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罗布泊科学考察取得多项进展

11月13日,“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罗布泊科考队完成多项任务,胜利返乌。过去一个月,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为队长的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质地貌、气候变化、环境考古、生物多样性等多领域的野外考察。其间,科考队还在彭加木的失踪地库木库都克举行了彭加木塑像奠基仪式。此次科考活动从10月16日开始,到11月13日结束,历时29天,行程6500公里,是罗布泊科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考队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新疆环境保护研究院、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共计75名队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摄制组对整个科考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对罗布泊地区特殊气候的形成、雅丹地貌成因、罗布泊野骆驼种群状况等进行了现场报道。11月15日,“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罗布泊科学考察通报会在新疆生地所召开。会议上通报了此次科考取得的多项新进展。一、大耳朵图像新认识根据多源雷达遥感图像,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等发现并证实了被罗布泊西湖覆盖的罗布泊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这一科学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表现了明确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初步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二、环境变迁研究新进展从科考队此次在龙城、白龙湖和三垅沙等雅丹地貌的新发现看,这里在距今9万至13万年前均为湖底,海拔高度820米左右,说明当年古湖泊的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当时的罗布泊不仅汇聚了塔里木河的来水,同时它还接纳了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来水。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科考人员从湖心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和微量元素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的不同,将近万年的罗布泊环境变化划分出8个阶段。15300~9800年:气候干燥,但湖泊稳定,沉积物中硫酸盐含量高,为咸水湖。9800~8150年:气候较湿润,为微咸水湖,沉积物中碳含量增加,微体古生物增多。8150~5900年:气候与上个时期相似,为半咸水湖,但逐步向干燥方向发展。5900~3400年:罗布泊水量较多,为半咸水湖,风暴作用也不甚强烈。3400~2200年:为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2200~1150年:气候好转,西湖充水,湖泊一度扩大,为微咸水湖。1150~350年:为罗布泊气候环境最好时期—中世纪暖期,为淡水湖~微咸水湖;距今350年以来,湖泊逐渐变干。三、雅丹地貌的成因和尘土出路探讨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大,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约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因侵蚀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蚀的尘土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沙尘暴”其实主要是尘而不是沙。根据筑波大学观察资料,塔里木盆地发生沙尘暴,两天以后沙尘可以飘洋过海到达东京上空,可以认为罗布泊地区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另一部分尘土成为西北黄土和昆仑山黄土来源之一。四、首次获得了罗布泊地区系统气象资料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三个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要素。罗布泊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都超过4800毫米以上。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年降水量仅3毫米,而蒸发能力还不到4800毫米。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五、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参阅前人考察成果,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野骆驼又名双峰驼,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500-600头,列为中国红皮书濒危物种。随着罗布泊地区开发,铁路、公路和工矿建设,人类活动的增加,对野骆驼生存造成威胁。因此,如何保护好野骆驼是当务之急。新疆环境保护研究院袁国映研究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保护意见。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的建立,野骆驼种群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保护区内已由400头增至500头以上。罗布泊地区现有的植物区系全是荒漠植物,植物种类贫乏,不仅稀少,也缺少特有植物。近100年来,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据新疆生地所吕昭智研究员介绍,罗布泊地区的昆虫,记录有11目,包括蜻蜒目、石蛃目、衣鱼目、脉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种数在70种以上。在昆虫家族中尤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不少见,水龟、龙虱、石蛾、蜻蜒、跳蝽等也可以在水生环境中找到。这类昆虫都会及时的采取休眠方式以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罗布泊地区极端高盐、干旱和强辐射的自然环境,为特殊环境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为了揭示该地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丰富特殊微生物资源基因库,开展了嗜盐细菌和嗜盐放线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类群。此次,新疆生地所潘慧霞副研究员在罗布泊腹地雅丹地貌、盐壳、盐水和沙漠中采样,将通过检测,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微生物群结构、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六、楼兰古城东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罗布泊地区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迹。经卫片判读并进行实地考察,在楼兰遗址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处,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有明确的渠道、田块。这一遗迹的存在可能改变楼兰农田历史与楼兰古城独特地位。野外表土采样分析发现存在大于47.6μm的孢粉, 是历史上该地区曾被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七、小河墓地附近新发现的古城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类城”或楼兰国都“扜泥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提供了证据。大耳朵图像雷达遥感技术透视盐壳层新疆生地所吕昭智研究员捕获的食蚜蝇雅丹地貌

