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拦截水汽而成雨,雨水汇聚而成河,河流孕育璀璨的中华文明。熟悉祖国的山脉,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祖国的河流,熟悉祖国的河流,就可以触及文明的脉络。
本文带你揭示山脉、河流、文明之间的关系,共同探讨山脉孕育河流,河流塑造文明的内在逻辑,共同感受壮美山河与璀璨文明。
本文选取对中华文明有深远影响的10座山脉,图1中的①~⑩。介绍其如何孕育河流,河流又如何塑造文明。这种思想方法,对于孩子们学习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您了解所在地区的气候和文化,成为一个地理达人,也是很有帮助的。
图1 我国的主要山脉
横亘在福建省与江西省之间的武夷山脉,年均拦截太平洋水汽1200毫米。暖湿气流在此抬升冷却,山脉南侧凝成福建省闽江,年径流量620亿立方米;北坡水汽化作江西省赣江支流,最终汇入长江。这座'华东屋脊'如同巨型冷凝器,用降水雕刻出东南丘陵5.8万平方千米的溪谷网络。山脉阻挡形成的湿润气候,让福建土楼在梯田间生根,成为中原衣冠南渡的避难所。
注①“衣冠”直接代指士人、官员、皇族等统治阶层。永嘉之乱中,这些群体大规模南迁,形成“衣冠南渡”现象。
图1 武夷山脉-东南丘陵的'冷凝器'
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南岭,迫使南海水汽抬升致雨,年降水量突破1600毫米。北江、东江、西江在此发源,三江合流成珠江,年输沙量8872万吨,三角洲平原河网密度达0.8公里/平方公里,诞生了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造就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南岭既是楚越分野的界山,也是海上丝路的起点。
同时,夏季偏南风翻越南岭时产生焚风效应,加剧了湖南夏季的炎热高温。南岭山脉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其在湖南上空聚集形成'冷空气垫',导致湖南冬季气温偏低,阴雨增加,冰冻频发。
注②五岭长期阻碍南北交通,使岭南经济文化滞后于中原,被称为“蛮夷之地”,但也保留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如粤语、岭南园林)。
图2-1南岭-分隔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
图2-2 南岭-珠江流域的'造雨师'
这座横跨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的山脉,以3000米海拔阻断水汽北上,划出中国南北。南坡汉江,年径流量565亿立方米,滋养湖北'鱼米之乡',曾侯乙编钟在此鸣响;北坡渭河,年径流量92亿立方米,灌溉关中平原,用400毫米降水差划出面食与米食的界线。秦兵马俑、唐长安城沿河而生,成就'八水绕长安'的帝都气象。
注③秦岭阻挡水汽北上。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适合小麦生长,因此面食为主,而南方湿润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大米为主食。
图3-1 秦岭-中国南北的'文明界碑'
图3-2 秦岭-面食与米食的分界线
这座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巨型山脉,号称800里太行,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东侧华北平原湿润,西侧黄土高原干燥。
太行山拦截东南季风带来水汽,是华北平原的水源地。丰富的降水,使太行山孕育了众多河流,这些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华北平原,为华北平原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丰富水资源。
太行山截留水汽而成暴雨,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介于400至600毫米之间。暴雨携带泥沙汇入黄河,黄河切开晋陕峡谷,年均携带16亿吨泥沙,在华北平原沉积出厚度达400米的沃土,孕育出安阳殷墟、洛阳古城。太行八陉xíng的古道,既是战争通道(如长平之战),也是商旅通道(晋商驼队),塑造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历史逻辑。
注④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西侧为黄土高原(由风力沉积形成,地表千沟万壑),东侧为华北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形成)。
图4-2 太行山孕育华北平原水系
图4-3 太行山阻挡西北风泥土而形成黄土高原
图4-4 太行山-第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图4-5太行八陉
云南省境内七列南北走向山脉,造就六江并流奇观。怒江流域迎风坡降水2000毫米,背风坡元谋盆地仅614毫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0.6℃,立体气候带催生出26个民族的山地生存智慧。茶马古道马帮的铜铃声,至今在海拔3000米的褶皱间回响。
注⑤高山阻挡,人与人之间难以融合,一小撮人一个民族,形成少数民族。
图5 横断山脉-亚洲水塔的'出水口'
新疆境内的昆仑山脉,西段拦截西风带形成800毫米降水,孕育塔里木河正源叶尔羌河,最终汇入塔里木河;东段降水锐至200毫米,冰川融水补给青海省格尔木河,年径流量7.5亿立方米,掌控着塔里木盆地83.5%的地表径流。
图6-1 昆仑山脉-西域绿洲的'总阀门'
图6-2 昆仑山脉孕育叶尔羌河
甘肃省境内的祁连山北坡,冰川融水年均径流量达138.05亿立方米,占河西走廊地表水资源的87%,化作黑河、疏勒河、石羊河三条'沙漠脐带',维系着河西走廊4.2万平方公里绿洲,成就敦煌壁画千年不褪色的传奇。
图7 祁连山-河西走廊的'冰脉'
新疆天山北坡截获西风带水汽,年降水800毫米造就伊犁河,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南坡冰川融水,储量3500亿立方米,滋养塔里木河,其支流阿克苏河贡献塔河径流量的7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织出绿色走廊。
图8-1 天山山脉-中亚水系的'分水刃'
图8-2 塔里木河水系
吉林省长白山脉拦截鄂霍次克海湿气,年均降水1300毫米。松花江(年径流量759亿立方米)、鸭绿江(327亿立方米)、图们江(67亿立方米)在此起源,冲积出黑土带,每立方厘米黑土藏着2300年腐殖质积累的丰收密码,成就了闯关东移民'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拓荒传奇。
图9-1 长白山脉-东北粮仓的'云雾工坊'
图9-2 长白山水系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的大兴安岭,将东南季风阻挡形成400毫米降水线。东侧嫩江流域河网密布,西侧呼伦贝尔草原年均降水仅280毫米,孕育匈奴、蒙古的游牧铁骑。这条生态屏障划分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千年搏杀。
图10-1 大兴安岭游牧农耕的分界线
图10-2 大兴安岭水系嫩江
这片土地书写着:每座山都是河流的摇篮,每条河都是文明的塑造者。读懂山水,便读懂了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璀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