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大雅事,《红楼梦》中有几多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古人十大雅事,《红楼梦》中有几多?

《红楼梦》是至雅之书,雅人雅事,比比皆是。但古人十大雅事,书中又有几多呢?

众所周知,雅事,即风雅之事。所谓“风雅”,则源自于《诗经》中的风、雅、颂,雅又有《大雅》《小雅》,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以“静”为美的主旋律下,古人多追求一些“闹中取静”风雅之事。久而久之,在文人之间形成了十大雅事,即焚香、品茗、对弈、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而这十大雅事,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审美中的极致浪漫,就让我们跟着《红楼梦》中人一一体验。

【焚香】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尘世喧嚣,让人静心的方法有很多,焚香便是其中极雅的一种。

《红楼梦》中写到的“焚香”,最雅致的莫过于以香限时而作诗了。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下帖,众姊妹应邀而结“海棠诗社”。开社第一次作诗,是以“海棠”为题而限题限时限韵:

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品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人生如茶,浮沉起落,一杯一盏,细啜慢饮之间,体会人生百味。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丰富多彩,但说到至雅之人,当属妙玉。

妙玉烹茶所用的水颇有讲究,家常待客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而用于知己共品的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当真慧心巧思。怨不得曹公赞其“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她的茶具,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书中写到七种之多。对于家常客人,所用的是低调而不失奢华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对于知交所用的器具,更是讲究。宝钗用的是隶字书写的“(分瓜ban)瓟斝”,是“晋王恺珍玩”,后又藏于“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黛玉用的是镌着三个垂珠篆字的“点犀(上乔下皿qiao)”,形似钵而小。宝玉用的也是妙玉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是造型上大下小的方形,单侧或双侧有把手的碧玉饮器。此外,还藏有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上台下皿hai)”。总之,这些皆非一般人可见可用的“俗器”,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对弈 】

“宝栏十二午阴移,思入云霄落子迟。”

一招一式中,一起一落间,一个人的智慧、心态及格局,尽皆流露。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试探宝玉的诗才,宝玉大显身手,为潇湘馆留下一副至雅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中就含有两大雅事,品茗与对弈。而书中精于“棋道”的人,正是沉默寡言的二姐姐贾迎春,她的贴身大丫鬟也以棋为名。她爱棋至深,时时相伴,以致出嫁之后,宝玉仍然感慨“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听雨】

“听尽灯前细雨声,声声总是别离情。”

清代生活家张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雨天,总会比平日更多几分敏感,窗外的雨声淅沥,帘内情思万种。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就有一段关于听雨的描写,雨中清愁,枕上轻寒,丝丝缕缕,直抵人心。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

此时此刻,深秋夜雨中宝玉探访心爱的林妹妹,才得观一首如泣如诉的《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伤身世而感秋情,她对人生的迷茫,对爱情的期许,皆因这一场秋雨所起所感。

【赏雪】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大雪纷飞之时,看着朵朵白雪,漫天飞舞,轻灵而又洁白,古人赏雪赋诗,就是这严寒冬日里特有的浪漫。。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就是写大观园一众姊妹赏雪联诗。大家你追我赶,争奇斗艳,湘云更是以一敌三,大获全胜,其中不乏惊艳之句,如李纨的“开门雪尚飘”,黛玉的“翦翦舞随腰”,宝钗的“谁家碧玉箫”,湘云的“海市失鲛绡”,就连从不吟诗作赋的凤姐也有一句“一夜北风紧”。可见这雪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了。

与众姐妹相比,宝玉才识、反应速度上,逊色许多,被罚去栊翠庵摘红梅,却也得了一首极好的即事诗: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候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闲来侯月,最是惬意。闲,古体写作“閒”,为倚门望月之意,月虽常有,但望月的闲情却难得,唯有闲来无事,独坐庭前,才能静静体会那种“候月”的空灵之感吧。

