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概况看看头条

此次下西洋所航行的规模十分巨大,随身还带着两万八千名士卒,共载大小船只六十二艘。

郑和的船队先由苏州来到了福建,随后再从福建正式出海远航。他们先来到了今天的越南中部占城,后又南航至爪哇。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遭到了当地海盗的陈祖义的诈降,奋起反击,击杀了五千余名海盗,将陈祖义等三人,还任命了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第二、第二次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为了展示大国风范,在郑和回朝后,便又立即让其再次起航远洋,主要目的是护送这些外国使臣回去,因此在规模上比第一次小了一点。

郑和的船队在永乐五年正式出发,访问了占城、暹罗、爪哇、苏门答刺北部。随后又使往了印度洋的柯枝和古里。明朝的使节们正式在那里册封古里王,并顺带着刻了一块石碑来你纪念这一事情。

后来到了锡兰的时候,向有关佛寺捐赠了不少金、银、丝、绢等物品。永乐七年的夏天,郑和船队正式反航。

第三、第三次下西洋(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6月)

永乐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让郑和率领27000名官兵,第三次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正式出发,前往了占城、真腊、暹罗、爪哇、锡兰、苏禄等国。

在访问锡兰国的时候,其国王意图进行谋害,郑和当机立断,率兵突袭其王城,生擒其国王,再另立明君。此举大大提高了明王朝在东南亚国家的威望。

永乐九年,郑和船队正式回朝。

第四、第四次下西洋(公元1412年-公元1415年)

永乐十年十一月,郑和再次率领两万多名士兵,再度起航,到达了满刺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刺、古里等国。

在苏门答刺时,那里刚刚爆发了一场弑君事件,新国王苏干刺由于得不到明王朝的承认,便大肆同郑和船队交火。被郑和击败后,仓皇出逃,但最终依然还是被生擒了回来。

随后,郑和还率领船队到达了东非的麻林迪,也就是今天的肯尼亚。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又再一次回朝。

第五、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的秋后,郑和再一次率领船队远航,并于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在这期间里,有多个国家向朝廷进贡诸多奇珍异兽,明王朝的朝贡体系得到了平稳发展。比如: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等;阿丹国进贡长颈鹿;卜刺哇进贡骆驼、鸵鸟等。

第六、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郑和在护送十六国使者回国的同时,还顺带着拜访了占城、暹罗、忽鲁谟斯、古里、阿丹、苏门答刺等多个国家。并于永乐二十年八月士兵十八日,正式回国,这是明成祖时期的最后一次远航。

第七、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十二月,郑和最后一次出海远航,拜访了爪哇、满刺加、苏门答腊、占城等二十多个国家,但在放航途中,郑和本人因为劳累过度而病亡,船队在王景弘的率领下于起月六日成功回朝。

后来在朝廷官员们的反对声,以及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远航活动最终被彻底叫停了。

THE END
0.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的起止时间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969:27=7d25?57l=:9ckg8<;e49?d4o90jvsm
1.万明郑和下西洋: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光辉印记忽鲁谟斯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才开始访问的国家,此后直至第七次下西洋,成为每次必到之地。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明朝皇帝敕书和民间文献中出现了忽鲁谟斯的西域和西洋地理方位两属的情况,可见明朝人已将西域与西洋重合在了一起。此前的忽鲁谟斯,一直是以西域大国见称,由于下西洋的关系,改以西洋大国著称。特别是忽jvzq<84nnu4du|s0ep5{v‚o1|vkaƒ|yodp04975335u49753383a>;;:4;6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