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顶流“卡皮巴拉”,凭借“情绪稳定”的佛系形象圈粉无数。
岁月静好,思考“豚生”。图源:pexels
我们总是能看见卡皮巴拉泰然自若地泡温泉,任凭水鸟把它当“坐骑”,淡定无视猴子的“骚扰”……它们真就没有脾气?
今天,小编化身暗访记者,带你探秘卡皮巴拉的真实日常!
为了记录卡皮巴拉最真实的一面,小编特地漂洋过海来到了它们的家乡——南美洲。当然,小编过的是知识的海洋
南美洲地形图,像不像个大鸡腿?图源:wikipedia
经过几日的观察,小编为大家总结出了卡皮巴拉的基本档案。
卡皮巴拉,其实就是水豚,根据水豚英文名“Capybara”音译而来。从外表上看,水豚圆桶般的身体,短小的四肢,微眯的眼睛……的确符合“佛系”的形象。
图源:花瓣网
不过,见到水豚的第一眼,你一定会和小编一样惊叹——不愧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啮齿类动物!
大多数人都通过网络图片和视频了解水豚,可能对水豚的大小没什么概念。其实,成年的水豚体长可达107~134厘米,重约45千克,最重记录达91千克,远比我们想象得大只。
水豚是“纯素食主义者”,主要以草、树皮、果实和水生植物为食,温顺的食性也为它们添加了一分平和的气质。
它们还会面不改色地吃掉自己未完全消化的粪便——这并非怪癖,而是一种巧妙的生理机制。
水豚在消化的过程中,大量有益微生物会随粪便一起排出,通过食粪,水豚既可以回收有益的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还可以再次吸收粪便中残留的营养。
作为半水生动物,水豚通常生活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果不其然,在洪涝草原、沼泽边缘等区域,小编都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图源:pexels
大多数情况下,水豚选择群居。水豚的群体数量一般在10~20只之间,由优势位的雄性水豚领导,内部相对封闭稳定,其中的水豚都会互帮互助。
比如,当群体内有幼崽出生时,所有雌性都会帮忙照顾。如果水豚有群聊,那群名一定是“
相亲相爱一家豚
”。
不过,在小编坚持不懈的跟踪调查之下,水豚种种不为人知的一面终于浮出水面。
首先,水豚是个深藏不露的“运动达人”。
别看它们平时呆呆的,跑起步来速度可达35千米/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水豚和你一起进行50米短跑体测,它只需要5秒左右就可以完成。要知道,50米短跑的世界记录是5.56秒。
图源:花瓣网
水豚还精通水性。它们的皮毛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趾间有用于划水的蹼,耳朵还能在潜水时自动闭合。这些自带的“豪华游泳装备”,让水豚能在水中“来去自如”,甚至憋气潜水5分钟之久。
有趣的是,水豚的耳朵、眼睛和鼻子都位于头部上方。它们常常利用这一生理特征,只把头顶露出水面,泡在水里“暗中观察”。
观察着观察着……就睡着了。图源:pexels
其次,水豚具有“话痨”属性,它们能发出至少7种声音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如口哨声、叽喳声、咕噜声等。
比如,遇到危险时,水豚会发出低哑的犬吠声用来提醒同伴警戒和向敌人示威;当雌性拒绝求偶的雄性时,会发出口哨声表示不满。
最后,重点来了:水豚并非看上去那样“与世无争”!
水豚群体相对封闭稳定,但雄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制度。在繁殖季节,雄性水豚为了争夺配偶,会发生频繁的斗殴。
打架时,水豚会依靠后腿站立,然后互相推搡。当战况白热化,它们会动用“强力武器”——门牙。水豚的两对门牙十分锋利,具有很强的啃咬能力,一口下去,流血掉肉都是常有的事。
水豚的两对门牙。图源:wikipedia
更颠覆“豚设”的是,水豚也有攻击人类的“案底”。
国内外的动物园里,均有水豚伤人的案例。今年1月,哥伦比亚谢纳加的一名女孩在湖中与自己的宠物水豚玩耍时,突然遭到水豚的扑咬,所幸只受了轻伤。
水豚虽然有打架伤人的“黑料”,但“佛系”的“豚设”也不能算假。毕竟,它们的“情绪稳定”是有前提条件的。
从生存方面来说,水豚的体型较大,小型动物难以对它构成威胁,自然不需要做出过多反应。
惹不起,躲得起。图源:pexels
水豚的食性也是它们显得“佛系”的重要因素。作为食草动物,它们所处的草原、森林等地等有着丰富的植被,让水豚几乎不用为进食发愁,也减少了因争夺食物而起的冲突。
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水豚也就有了“稳稳的幸福”。
水豚的“动物缘”之所以看起来那么好,是因为它们和一些动物们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
比如,鸟类之所以会“骑”在水豚身上,是因为它们体表有跳蚤、虱子等鸟类喜爱的美食。而鸟类在饱餐一顿的同时也为水豚清洁了身体,水豚也就任由它们骑坐了。
水豚和牛霸鹟。图源:wikipedia
此外,水豚的群体生活也有助于保持它们的情绪稳定。
雄性水豚头领负责监视和保护群体成员,发现异常时会发出犬吠声提醒同伴。这大大减少了个体的生存压力,使水豚们平时能够安心活动,让整个群体呈现出一片平和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网络上看见的水豚多为人工饲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环境下,水豚不需要特地寻找食物,也不用担心捕食者的袭击,自然过得更加“松弛”,成为了人们眼中“佛系”的代言动物。
而且,水豚打架的画面不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互联网上少有传播,进一步巩固了水豚“情绪稳定”的形象。
图源:花瓣网
总而言之,水豚的“情绪稳定”更多的是人们出于自身向往,为它们贴上的“标签”。水豚作为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也有着自己的“小脾气”。
原标题:《“卡皮巴拉”的情绪真的那么稳定吗?带你探秘水豚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