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雉科鸟类亚种分布概述

目前青海有确定记录且稳定分布的鸟类有13种,分别为血雉、雉鹑、黄喉雉鹑、斑尾榛鸡、高原山鹑、斑翅山鹑、雉鸡、白马鸡、蓝马鸡、藏雪鸡、暗腹雪鸡、石鸡和大石鸡13种。历史记录的红腹锦鸡和在青海西南部可能有分布的绿尾虹雉暂时没有明确的记录,故此暂不纳入讨论。

血雉

第一次见血雉是在甘肃的莲花山,当时奔着莲花山的斑尾榛鸡去的,结果斑尾榛鸡没有看清楚,倒是看到一只断腿的血雉从我眼前跑过去。第二次见血雉就是在玉树的白扎林场了,当时远远地看到血雉过马路,还带着小小鸡仔,伴随着当时的小雨,真是美妙极了。

按照目前的血雉亚种划分(12亚种),青海分布有其中的3个亚种(绿翅组1亚种:geoffroyi亚种,红/棕翅组2种:michaelis亚种和beicki亚种)。geoffroyi亚种分布于青海南部的果洛和玉树地区,种群数量相对比较巨大。beicki亚种分布于青海东部的门源、互助、乐都等地区,近些年随着观察记录的增多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分布点越来越多。

而关于michaelis亚种的相关数据十分稀少,个人还没有见过确定的照片,关于该亚种的相关信息也是最少的。目前的信息只知道该亚种分布于祁连山北坡,与分布于祁连山南坡的亚种隔山而形成两个亚种。该亚种的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坡的张掖、肃南及弱水一带,也有相关资料显示青海北部也有该亚种分布。

雉鹑

关于雉鹑的经历就要传奇曲折一些了。很早之前就知道雉鹑和黄喉雉鹑是高山杜鹃林的“特化”鸟类,而我家附近就有着十分完美的杜鹃林环境,而且这种环境特别多,以至于我以为雉鹑在青海东部是比较常见的。我按照心中的猜想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跑了很多地方,结果发现雉鹑在青海东部的记录少的可怜,确定的影像记录几乎空白,渐渐的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在和一位老师聊天过程中得知他在果洛调查的时候拍到了清楚的雉鹑图片,而且其在果洛数量不少。这是我第一次确定雉鹑在青海的分布情况。

雉鹑为中国特有鸟种,分布区域比较狭窄且连续,没有亚种分化。除了在果洛分布的雉鹑和祁连山地区的雉鹑外,近些年在黄南州泽库县的麦秀林场内也记录到雉鹑的分布,因为其距离西宁较近且不怎么怕人,所以吸引了很多的关注。雉鹑目前在省内分布于南部果洛州、黄南州和东北部的祁连地区。

黄喉雉鹑

和雉鹑关系十分相近的黄喉雉鹑在很早之前就见过了,虽然它们在省内只分布于离西宁很远的玉树地区。它的第一次相见和血雉是连着的,在同一条路上行走,首先遇到的就是它,几只黄喉雉鹑在离我们 不远的地方过路上坡,当时激动了好久。后来去白扎林场的时候每次都能够看到它,算是在白扎林场很常见的大型雉类之一。

相较于雉鹑在省内较广的分布区域,目前黄喉雉鹑仅在玉树南部的几个区域内有稳定的分布,其分布区域在省内相对狭窄很多。好几次的观察经历,发现雉鹑和黄喉雉鹑生活的环境和资料中描述的稍微有点儿区别。相较于高海拔灌木林,该两种鸟类更加喜欢针叶林和灌木之间的过渡区域,更多的是在高大针叶林中,而圆柏生境对于雉鹑和黄喉雉鹑两种鸟类显的更加重要一些。

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作为仅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原来好多人都是去甘肃的莲花山看它,那边斑尾榛鸡的分布密度比较大。后来回到省内,第一次关于它的消息是听说有驴友在互助北山林场穿越的时候拍到了路边在树上休息的斑尾榛鸡个体,后来关于其分布的消息渐渐变的多了起来,将近些年的记录全部整理一下,发现其在青海广泛分布于东北部到东南部的广大林区中。我在青海第一次看到斑尾榛鸡是在去年的互助北山林场,当时跟着杨老师,在他的带领下顺利看到了斑尾榛鸡(虽然没有看的很清楚)。当时的斑尾榛鸡在一片黄毛杜鹃灌木林中,应该是3只组成的小群体。

