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大地构造学派致敬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1956年,中国科学院陈国达院士在总结中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洼学说,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地洼学说认为,在地壳演化史上,不只活动区可以转化为“稳定”区,而“稳定”区也可转化为新的活动区。大陆地壳的发展由地槽-地台-地洼。其大地构造性质既不是地台,也与地槽有别,而是一种新型活动区,故称地洼。

1954年,黄汲清院士在其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正式提出“多旋回说”。这是一种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学说。该学说认为,一个地槽系的发生,发展到结束,不只经历一个而是若干个构造旋回(即多旋回),才逐步转化成褶皱系的。

1962年,张伯声提出波浪状镶嵌构造说,这是一种阐明地壳的统一构造格局及地壳运动规律的假说。他认为,整个地壳的构造是由大小不同的地壳块体和大小不同的活动带镶嵌而成的复杂构造图案,称为地壳的镶嵌构造。同一级别的活动带与地块带相间分布,在构造地貌上显示峰谷起伏及疏密相间,并具有近等间距性,称为波浪状构造。

上世纪80年代,马杏垣等基于野外观测到的低角度滑脱构造-提出了重力滑脱构造,认为重力作用导致岩石圈-软流圈重力失稳,会产生势能驱动全球板块的水平运动。但一次重力失稳难以解释板块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杨巍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合构造”学说,从形态学方面给出了大陆漂移的拼合以及分离过程,这个运动学特征和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一样。该学说也给出了动力机制,提出热能上升(为开)和重力势能下滑(为合)耦合是驱动大陆板块的动力。也就是说是热能和重力势能耦合产生的动能驱动大陆发生漂移,这个说法与我们的新大陆漂移动力机制是完全吻合的。但尚需一个类似海底扩张和地幔对流的动力机制模式图,来描述热能和势能是如何联合驱动板块运动的。

总之,中国大地构造学派的先驱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非常有意义,都有借鉴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而不应该被遗忘并淡出历史舞台。

THE END
0.《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及其成因分析》一书定稿验收会在我院召开地质出版社主办的《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及其成因分析》一书的定稿验收会于十一月十三日在我院召开,会上对六百多幅火成岩结构构造图片进行了审查验收。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长春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及各省地质局等二十四个单位四十多名岩矿专家、教授和科学工作者。…… 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IFM_3;9?149590jznn
1.地理《日本》教案8篇(全文)地震可以按照释放能量大小划分等级,称为“震级”。而由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包括伤亡人数)称为“烈度”,烈度与震级不是相同概念。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及附近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能力、救灾能力、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有关。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vq{94g
2.高二生物第一章总结范文笔者在教授“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时,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 1.认知――教材处理 圈一圈、划一划:(1)常见的地质构造分哪两大类?(2)哪类岩石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褶皱?(3)形成断层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2.归纳――表格整理 3.探究――背斜构造与向斜构造的判读(岩层弯曲状况、岩层新老关系) 4.实践――了解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686/j}rn
3.《常见矿物及岩石的变形构造图册(加)嵇少丞,王勤正版书籍地质当当四季昌盛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常见矿物及岩石的变形构造图册 (加)嵇少丞,王勤 正版书籍 地质出版社》。最新《常见矿物及岩石的变形构造图册 (加)嵇少丞,王勤 正版书籍 地质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常见矿物及岩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839472:::0jvsm
4.GeoMap4.0帮助手册地质画图.doc做图类型做图类型,一种图件类型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它表达研究目标的某个地质属性。确定了做图类型,即确定了图件所包含的内容。在软件中表现为使用什么类型的图件模板,图件模板为对该类型图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定义。例如所做图件类型为构造平面图,其所包含的内容就应包括:井位、构造等高线、断层线等。图幅/比例尺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52:474292596542654:5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