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弗里德里希·尼采二十六岁时当上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教授位置不容易。尼采既当上了教授,就不免要显示学问本事。少年得志的尼采花了不少硬功夫,写下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悲剧的诞生》,初版于1872年。如今,我们若要数出尼采留给人类的少数几本“名著”,必定要把这本《悲剧的诞生》算在里面的。但在一定意义上,《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最神秘也是最难懂的一部著作。
通常人们把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视为一部美学或艺术哲学名著,它更是一部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借助于希腊悲剧讨论了艺术文化的本质,从而建立了他那以古典希腊为模范的宏大文化理想。
《悲剧的诞生》出版十六年后尼采写了《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一文,尼采说《悲剧的诞生》首次接近于他自己的一个“使命”,就是:“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学,而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尼采指明了《悲剧的诞生》所反对目标:古典学者对于希腊艺术和希腊人性的定义为“明朗”( 单纯明快、其乐融融),尼采会认为,对于这个定义,古典学者完全脱离和歪曲了希腊艺术文化的真相,艺术理想是悲喜交加的。怎么能把希腊的艺术和人生看成一片喜洋洋呢?
尼采要提出自己的艺术原理,来解决文化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尼采是借助于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个希腊神话形象来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和艺术理想的。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尼采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伟大,活得高贵,活得有气魄。尼采要求的是一种富于力感的人生:有力感,才有生命感,才能充分感受和享受生命。快乐无非就是阻碍对于力感所造成的一种刺激,使力感因而高涨。因此一切快乐都包含着痛苦。人生的意义全在于生命力最高限度的发扬,痛苦和刺激提高了生命力,加强了力感和生命感,因而也化作了快乐。生命的本质在于强力,追求并且体验这种强力,也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但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在尼采思想中又是充满矛盾,在《悲剧的诞生》尼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格言。相传佛吉里亚的国王弥达斯问西勒尼:对于人来说,什么是最妙的东西呢?西勒尼默不吱声,但最后在国王的强迫下,只好道出了下面这番惊人之语:那绝佳的东西是你压根儿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生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无。
人生哪有好事可言?人生来就是一副“苦相”——生老病死都是苦。对人来说,最糟、最坏的事就是活着。借着西勒尼的格言,尼采提出了一个沉重无比的生命哲学的问题:活着是如此痛苦,人生是如此惨淡,我们何以承受此在?在大约十年后的《快乐的科学》中,尼采首次公布了他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其中的一个核心说法就是:“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与它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罢了!”尼采此时此刻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仓促有限的人生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仍旧是与《悲剧的诞生》书中提出的生命哲学问题相贯通的。
问题已经提出,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一句话: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
尼采认为不同的文化种类都是为了解决这个人生难题,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为我们总结和分析了三种文化类型,即:“知识文化”、“艺术文化”和“悲剧文化”。
“知识文化”,即“对自然之可探究性的信仰和对知识之万能功效的信仰”。简言之,就是两种相关的信仰:其一,自然是可知的;其二,知识是万能的。即知识可创造美妙的生活。
“艺术文化”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的特征,诸神与人类无异,好事坏事都沾边。以尼采的想法,正是通过梦一般的艺术文化,让诸神自己过上了人类的生活,从而就为人类生活做出了美好的辩护。
“悲剧文化”是最难以了解的,也是尼采本人所主张和推崇的。尼采对悲剧的理解是:“所有真正的悲剧都以一种冲动慰藉来释放我们,即: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尼采赋予悲剧以一种生命意志。即,人类通过悲剧文化获得解放。
尼采认为,无论是通过“知识文化”还是通过“艺术文化”,其实都是对“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这道难题的逃避,而只有“悲剧文化”能够正视人世的痛苦,通过它的慰藉来解放悲苦人生。
对于悲剧的再生,尼采寄望于德国哲学和德国音乐。尼采把悲剧的再生与德国神话的再生联系起来,德国精神被唤醒之日即是悲剧的再生之时。
尼采用酒神精神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但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意义仍然是怀疑的。他有时悲叹,世界无意义,艺术是谎言,但是,在尼采身上明知生命没有意义,偏要赋予它一种意义。他时常自称为“悲剧哲学家”,在其酒神精神这一主角背后,尼采的哲学的确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尼采简介
尼采与中国结缘是在尼采死后的第二个年头,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先把他的名字引入中国,王国维在1904年发表的《尼采氏之教育观》高度评价了尼采,鲁迅对尼采也极为推重,鲁迅与尼采的思想关联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在中国历史巨变的背景下,借助中国的文化先驱和思想巨擘,尼采已经把他的名字烙印在中国现代思潮的记忆中。
尼采经典名言
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3.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4.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5.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6.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7.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8.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