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这四大盆地的气区全部分布在我国中西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它西起新疆的轮南油田,经甘肃武威、宁夏干塘、陕西靖边、山西长治、河南郑州、安徽淮南、江苏南京等,最终到达上海市区。
材料二:下图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按能源的分类,天然气应属于:( )
①来自太阳能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 ③可再生能源
④非再生能源 ⑤常规能源 ⑥新能源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 D. ①④⑤
(2)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变化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 在天然气分布丰富的四大盆地中,即将建成我国西部石油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_____盆地。
(4) 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资源,对西部地区的主要意义是:
(5)开发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对东部地区有何影响?
(1)D (2)B (3) 塔里木 (4)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综合考查了西气东输的有关知识。
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气东输管线走向方案为:由新疆的轮南出发,经甘肃武威、宁夏干塘、陕西靖边、山西长治、河南郑州、安徽淮南、江苏南京等七省区到上海,全长4200多公里。关注西气东输工程动态的有关人士指出,铺设这条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气管道,既会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也会有力拉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新疆天然气资源丰富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B.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C.天山地区是典型的褶皱--断层山,有良好的储气构造
D.地质史上,地壳运动激烈,形成许多高山、盆地,也带来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2)按照能源的分类,天然气应属于
①太阳辐射能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③不可再生能源④可再生能源⑤常规能源⑥新能源
[ ]
(3)天然气管道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5)主干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全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完成(1)~(6)题:
(1)“西气东输”主干道经过10个省市区,下列省市区中属于主干道经过的西部省区的是
[ ]
(2)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________。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质丰富
B.该地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C.该地区有良好的储气构造
D.地壳运动激烈,形成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4)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5)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地区
[ ]
(6)“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偏高。而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却主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
材料三:中缅油气管道细节首次曝光 云南将建炼油厂
下列选项中符合中缅石油管道线路特点的有 ( )
A.纬度低,气温高,管道通畅性好
B.山河相间,地形崎岖,铺设管道施工困难
C.途径云贵高原,地形平坦,工程量小
D.中国境内石油冶炼加工能力和管道输送的基础设施的协调好
E.中国境内缺乏石油冶炼加工和输送的基础设施
分析材料三的图中管道中油气的流向及其主要原因。
图中的“泛亚能源陆桥”的成功运营,对我国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国政府不惜重金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线路,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分析其建设的意义。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三: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一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 ,保障程度较高的是 。
(2)据材料二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 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 。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化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4.6
4.1
12.5
19.1
30.5
62.2
1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材料二 下图为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
材料三 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
(1)材料一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保障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
(2)据材料二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________的特点;简述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的特点。
(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