但是也有BOW认为斑尾榛鸡是单型种,没有亚种的分化。

高原山鹑

广泛分布于整个青海省境内,分布海拔跨度和生境变化十分巨大。第一次见到高原山鹑是在玉树,当时看到一只高原山鹑正在过马路,后面还跟了一只幼雏,由于爬不上坡,急的山坡上的成鸟一直在叫。之后,高原山鹑在周边的记录突然就多了起来(阅后即菜),从海北、海东、海西,甚至在家门口的西宁,都有不少的数量分布。

斑翅山鹑

斑翅山鹑在青海省内分布比较广,和高原山鹑不同的是其分布于较低海拔且干旱的地方,因此省内的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湟水谷地和黄河沿岸是其分布的主要区域。第一次在省内见到斑翅山鹑是在贵德黄河边的田里,当时看到3只斑翅山鹑在田埂上吃东西,看到有人经过,就把身子缩在草里面躲藏。后来发现了更尕海,一个斑翅山鹑经常在路边跑的地方。总的来说,在其正常分布的区域内,种群数量都不是很少。

关于省内斑翅山鹑亚种的问题,要是接受przewalskii亚种为第3个亚种的话,那省内分布的斑翅山鹑(大部分)均为该亚种。如果只承认dauurica亚种和suschkini亚种的2亚种分类,那省内分布的就是suschkini亚种。

有文章中对于przewalskii亚种有相关的描述,论述该亚种的起源地在祁连山南麓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演化和分布情况及其相似大石鸡。如果沿着黄河分布的话,共和盆地的斑翅山鹑可以沿着黄河沿岸一直延伸分布到甘肃及黄土高原地区,应该是不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的(除了海拔变化之外)。所以省内斑翅山鹑亚种的问题,感觉还是归属suschkini亚种可能更加科学一些。

雉鸡

雉鸡,国内最常见的雉科鸟类,其分布范围十分广,目前最新的研究将其分为3个物种中华雉鸡、西域雉鸡和云南雉鸡,最新分出来的这西域雉鸡和云南雉鸡没有涉及到在青海分布的亚种。青海目前明确有分布且最为常见的亚种是vlangalii亚种,也是在省内分布最广的亚种,其分布海拔甚至可以高达3500米以上。其他的亚种的情况在省内太乱了,部分地区还有雉鸡野放的历史,导致过渡区域雉鸡亚种很混乱,我目前没有任何头绪,因此暂时不打算细说。

白马鸡

我第一次在省内见到白马鸡是在玉树的白扎林场,当时没有注意亚种的问题,没想到玉树会有2个亚种。但是在白扎林场,远远就看到白色的鸡在远处的林中空地上乱蹦,因为是白色的,所以十分显眼。后来发现白马鸡在整个白扎林场十分常见,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白马鸡在远处的草地上集群休息。而每年在白扎林场被大群人看到的亚种就是dolani亚种,即所谓的“玉树亚种”。但是该亚种在换羽或者亚成向成体转变完成时,身体羽毛也发灰,特别像drouynii亚种。

在离囊谦不远的地方是杂多,该区域靠近西藏,这边的白马鸡亚种则边的更加灰,更加偏向于藏马鸡的感觉,其外观和白扎的有明显的区别,这是主要分布在西藏的drouynii亚种,即昌都亚种。

而在靠近四川的果洛班玛地区玛柯河林场内的白马鸡则和玉树的两个亚种白马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该亚种翅膀暗灰,胸前带有淡淡的灰色,和四川西北分布的亚种一样,是crossoptilon亚种,即指名亚种。

关于白马鸡3个亚种在青海分布的情况,我完全不了解。由于青海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是适合白马鸡生活的环境,因此该3亚种的分界在哪里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而且玉树分布的白马鸡亚种可能存在严重的杂交情况。总之,玉树地区的白马鸡亚种羽色多变,同一个群体中都会出现不同羽色的个体,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