《红楼梦》中赏月写的极好,在第七十六回中,贾母率众人于他凸碧上赏月品笛,湘黛二人则与凹晶溪前联诗弄月。前者济济一堂,后者舒然恬淡,各有各的妙处。就连那“利欲熏心”的贾雨村,也曾吟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的绝句,可见曹公对月的偏好。而书中最令人赞叹的莫过于以咏月而完成自我生命升华的香菱丫头。她日思夜想,锲而不舍,两眼鳏鳏,精血诚聚,以致梦中得来一首极好的咏月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殊不知,那“精华欲掩料应难”的何止是夜空圆月,还有那作诗的小丫头子香菱啊。

【酌酒】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清河。”

浊酒一杯,能解千愁,酒,一直是古人钟爱之物。它不像抚琴对弈那般流于上流雅客之间,此一种杜康滋味,从来不受拘束。古代文人爱酒好酒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前有五柳先生葛巾漉酒,后有青莲居士斗酒百篇,就是曹雪芹也是嗜酒如命,曾与友人解佩刀以质酒,敦诚还曾为此事而作《佩刀质酒歌》以记之。

《红楼梦》中也有不少“酌酒”的描写,比如黛玉饮酒需要用“乌银梅花自斟壶”和“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才算的上相得益彰。而颇有豪迈之气的云妹妹,则上演了一出“醉卧芍药裀”的好戏,只见她:

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此情此景,堪比海棠春睡,又颇有魏晋风姿,简直就是一个唯美的行为艺术,别说书中人物多为之笑赞,就是书外读者也会为这酣睡之态倾倒不已。

【莳花】

“葑水城南一草堂,莳花修竹自幽芳。”

莳花即养植花草之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雅事,更是一种与大自然亲切接触的方式,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怡然自得,淡泊自处。

大观园里莳花弄草的都是婆子,但却有一人,把花草玩出了新花样。第五十九回,莺儿和蕊官二人奉命去取蔷薇硝:

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因见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莺儿便笑道:“你会拿着柳条子编东西不会?”蕊官笑道:“编什么东西?”莺儿道:“什么编不得?顽的使的都可。等我摘些下来,带着这叶子编个花篮儿,采了各色花放在里头,才是好顽呢。”说着,且不去取硝,且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的嫩条,命蕊官拿着。他却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自有本来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喜的蕊官笑道:“姐姐,给了我罢。”莺儿道:“这一个咱们送林姑娘,回来咱们再多采些,编几个大家顽。”说着,来至潇湘馆中。黛玉也正晨妆,见了篮子,便笑说:“这个新鲜花篮是谁编的?”莺儿笑说:“我编了送姑娘顽的。”黛玉接了笑道:“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

【寻幽】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曲曲折折的小路,明净如洗的风光,花草树林掩映下,潭影深邃幽缈,许是感受到了大山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又许是寻找到了自己落在远方的灵魂。山水一更,风雪两程,倒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此为“寻幽探胜”。

《红楼梦》中的“寻幽”,不止是一种行之心境,更是大观园内的一处经典所在。“曲径通幽处”在哪里呢?大观园正门翠嶂之后,逶迤山口处的一块镜面白石,恰是“曲径通幽处”留题处。进入此处,且看如何: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底是引人入胜,别有洞天,自有一派旖旎风光。

【抚琴】

“抚琴一室山皆响,吮墨频年草似书。”

一方桐木,七根丝弦,自有一番天地。一曲清音,一片清宁,自是“声音之道可与禅通”。任丝丝清香冲淡浮尘,幽幽琴声可化导不平之气,更是一种寄情抒志的方式。。

琴,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文人的重要乐器,为圣贤、君子之器。俞伯牙与钟子期,一堆高士,高山流水遇知音,听的是古琴的音,交的是知己的心。《红楼梦》中也有黛玉“感秋风抚琴悲往事”的情节,宝玉侍立良久,依然懵懵懂懂,而妙玉则品琴曲忧思感至深。由此可见,妙玉堪为黛玉的“知音”。

自《红楼梦》问世,就被文人推重,说什么“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又说什么“文备众体,包罗万象”,其实就是古代十大雅事,《红楼梦》中也无一遗漏,而且写的异彩纷呈。让我这小小的无可言君,不得不对曹公的惊世才华所折服,只能悠悠地感叹一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