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质区域形成初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图中辉绿岩为岩浆岩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区域地质构造和断层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
背斜;西北—东南
背斜;西南—东北
向斜;西北—东南
向斜;西南—东北
由题干可知,地质构造线指的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由图可知,图中以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等岩层层面为主,结合岩层新老关系,中部岩层老,两侧岩层新,为背斜构造,CD错。结合图示方向标和断层分布,断层的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A对,B错。故选A。
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地质构造可以打井找水
辉绿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花岗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
S地层可寻哺乳动物化石
由图可知,甲地质构造靠近断层,地下水易渗透,不适合打井,A错误;花岗岩没有侵入三叠纪岩层,即早于三叠纪岩层,辉绿岩侵入了三叠纪岩层,即辉绿岩晚于三叠纪岩层,说明花岗岩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C正确;断层切断了辉绿岩,即辉绿岩的形成要早于断层,故辉绿岩岩体侵入不受断层限制,B错误;S地层是志留纪地层,属于古生代早期,哺乳动物繁盛在新生代,因此S地层中不可能有哺乳动物化石,D错误。故选C。
下列选项能表示甲处地质构造形成顺序的是( )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构造运动—外力侵蚀
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外力侵蚀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
结合材料可知,图中岩层具有自寒武纪到白垩纪时期的多个时期的沉积岩,故该地质区域形成初期以沉积作用为主,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岩层,说明岩浆侵入晚于沉积岩的形成;岩浆侵入沉积岩岩层后冷却凝固形成辉绿岩,岩浆侵入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的环境,可以发生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一般晚于岩浆侵入;之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岩层发生弯曲和破碎,出现了褶皱和断层;同时构造运动会使部分岩石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岩石接受外力侵蚀,因此顺序为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外力侵蚀,B对,ACD错。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