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大于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柴达木盆地该盆地地处°以南°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大于  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2)C  (3)柴达木盆地  该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位于祁连山西侧);且该处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若柴达木盆地判断错误,则判断理由不得分)(4)地势平坦: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热充足;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23.(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2)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作

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

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4)“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省境风,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地

区有较长的边境线,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较优越等。(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

原,其主要特征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走立体农业之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或发展特色农业。

22.(1)畜牧业  林业  (2)灌溉水源、地形坡度大  (3)春小麦  甜莱  (4)有肥沃的火山岩风化土

21.(1)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山东。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雨多  (3)四川。处于川西山地迎风坡,多降水,多云雾  (4)渭河谷地(关中盆地)  汾河谷地  海拔低,气温高所致

下图为60°N一段纬线,E地以西为海,据此回答9-14题。

9.有关E地以西濒临海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   盐度最低          ②仅有一狭窄天然水道与外海相通

③至少有五个国家濒临该海    ④此海沿岸地区均属温带海洋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F地附近山脉是

A.亚平宁山脉   B.大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   D.喀尔巴阡山

11.I地以南濒临的边缘海是

A.日本海   B.挪威海   C.白令海峡   D.鄂霍次克海

12.对I地所在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该国缺失地中海气候

③该国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

④东部濒临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H地所在国传统上属欧洲是因为

①该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欧洲    ②该国经济中心在欧洲

③该国国土中欧洲部分所占面积大  ④该国首都在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H国首都道路网呈

A.方格状           B.环状

C.方格--环行--放射状   D、环行--放射状

15.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地面下沉  D.海水倒灌

16.有关该图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南纬11°-39°之间,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热带沙漠面积为世界之冠。

②东北部海岸外侧的大堡礁,平常多出露海面,是海上交通的严

重障碍

③大自流盆地内的井水一般不宜作牲畜饮水,只宜用来灌溉农田

④降水量的分布,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

物带也呈半环状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该国所处的大洲,岛屿众多,类型多样,下列各岛不属于该洲的是

A.塔斯马尼亚岛   B.夏威夷群岛   C.斐济岛   D.爪哇岛

18.该国热带草原景观各部分的主要成因、特征是

①   北部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②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③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     ④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该国各学校放暑假应在

A.7月   B.9月   C.1月   D.4月

20.图中D、E、F、C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D   B.E   C.F   D.C

(1)A位于          山脉的东坡,1°C-20°C等温线在A处向北凸的原因是                                       。

(2)B位于    省,800mm年等降水量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是

(3)C位于     省,C处年太阳辐射(单位:千卡/cm2)低的原因是

22.分析下列的“地形和土壤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A   ;B     。

(2)耕作业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A  ;B     。

(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D   ;E      。

(4)C处有玉米种植,且产量较高,主要的影响因素

(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

作用形式。

(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

(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

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24.读图 “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       的分

布规律。甲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④⑤

(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4)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1)图上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

(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                。

(3)2003年6-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

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和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4)导致淮河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毁林开荒                   B.黄河南泛滥入淮

C.下游填湖造田                   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5)2003年淮河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但与1991年相比,受灾程度大大减轻,可谓“大水小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多项)     。

A.南水北调工程                   B.增加入海水道

C.新修水利工程发挥效益          D.近几年持续干旱

E.全球定位系统预警准确

26.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并将人类能够影响的环节在图上标出。

图中的水循环最强烈发生在_____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主要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岛近年来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试分析原因。

(4)c为我国古城扬州。联系所学知识,分析C城兴衰的原因。

(5)与我国北方园林比D处园林景观有何特色并简要评价。

[能力训练答案]

1、 D 2、C  3、D  4、C  5、D  6、C  7、D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16、D  17、D  18、D  19、C  20、A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5--8题。

地貌类型比例

5.综合二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8.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农业科技

2.该剖面的水平距离MN约是   (   )

A.2000 km   B.2500 km   C.2750 km   D.3000 km

3.由M到P地势变化趋势是   (   )

A.变化不大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4.当Q地为雨季时,下列地区同为雨季的是   (   )

A.南京   B.开普敦   C.旧金山   D.孟买

1.下列古诗词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能力训练]

1、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