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500~600个淋巴结,每个淋巴结分为表层和实质,淋巴结实质又分为显微镜观察下染色较深的皮质和染色较浅的髓质两部分,二者无截然界限。
一、淋巴结外部(表层)
淋巴结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通连。淋巴结的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血管和输出淋巴管。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血管走行于其内。小梁之间为淋巴组织和淋巴窦。
二、淋巴结内部(实质)
1、皮质
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
2、浅层皮质
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淋巴小结间的弥散淋巴组织又称为淋巴滤泡,分为初级和次级淋巴滤泡,次级淋巴滤泡常有细胞分裂增殖现象,可形成相应的结构,称生发中心。
3、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为Th细胞;给新生动物切除胸腺后,此区即不发育,故又称胸腺依赖区。该区还有较多的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等。副皮质区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细胞胞质丰富,核较大,异染色质少,染色浅,核仁明显。
血液流经此段时,约10%的淋巴细胞穿越内皮进入副皮质区,其中B细胞再迁移到淋巴小结,因而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在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的细胞分裂相增多,区域范围迅速扩大。
4、皮质淋巴窦
包括被膜下方和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分别称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二者相互通连。被膜下窦为一宽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小梁周窦末端常为盲端,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淋巴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衬里,内皮外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及一层扁平的网状细胞。
淋巴窦内有呈星状的内皮细胞支撑窦腔,有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淋巴内的各种细胞(如面纱细胞)和淋巴液不断穿过或渗过内皮,进入皮质淋巴组织;而淋巴组织中的细胞、抗体等成分也不断进入淋巴,这样淋巴组织便成为一种动态的结构,有利于免疫应答。
5、髓质
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髓索是相互连接的索条状淋巴组织,也可见高内皮微静脉。主要含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大量浆细胞。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大,腔内的巨噬细胞较多,故有较强的滤过功能。
肝胆胰肿瘤的综合序贯治疗(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微波消融+放化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梗阻性黄疸治疗。
肝胆胰脾、肝脏肿瘤、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肝胆胰脾及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肝癌等。
微创手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胃肠肿瘤、甲状腺肿瘤。
糖尿病与肥胖的微创手术治疗,各类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腔镜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治疗,比如肠癌、胃癌、痔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