蓝马鸡 Crossoptilon auritum

蓝马鸡,我在青海见到的第一种珍惜雉类(雉鸡不算),当时察汗河还没有封闭,在某个冬季的下午,我弟走在前面看到一群蓝马鸡过马路,我才知道在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就有这么美丽的雉类。后来,蓝马鸡就变的很常见很常见。

蓝马鸡是单型种,其分布很广,应该是4种马鸡属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目前并没有亚种的划分。

关于其在省内的分布,其在东部几乎所有的林区内均有分布,从祁连一直分布到果洛地区,在部分地区十分常见。目前在果洛的部分地区存在蓝马鸡和白马鸡同域分布,但是在玉树则还没有发现蓝马鸡的分布,只有白马鸡。

藏雪鸡 Tetraogallus tibetanus

雪鸡属目前全球共有5种,中国分布有其中的3种,而青海有2种。

第一次见到藏雪鸡是在海西都兰的沟里乡,当时闲着没事就爬到肉保家门前的山上(海拔4100m左右),一上山就看到2只藏雪鸡在吃东西,看到我也不是很紧张,只是慢悠悠的边远离边吃东西。第二天在对面的山上看到一大群,当时正值繁殖季,所有的藏雪鸡都是一对一对的。

后来,在西宁周边的高山上把藏雪鸡看了个遍,几乎所有海拔及生境符合的山顶都能看到藏雪鸡,就算肉眼不可见,它那典型的叫声也会回荡在整个山顶,毕竟能和流石滩相配的鸟唯有雪鸡。

我仔细的对比了两个亚种,外形上面我根本看不出来两者的区别。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暗腹雪鸡是和藏雪鸡一样,都是分布于高海拔流石滩的大型雉类,其生境和习性和藏雪鸡基本相同,只是其在省内的分布范围要比藏雪鸡狭小很多。

我目前还没有见过暗腹雪鸡,所以暂时没啥经历可以聊。

暗腹雪鸡和藏雪鸡一样,大部分分类体系中将其划分为6个亚种,其中我国分布有4个亚种,这次混乱的源头在新疆西部,那边根据描述有3个亚种分布(不过有可能3条山脉各1个亚种)。

其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相关文献及书籍均没有涉及分布于昆仑山的暗腹雪鸡种群。而在国内郑三和BOW中,在新疆南部的西昆仑山地区有暗腹雪鸡grombszewskii亚种,所以省内昆仑山地区的暗腹雪鸡大概率也应当属于该亚种,且这种亚种分类也符合藏雪鸡沿着两条山脉(昆仑山和祁连山)分布两个亚种的这种分法。

石鸡 Alectoris chukar

石鸡又是一种因为分布巨广而亚种繁多的物种,青海只是其分布的边缘区域,所以仅仅在青海北部的区域有其分布。我第一次见石鸡是在新疆,当时远远的就看到一只石鸡站在石头上,感觉很符合“石鸡”这个气质。

关于这两个亚种的分布,其实也特别好分,祁连山东北部和甘肃张掖等接壤的地区分布是的石鸡的potanini亚种,而在青海西北地区和新疆接壤的区域则是pallida亚种。至于郑三中描述的 pubescens亚种在青海东部分布的问题,感觉是错误记录或者逃逸记录,毕竟青海东部有售卖石鸡的商业。

大石鸡 Alectoris magna

大石鸡,青海最具有特色且有代表色彩的一种鸟。

在青海的大石鸡被关注之前,国内观察大石鸡的最有名地方是兰州榆中校区的后山,但是兰州大学的观鸟爱好者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成为当时观察大石鸡最好的地方。后来回到西宁,发现西宁市区的周边山上就有大石鸡分布。后来,越来越多的大石鸡信息被收集到,原来以为很少见的大石鸡在省内的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局部区域的数量密度十分庞大。

关于大石鸡的演化,它起源于祁连山南部的柴达木盆地。

重度观鸟爱好者 平时撸猫🐱 不太喜欢与人交流,轻度社恐 🌈🌈🌈...

THE END
0.祁连山南坡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学位本文基于SEBS陆面能量平衡模型,结合祁连山南坡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MODIS遥感数据与研究区内部及周边气象站的实测气象资料,估算了研究区地表物理参数和地表能量通量,进而估算出研究区的地表蒸散量,同时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结果与SEBS模型的计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研究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 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65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