11月13日,“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罗布泊科考队完成多项任务,胜利返乌。过去一个月,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为队长的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质地貌、气候变化、环境考古、生物多样性等多领域的野外考察。其间,科考队还在彭加木的失踪地库木库都克举行了彭加木塑像奠基仪式。

此次科考活动从10月16日开始,到11月13日结束,历时29天,行程6500公里,是罗布泊科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考队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新疆环境保护研究院、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共计75名队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摄制组对整个科考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对罗布泊地区特殊气候的形成、雅丹地貌成因、罗布泊野骆驼种群状况等进行了现场报道。

11月15日,“重走彭加木探险路”罗布泊科学考察通报会在新疆生地所召开。会议上通报了此次科考取得的多项新进展。

一、大耳朵图像新认识

根据多源雷达遥感图像,结合野外采集的样本等发现并证实了被罗布泊西湖覆盖的罗布泊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这一科学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

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表现了明确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

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初步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

二、环境变迁研究新进展

从科考队此次在龙城、白龙湖和三垅沙等雅丹地貌的新发现看,这里在距今9万至13万年前均为湖底,海拔高度820米左右,说明当年古湖泊的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当时的罗布泊不仅汇聚了塔里木河的来水,同时它还接纳了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来水。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科考人员从湖心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和微量元素及微体古生物化石的不同,将近万年的罗布泊环境变化划分出8个阶段。

15300~9800年:气候干燥,但湖泊稳定,沉积物中硫酸盐含量高,为咸水湖。

9800~8150年:气候较湿润,为微咸水湖,沉积物中碳含量增加,微体古生物增多。

8150~5900年:气候与上个时期相似,为半咸水湖,但逐步向干燥方向发展。

5900~3400年:罗布泊水量较多,为半咸水湖,风暴作用也不甚强烈。

3400~2200年:为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

2200~1150年:气候好转,西湖充水,湖泊一度扩大,为微咸水湖。

1150~350年:为罗布泊气候环境最好时期—中世纪暖期,为淡水湖~微咸水湖;

距今350年以来,湖泊逐渐变干。

三、雅丹地貌的成因和尘土出路探讨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大,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约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因侵蚀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蚀的尘土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沙尘暴”其实主要是尘而不是沙。根据筑波大学观察资料,塔里木盆地发生沙尘暴,两天以后沙尘可以飘洋过海到达东京上空,可以认为罗布泊地区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另一部分尘土成为西北黄土和昆仑山黄土来源之一。

四、首次获得了罗布泊地区系统气象资料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安装了三个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要素。罗布泊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都超过4800毫米以上。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年降水量仅3毫米,而蒸发能力还不到4800毫米。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五、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参阅前人考察成果,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

野骆驼又名双峰驼,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500-600头,列为中国红皮书濒危物种。随着罗布泊地区开发,铁路、公路和工矿建设,人类活动的增加,对野骆驼生存造成威胁。因此,如何保护好野骆驼是当务之急。新疆环境保护研究院袁国映研究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保护意见。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的建立,野骆驼种群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保护区内已由400头增至500头以上。

罗布泊地区现有的植物区系全是荒漠植物,植物种类贫乏,不仅稀少,也缺少特有植物。近100年来,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

据新疆生地所吕昭智研究员介绍,罗布泊地区的昆虫,记录有11目,包括蜻蜒目、石蛃目、衣鱼目、脉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种数在70种以上。在昆虫家族中尤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不少见,水龟、龙虱、石蛾、蜻蜒、跳蝽等也可以在水生环境中找到。这类昆虫都会及时的采取休眠方式以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

罗布泊地区极端高盐、干旱和强辐射的自然环境,为特殊环境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为了揭示该地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丰富特殊微生物资源基因库,开展了嗜盐细菌和嗜盐放线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类群。此次,新疆生地所潘慧霞副研究员在罗布泊腹地雅丹地貌、盐壳、盐水和沙漠中采样,将通过检测,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微生物群结构、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六、楼兰古城东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

罗布泊地区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众多的历史古迹。经卫片判读并进行实地考察,在楼兰遗址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处,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有明确的渠道、田块。这一遗迹的存在可能改变楼兰农田历史与楼兰古城独特地位。

野外表土采样分析发现存在大于47.6μm的孢粉, 是历史上该地区曾被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

