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顺丰南侧道路—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③-24.3路基土干湿度评价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要求:路面设计应根据地基土的分界稠度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可按不利季节路床表面以下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评价稠度Bm,路基干湿类型划分过程如下表4.3-1所示。路基干湿类型划分表表4.3-1拟建道路路基土岩性状态平均含水量w(%)平均液限含水量wL(%)平均塑限含水量wp(%)路基土平均稠度Bm路基干湿类型顺丰南侧道路素填土松散过湿顺丰南侧道路粉质黏土可塑21.8228.219.60.74过湿计算公式:Bm=(―)/(―)经计算场地内粉质黏土土的平均稠度Bm=0.74,综合判定路基土的干湿类型为过湿状态,建议对路基土应采取换填、改良或设置隔水层、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4.4岩土体工程分级勘察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和卵石,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J,将场地内素填土划分为=1\*ROMANI类松土,将场地内粉质黏土、卵石划分为Ⅱ类普通土。4.5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一)不良地质场地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二)特殊性土场地内素填土有粒径差异性较大,均匀性较差,未完成自重固结,力学性质差,具有不均匀沉降等性质,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地基持力层。后期对场地管线、总平、景观等影响较大。场地内广泛分布膨胀土,裂隙发育,具弱膨胀潜势,对预应力管桩施工挤土效应明显,雨季施工地基软化对基础施工影响大,对基坑支护安全影响明显,对场地管线、总平、景观等影响较大。场地地震效应5.1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规定,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花园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没有成都市双流区花园镇的地震参数,选取临近的彭镇的地震参数,故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基本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5.2场地类别评价拟建道路全部为填方路基,本次勘察未进行波速测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1.3给出的各个土层剪切波速建议值来估算其等效剪切波速。场地土波速及动力学建议表表5.1-1地层描述VP(m/s)素填土140粉质黏土(可塑)224松散卵石275稍密卵石325根据表5.2-1给出的剪切波速建议值计算等效剪切波速,进而判断场地类别,见下表5.2-2。场地类别判定表表5.2-2道路名称代表性钻孔等效剪切波速(m/s)覆盖层厚度d(m)场地类别顺丰南侧道路ZK117020ⅡZK424620ⅡZK725420ⅡZK917620Ⅱ根据表5.2-2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填方及浅挖地段为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土类别见下表。场地土类别判定表表5.2-3地层描述类别素填土软弱土粉质黏土(可塑)中软土松散卵石中硬土稍密卵石中硬土5.3地基土液化及震陷性判别5.3.1液化问题本场地内无饱和粉土及砂土,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可不考虑液化问题。5.3.2震陷问题本场地素填土,松散状态,为软弱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11及条文说明,可不考虑震陷问题。5.4抗震地段的划分拟建场地及其周边无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带,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根据表5.2-1估算拟建道路路基土属软弱~中软土,且道路局部地段填土较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综合判定拟建道路属抗震不利地段。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基础持力层分析6.1路基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持力层分析(1)路基工程地质评价根据设计提供的纵断面线,沿线多为填方路段,一般填方及挖方厚度较小,线路填方路基地表多为果园素填土,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粉质黏土多为可塑状,局部路段分布夹有粉土等,该处的粉质黏土具有弱膨胀性,大部分地段清除表层素填土后,下部可塑粉质黏土层地基容许承载力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如若不清除素填土可以对该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建议采用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参数取值按表6.2-1采用)。路基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土处理方式详见《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地段表》。路基土工程地质评价表表6.1-1岩土名称是否可以作为路基持力层备注素填土建议换填可以采用碎石桩处理可塑粉质黏土可以作为路基持力层针对该处的膨胀土由于回填路基较厚,该土层已经超出影响范围填方路段区内未发现大规模断层、滑坡、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现状整体稳定。根据填方区工程地质条件,建议回填施工时,首先对上层滞水及地表水,采取拦截引排方式进行疏干;对于原沟谷段进行回填时,需清除地表耕土及表层的软土,对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后进行回填。道路回填不得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及风化严重的的岩石碎块作为回填料。填料如果选择挖方地段弃土,填料要级配良好,以防止架空想象出现,填料分层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7,其综合内摩擦角可按30°取值,填筑施工中应分层铺筑和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拟建道路填方高度较小,路堤边坡坡率建议采用1:1.5~1:1.75。拟建路基边坡评价拟建道路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场地地形平坦,场地范围内无自然边坡。