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B. 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D. 岩层④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A. 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B. 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D. 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
【答案】
【1】D
【2】A
【解析】
1.首先要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特性和成因。岩浆岩由地下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下冷却凝固而形成。变质岩是岩层在地下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是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
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向斜适合储水,背斜适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建大坝宜选择背斜处,要避开断层。隧道选择背斜处。
读图例,②为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③为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二者内力作用不同,B错误;
看图例可知,①处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C错误;
看图可知,岩层④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D正确。
故选D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A对;
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
c地为断层,不稳定且漏水,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
d地为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贫乏,D错。
故选A
本题难度适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要根据图示岩层的相互关系判断。被其他岩层所切断的部分往往是先形成的,将其他岩层切断的部分往往是后形成的。如果是沉积作用,越靠近地表越后形成,反之越靠近地下,越早形成。
【题目】 下表是上海市2012-2017年户籍人口(在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和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数据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为
A. 高-低-高B. 高-高-低C. 低-低-低D. 过渡型
【2】有关上海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已经呈现负增长B. 人口已由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
C. 迁入人口数有下降趋势D. 引起人口迁入的因素是社会文化
【题目】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最低的是______。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
【题目】无霜期对农业生产影响明显,研究其时空分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选择作物种类与品种、调整种植制度。读“我国无霜期平均值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我国无霜期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2)据图分析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无霜期平均值分布的主要因素。
(3)我国北方农区从1980年后发生显著突变,无霜期逐渐延长,试分析这种现象对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下图)。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c,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别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和明清时期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A. 18℃B. 22℃
C. 28℃D. 32℃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差异
C. 地形起伏D. 洋流性质
【3】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 东南信风B. 副热带高压
C. 盛行西风D. 东南季风
【题目】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2】图乙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A. 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
B. 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 仙人掌针刺和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D. 波巴布树的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3】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
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 ②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
③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题目】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 a-d-b-cB. a-c-d-bC. d-b-c-aD. c-d-b-a
【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
A. 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 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3】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
A. 商业区B. 行政区C. 工业区D. 住宅区
【题目】(2017·慈溪高三期中)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