七、小河墓地附近新发现的古城

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类城”或楼兰国都“扜泥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提供了证据。

THE END
0.[地理·中国]准噶尔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雅丹地貌[地理·中国]准噶尔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雅丹地貌2020-08-02 17:54:46 [地理·中国]荒漠奇石是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变质结晶矿物2020-08-01 18:44:49 [地理·中国]古人类打制的石具2020-08-01 18:42:49 [地理·中国]质地非常坚硬的奇石2020-08-01 18:32:49 [地理·中国]奇特的“葡萄干” jvzquC41vx4de}{0ep532;512:5148[KFGQ2UYUPD[5g?5{oQNMz`722:630|mvon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雅丹堪称“大漠地质博物馆”来源: 央视网 2020-04-20 12:51 内容简介 旅游景点雅丹地貌 美丽中国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敦煌雅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当地人们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编辑:徐上 责任编辑:徐上 jvzquC41nk|feqnpc0idv3eqo532;51265328[KFGYm3o~XKiVIlM9juYGLj|7226810|mvon
2.极致的视觉享受!跟着央视打卡雅丹地貌鬼斧神工随风落 奇形异彩平地起 8月31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 《新疆库车:盐水沟“风的舞蹈”》 聚焦库车市盐水沟景区 独具特色的雅丹地貌 盐水沟因山沟的水流含盐量高而得名 当地人又称其为克孜尔亚山 亿万年间风为“画笔”、雨为“颜料” 将庞大的红色、褐色和灰色山体群 jvzquC41yy}/ctxzy0ipo8x{1uvyy872456:1}72456:2:d378=14;80jvsm
3.壮美柴达木新闻1/6   这是4月21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境内拍摄的雅丹地貌(无人机照片)。   被誉为“祖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分布着雅丹地貌、盐湖、戈壁等独特的景观,瀚海苍茫,风光壮美。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jvzquC41rjuuq7hevx4dqv4424:02=4451VIQJHuJHlpF{7EJExFYƒNgLi852=750unuou
4.带你走进新疆魔鬼城,感受独特的雅丹地貌带你走进新疆魔鬼城,感受独特的雅丹地貌来源: 央视网 2018-12-04 10:05 内容简介 带你走进新疆魔鬼城,感受独特的雅丹地貌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04日 10:05 视频简介 往期视频 更多> 精彩看点 更多> 主要内容 编辑:王天放 责任编辑: 往期视频 关闭 正在加载jvzquC41ewruw{j/vtgwgu3eev|/ew4423>03;4261\JFNRhs;T5[‚xQIOJjkƒ
5.《地理中国》20180608雅丹幻境CCTV节目官网CCTV10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柴达木盆地发育着一片面积达两万余平方千米的雅丹地貌群,千万年来,人们对它的内里知之甚少,是怎样的力量造就了这片地域广袤的雅丹峰群?鲜为人知的秘密景致中,生存的文明又将会以怎样独有的生命形态在此合理地连接、滋生、延续?(《地理中国》 20180608 雅丹幻境)jvzq<84vx0iov3ep1|jfnt1E3648:4dffgc6oi4e8:56l5d5;kbe@>6f488e:f
6.大自然限定调色盘有多惊艳?航拍视角带你俯瞰新疆雅丹地貌这里的雅丹地貌,以“怪、奇、美、绝”著称,每一道沟壑、每一片绝壁,都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五彩斑斓的山体,历经数十万年的风沙雕琢,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山石造型。从山沟到山梁,从山崖到峰顶,让人叹为观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总台记者 苏蒙 刘艺萱)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责任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3<35:92;2:739=544=69
7.[视频]新闻链接:魔鬼城和雅丹地貌新闻频道复制页面地址https://news.cctv.com/world/20120923/102066.shtml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视频]新闻链接:魔鬼城和雅丹地貌来源: 央视网 2012年09月23日 11:11 内容简介 新闻链接魔鬼城雅丹地貌 46+1 [视频]新闻链接:魔鬼城和雅丹地貌 简介 央视网jvzq<84pgyy/ewyx0et0yxwnf1813;5;45522;5880yivvq