根据设计提供的纵断面图分析,拟建道路总体上为回填路基,后期施工中拟建道路将形成高约3~9m左右,最大路基高度9.2m的人工路基边坡,建议回填过程中进行放坡支护坡率建议采用1:1.5~1:2.0,并分级填筑。6.2路基土均匀性评价素填土:松散状,仅分布于地表,工程性能差,稳定性差,为不均匀路基土,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在道路施工清表时应予以清除或加固处理。粉质黏土:可塑状,弱膨胀性,层位稳定性及厚度分布均匀一般,属均匀性一般土层。有一定承载能力,工程性能一般,可作路基、管道地基持力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涵洞等较大结构物地基持力层。卵石:稍密为主,松散次之。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40~320KPa,层位相对稳定,分布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较好,可作路基、排水管道、涵洞地基持力层。筑路材料拟建工程填方所需砂卵石料等筑路材料均可在附近砂卵石料场购买,运距不大,有公路通行,运输条件方便。(1)砂、砾卵石料本项目附近有砂石料场分布,料场砂石储量较丰富。卵砾石成份以砂岩为主,可购买使用,砂岩成分的卵石不能作为砼骨料。(2)路基填料本项目路基施工以填方为主,挖方较少,且开挖浅部的素填土及耕植土等不能作为路基填料,建议就近购买级配较好的碎石或连槽砂卵石作为路基填料。(3)块、片石、碎石料本项目附近有砂石料场分布,料场块、片石、碎石料较缺乏,需远购。(4)水泥、钢材、沥青目前国内建材市场供应充足,水泥、钢材、沥青等工业材料可直接在眉山市、成都市等地购买。(5)混凝土根据成都市相关文件规定,建议使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搅拌,成都周边商混站较多,可购买使用。(6)钢材、水泥、沥青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可在彭山区周边选购,公路运输方便。也可由项目业主招标选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厂商代理各种材料的供应,直接运抵各施工工地。(7)工程用水、用电项目区分布有通济堰,地表水源丰富,对钢筋及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可满足施工用水要求,饮用水使用地下水,可与当地村民协商购买。本项目沿线居民区众多,电网发达,施工用电可从当地电网搭接,但需与供电部门协商。8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8.1工程降水拟建场地场地地下较少,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卵石孔隙潜水,对铺设地下管道和路基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做好降水措施,降水方式建议采用沟槽明排水。8.2沟槽基槽开挖与支护根据场地周边特征及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建议道路个涉及到的基槽开挖时开挖深度在3m内的建议采取放坡,放坡加坡面防护等支护方式、开挖深度超过3m的建议采取放坡加坡面防护,放坡加锚喷,等支护方式,必要时采用排桩支护.开挖深度超过6m的,建议采用排桩,双排桩等支护,必要时建议进行专项论证。基槽施工应及时做好基槽内外侧土体和基槽四周建(构)筑物的变形(即沉降、位移、倾斜)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坑槽周边不要堆放淤泥杂物等,尽量减少坑顶的荷载,避免基槽失稳。综合十工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基槽支护设计岩土工程参数建议值见表8.2-1表8.2-1允许坡度值岩土名称状态、密实程度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坡高5m以内坡高5~10m素填土松散1:2.001:2.50粉质黏土可塑1:1.501:1.75卵石松散1:1.501:2.00卵石稍密1:0.801:1.25路基开挖的坡度应根据设计路面标高、土的湿度、密实程度、地下水、土的成因类型等因素确定。在填方过程中场地中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作为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用不同的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填料。8.3施工验槽沟槽开挖及路基施工时,应及时通知我公司和有关单位进行施工验槽,核对勘察资料,针对现场施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施工中的地质问题。9.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有:本工程的粉质黏土具有弱膨胀性,基坑或基槽开挖时应注意膨胀变形带来的垮塌。本工程管路基最大回填高度度约9.00m;根据川建行规(2018)3号文件《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注意高填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10结论与建议10.1结论1、场地经现场勘察除部分路段存在饱和砂土液化问题外,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有临空面、洞穴分布,也未发现、沟滨、防空洞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埋藏物,总体上场地稳定,适宜建筑。2、拟建道路沿线所经过的地貌为岷江二级阶地,地形平缓,建筑环境良好。场地内分布的土层主要有:素填土、粉质黏土及卵石。3、拟建场地下水埋深为5.30~10.20m,相应标高约483.50~484.10m。且无统一的水位,水量较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微微蚀性。4、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45s。拟建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土层为软弱~中软土,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5、拟建道路无饱和粉土及砂土,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4.3.2条,可不考虑液化问题,本场地杂填土,松散状态,为软弱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11及条文说明,可不考虑震陷问题。6、填土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粉质黏土多为可塑状,局部路段分布夹有粉土等,该处的粉质黏土具有弱膨胀性,该土层可以作为填方路基的持力层。7、拟建的涵洞基础开挖可采用明挖方法进行,需加强基坑的支护及排水措施,粉质黏土可以作为该涵洞的持力层。8、场地路基土干湿类型属过湿类型。10.2建议1、拟建场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应按规定进行抗震设防。2、路基回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