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等降水量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教学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生答】【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与我们1、降水的定义:【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生答】【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学生看书】【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B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延伸】我们知道了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指导画图】绘制图 3.2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提醒学生注意画图步骤.学生在书本上画好.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提问】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来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提问: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小结】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知识延伸】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柱状图表现出该地夏季降水多,有的表现出该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我们可以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把世界降水分为5种类型.【图片展示】小黑板展示5张5种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醒全部以北半球为例,季节就统一了.【讲授、板书】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注意跟学生区分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前者各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后者低于100毫米,各月降水较均匀.【过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那么世界降水的分布我们怎么找出它的规律呢?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通常把世界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测出的降水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种线叫做等降水量线.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板书】三、世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61页活动1~3的三个问题,观察60页的图3.24.【指导读图】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左右,大陆内部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师总、板书】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路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海陆因素(3)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5)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活动】学生思考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形成的原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了降水的定义、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学了怎么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了世界降水类型,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且简单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

初中地理知识点之气候和降水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散布在广阔的国土上。

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限,故而气候和降水也会有所变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知识点之气候和降水,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地理复习:降水和降水的散布1、降水与生活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情势。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样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形。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势雨、锋面雨。

3、降水的散布(P56中的图3.21)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势⑷散布特点:①赤道邻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来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初中地理复习:气温顺气温的散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显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显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 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南方、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降水量800㎜等降水量线,一月均温0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高中地理----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判读技巧典型题(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判读流程】文字信息获取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读图应用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2 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部多B.西部多C.沿海多D.内陆多2.影响该区域东、西岸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纬度位置C.洋流D.地形解析:第1题,据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西部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东部年降水量小于200 mm,因此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

故选B。

第2题,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有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分布,该区域降水受西风影响大,安第斯山脉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D。

答案:1.B 2.D3.(2021·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 ℃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

解析:(1)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

(2)最冷月盛行西北风,由等高线可判断MN一线的地形,进而可判断降水差异。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 ℃,地处亚热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

_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考纲与考情: (1)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2)根据等温线走向特点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3)找出降水量的极值区域及分析原因。 (4)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分析干湿状况及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等。 (5)世界降水类型,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因素,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降水: 1、知识整合

2、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 _ 成 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湿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坡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面上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

特 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大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

冷锋:大雨

暖锋: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 强度较大

分 布 赤道地区; 中低纬地区夏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 多分布于中纬地带 台风(飓风) 西风带内 3、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原因)

对照地图,总结如下: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中纬度(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某一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最值——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_ 回忆: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写在下面空白处。

4、降水的时间变化 (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 (3)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夏秋季多(集中在5~9月),冬春季少;年际变化大特别在北方地区。 ★等降水量线: 1、概念: 2、影响因素:(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 空气的升降运动: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空气的水平运动:海陆之间登陆风多雨,离岸风少雨;高低纬之间高纬吹向低纬少雨,低纬吹向高纬多雨。 ②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_ ⑤纬度位置: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右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区密集,则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区大。 (2)判读主要影响因素: ①海陆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 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②地形因素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如右图丙是我国山东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A地是山东丘陵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是山东丘陵的背风坡,降水少。 需重点掌握的山脉: 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 山、台湾山脉等; 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 例1: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我国山东省 _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③洋流因素 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④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 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例如日本的日本海沿岸(西北季风掠过日本海增湿,受本州岛和北海道岛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斯里兰卡岛的东北侧(东北季风掠过孟加拉湾增湿,受斯里兰卡岛上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德干高原的南端(东北季风掠过孟加拉湾增湿,受西高止山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例2: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7月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_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 __________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参考答案:(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很多。(2)南北延伸 海陆位置、地形。 【举一反三】读美国等年降水量线分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请说出甲处河流的名称,并说明该河径流变化特点。 (3)乙地区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_ 参考答案:(1)特点: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等降水量线从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自北部向南部降水递减,等降

水量线分布密集,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原因: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受沿岸山脉阻挡,在西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东侧背风坡则少雨;沿岸南部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水偏少。 (2)甲处河流为密西西比河。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 (3)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侧。 (3)判断内陆地形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小结:

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地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都成半环状分布或者是成喇叭状向西敞开分布。究其原因是与该地特殊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分不开的。该地区地形本身就是西宽东窄,向西敞开,这样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伊犁河谷地除了有丰富的大气降水外,本地区的高山冰雪融水量在夏季也比较大,所以基于以上原因,伊犁河谷地被称作是“西域湿岛”。(如下图) _ (4)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4、方法点拨——读图“五步法”,以2012·四川高考的三个选择题为例: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_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读图可知,上图为年降水量分布图,应抓住年等降水量线的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1)区域图一般要先定位,如图中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国为蒙古。图例中除了说明年等降水量线这个主体外,还有国界、河流、湖泊、山峰、城市,国界显示轮廓可以进一步定位;河流、湖泊还可以反映地势、气候等信息,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山峰除显示地形外,还对河流的水源和流向产生影响。 (2)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的特征,主要从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小、疏密、走向、闭合状况等方面去观察。此图反映出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少,整个区域有差异,但呈现出大致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不同区域数值、描述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及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等。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如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哪一个,要寻找图示信息中哪些可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对接,如地形、水源、气候等,尤其是该国降水较少,地处内陆,所以降水量和河流就成为关键因素。再如,设问该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首先要分析该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把选项内容与图中信息主体对接是关键,抓住该国降水量较少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结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域条件等的联系,可以确定荒漠化是其主要环境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