器件、并网系统、充电方法、储能系统、光伏组件、终端管理设备、脉冲宽度调制系统、散热装置、防护装置等25个光伏电站及储能系统的技术区间,涉及的具体技术点则近百个。锦缎
因此,华为并不是在自己主营业务受困后才盲目杀入储能领域,而是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前埋伏,不得不说,其对于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判较为精准,提早布局,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近日,华为在光伏领域动作不断,不仅成立了智能光伏军团,还在迪拜成功签约了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储能规模达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
这是华为布局智能光伏领域,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跨界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举措。据悉,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已被列为沙特“2030愿景”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开发商为ACWAPower,EPC总承包方是山东电建三公司。未来,红海新城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难题仍非常突出,智能光伏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化光伏+储能模式将成为光伏电力的发展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盘和林接受采访《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看到了光伏领域的商机,及时介入到这个领域,同时推进智能化能源管理,优化光伏电网效率。”
实际上,华为在光伏及储能领域的研发发端于2009年,迄今积累了至少610件专利申请,其中98%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分布于10个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小类,涵盖逆变器、变流器、开关器件、并网系统、充电方法、储能系统、光伏组件、终端管理设备、脉冲宽度调制系统、散热装置、防护装置等25个光伏电站及储能系统的技术区间,涉及的具体技术点则近百个。
随着光伏、风电等波动电源占比的快速提升,以及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具备瞬时灵活调节能力的储能装机需求将迎来集中爆发。
华为江苏数字能源副总经理黄文雄在圆桌论坛中指出, 构建以光伏为代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碳中和的关键,也是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趋势。在首批从业者的积极探索下,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成型,未来储能系统将走向智能化、组串化。
模式一:光伏提供储能、余电上网; 模式二:光伏提供储能、部分用户用电;模式三:光伏仅提供部分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