8.CCTV国家地理· 昔日罗布泊洼地 · 胡杨雅丹地貌 · 风加速地貌沙化 · 石制工具 · 骨制工具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网页设计:中视河图jvzquC41yy}/elyx0et0intitcvi{8xrgeobn8H348951981
9.害怕高温不敢欣赏户外风景?总台记者带您领略敦煌雅丹壮阔之美究其原因,除了距离市区较远之外,当地动辄接近40℃的高温也让许多游客打起了“退堂鼓”。 7月3日,总台记者前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记录下了高温天气下雅丹地貌壮阔的模样。戳视频,一起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总台记者 张磊 马凌峰)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361::87:6=8::5344?84
10.CCTV国家地理· 昔日罗布泊洼地 · 胡杨雅丹地貌 · 风加速地貌沙化 · 石制工具 · 骨制工具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网页设计:中视河图jvzquC41yy}/elyx0eun1pjqitgqj‚4urgijcu4E34<468551kteg3ujvsm
11.雅丹地质公园敦煌雅丹地貌,以她那大漠戈壁的壮阔胸怀和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前来观赏,而且还成了影视广告拍摄的绝佳外景场地,《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脉传奇》、“七匹狼”等多部影视广告就在景区内进行过拍摄。中央电视台、《旅游中国》、《甘肃日报》、《兰州晨报》、《酒泉日报》等众jvzquC41lk{rwjs0epio0lto1looimncp1yvq‚fpienfpp4kphu`5<72:0nuo
12.跟着央视科教频道,开启哈密寻“龙”之旅1月22日至27日,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多个时段,《时尚科技秀》栏目将连续重复播出科技短片《复原哈密翼龙》。该短片围绕哈密翼龙科考、激光3D扫描、数字化技术复原等相继进行报道,并在科学艺术家赵闯的复原图中,为观众们展示出一个白垩纪时期繁盛的翼龙“伊甸园”生活场景。 天山哈密翼龙生态复原图。创作/赵闯 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l14636961v46369647a799B=4;;4ivvq
13.[青海新闻联播]水上雅丹地质公园水鸟蹁跹生态美新闻频道来源: 央视网 2021年09月04日 16:22 内容简介 水上雅丹地质公园水鸟 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CCTV-1综合 CCTV-2财经 CCTV-3综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育 CCTV-5+体育赛事 CCTV-6电影 CCTV-7国防军事 CCTV-8电视剧 CCTV-9纪录 CCTV-10科教 CCTV-11戏曲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8561XOEGLz[Ey:Lt~72xdxL;J7Z{471;990ujznn
14.壮美柴达木新闻  被誉为“祖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分布着雅丹地貌、盐湖、戈壁等独特的景观,瀚海苍茫,风光壮美。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推荐图集更多 > 贵州仁怀:游客游览茅台渡口铁索桥 贵州 重庆:大熊猫乐享国庆专属大餐 jvzquC41rjuuq7hevx4dp872465168751RNPCLxJHhuEt;HJEtKX|RjLi4:16;80ujznn
15.[青海新闻联播]神奇雅丹新闻频道[青海新闻联播]神奇雅丹 简介 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5月24日 19:34 视频简介 神奇雅丹。主要内容 编辑:刘一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jvzquC41pg}t0lhvx0ipo8723:5178761XOEGwzwQCUcsS\OMJ9SJX5k;3>17;90ujznn
16.山丹马场生态画卷太震撼数百野生岩羊和鹿群“同框抢镜”CCTV-8电视剧 CCTV-9纪录 CCTV-10科教 CCTV-11戏曲 CCTV-12社会与法 CCTV-13新闻 CCTV-14少儿 CCTV-15音乐 CCTV-16奥林匹克 CCTV-17农业农村 正在播出:寻古中国-1 精彩预告:今日说法-2023-162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等着我 晚间新闻 经典咏流传 挑战不可能 故事里的中国 今日说法 时代楷模发布厅 开讲啦 我有jvzquC41nqibn7hevx4dqv4424;03:4341\JFNSQSplxn\Fg8RsHqj;mtp863:640unuou
17.地理学家夏训诚谈罗布泊科考:恢复原貌不可能——中新网第四,此行目的性很明确。大家都是带着相关领域的科研目的进行考察,效果明显。此外,组织工作比较周密,野外考察与媒体密切结合。通过媒体的报道,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摄制组对整个考察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对罗布泊地区特殊气候的形成、雅丹地貌成因、罗布泊野骆驼种群状况等进行了现场报道。jvzq<84yyy4djrscpg}t0lto1e{m1;532172/;>148>95?9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