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调查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建设

地质大调查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项目,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集中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地壳稳定性评价和第四纪综合地质与灾害效应调查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地质环境资料和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许多大型工程逐渐向西部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延伸,尤其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西部大开发代表性的重大工程,多穿越现今地壳变形最强烈、最活跃的地区,分布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各种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等长期威胁着重大工程安全。同时,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遇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如高地应力引起的隧道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问题,高地温引起的热害问题,与特殊岩土体有关的边坡、路基变形问题等,亟待加强深入调查评价和研究。

地质调查工作要在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发挥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10年来,国家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项目在西部青藏高原与中部秦岭—大巴山地区,紧密围绕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第四纪地质和活动断裂调查、地壳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摸清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基本特征,项目实施中建成的GPS观测局域网和5个地应力综合观测站,实现高精度GPS和地应力实时观测,首次获得青藏高原内部原地地应力实测数据和8.1级地震前后地应力对比观测资料;5个高精度的应力应变监测站的建成,实现了高寒环境应力应变综合监测和数据远程自动传输,填补了青藏高原应力应变综合监测空白;调查和厘清了铁路周缘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鉴别出不同时期活动断层254条,厘定出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断层39条和移动冰丘17个,发现铁路机车震动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编制一批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诱发地质灾害图集,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治建议。这些成果和图件,提供给铁路勘察设计单位,为青藏铁路优化设计和施工,以及安全运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在第四纪地质和活动断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编制了滇藏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夷平面分布图,研究和总结了铁路沿线51条活动断裂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编制滇藏铁路沿线地壳稳定性评价和近场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图;提出工程建设中需特别注意的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建议。这些成果被铁路设计部门采纳,为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走向方案的确定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西气东输西段、三峡调水等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活动性和主要活动特征,为相关工程早期可行性分析、选线、建设及建成后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

THE END
0.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在西部复杂艰险山区实施,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面临复杂着前所未有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质安全风险。为更好支撑服务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本书聚焦西南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和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地质安全风险特征,系统总结以地表形变为主的地质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方法,从与地质jvzquC41ewmq0lzi0gjv0ls1kplp1:5371:72?3jvo
1.走遍我国西南崇山峻岭的“老地质”地质足迹印山川新浪财经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活动和极端天气,令西南本就脆弱的地质环境“雪上加霜”。地震诱发或激活了多处大型滑坡,给多座水电站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张世殊带领团队,以锦屏一级、溪洛渡等大型水电工程涉及的重大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发育规律、类型判识、演化评价、监测预警与治理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揭示了西部水电工程滑坡的孕生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631866;1fud/rsc|jkxh=693;;80|mvon
2.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豆瓣)图书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9864@731
3.徐伟徐伟,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四川省自然资源专家库成员,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成员,国家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斜坡稳定性和成灾机理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核心论文13篇);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项(第一发明人3项)。主持和参与地调、科研、横向项目jvzq<84{lumm0lvlvw4ff~3ep1mnk|4fuhi0f|keit~y1k94ef9:9@=54e82h=5hdhlfhB>cf;7fg
4.代表性成果六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在我国的边坡地质灾害中,由高陡边坡失稳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而我国西南地区高边坡地质灾害极其发育。这些灾害具有规模大、机理复杂、危害大、防治难度高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对这一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公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对大型工程的选址、可行性评价及工程的设计与jvzquC41umrhr7hfwv4ff~3ep1oohx4323<06:5:0jzn
5.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短评读过 在读 想读 我来写短评 热门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 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 isbn: 7562559953 书名: 西南山区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技术手册 页数: 149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9864@731eunonsvu
6.复杂山区地灾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识别潜在地质安全风险源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参与完成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天空地井”综合勘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此次获奖成果中,由成都地调中心创新构建的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成功识别2处潜在地质灾害风险,提出的防灾减灾建议被工程设计单位采纳,保障了工程建设安全,取得了显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9;3:>7
7.河海学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共建“地质安全战略与城市地质、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为主要业务方向,地质安全评价室党支部厚植家国情怀,在抗震救灾、突发重大灾害应急响应指导、自然资源部普适型监测预警调研等工作中,不畏艰难、不负使命,充当先锋队;在地质安全评价理论方法探索、牵头区域性有影响力成果总结、支撑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中,能挑重担,善打硬仗,充当jvzquC41pg}t0lvlvw4ff~3ep1oohx4324<07;;9: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