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一门传统课程,是首批国家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是面向我校工程地质类专业开设的地质学基础课程,这些专业包括我校工程学院、资源学院、地空学院和地学院相关专业的工程地质类专业和地理专业/宝石学专业。

本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设有120学时、72学时和40学时。全课程共二十一章,分七十六个知识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及岩石、构造运动及产物、古生物及演化、相分析及地史等诸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对一般地质现象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本课程的建设旨在帮助非地质专业学好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课程和野外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基础。

课程 主讲人 袁晏明教授, 是 《地质学基础》 教材 的主 编 之一 ,从事本科教学数十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阅历,这是他本人在完成《 周口店野外地学实践教学 》MOOC课程后的第二门课程,希望这门课程能给同学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

教   材:《地质学基础》(杨坤光、袁晏明主编,2019年第二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地质学概论》(叶俊林,黄定华,张俊霞编,2001,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1984年,地质出版社)

《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主编,2002年,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增佐勋等主编,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 》(杜远生、童金南主编, 2009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 矿床学 》 (第三版)(   翟裕生主编,2011年,地质出版社 )

从第一章开始,循序渐进学习。

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

THE END
0.大地构造学若干常见术语简释(2)按成因,构造要素分为原生结构要素和次生结构要素。 按几何形状,构造要素分为面状结构要素(结构面或面理)和线状结构要素(线条或线理)。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面状或线状结构要素是原生的,如沉积岩的层理、不整合面及岩浆的流线等。而在成岩之后,经受构造变动而形成的结构要素则是次生的,如断层、节理及褶皱等。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43<4361<92<7452e22;6555:96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