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徐翀

认证主体:徐**(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淮南矿业集团地质管理研究院院长 徐翀2010年3月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进展【主要内容】1.淮南矿区简介 2.地震地质条件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4.对目前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考 1.淮南矿区简介 2.地震地质条件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4.对目前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考 1.淮南矿区简介淮南矿区地理位置优越淮南矿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华东经济区腹地的处于华东经济区腹地的“长三角长三角”范围范围, ,皖皖 中偏中偏北,横跨淮南、阜阳两市北,横跨淮南、阜阳两市,交通便捷。,交通便捷。煤炭量大质优:煤炭量大质优:矿区东矿区东西长约西长约1001

2、00公里,南北宽公里,南北宽3030公里,面积约公里,面积约30003000平方公平方公里,为中国东、南部唯一里,为中国东、南部唯一特大型整装煤田;煤炭总特大型整装煤田;煤炭总储量占华东的储量占华东的50%50%、安徽省、安徽省的的74%74%;煤种全、煤质优,;煤种全、煤质优,誉称环保煤或绿色能源。誉称环保煤或绿色能源。发展前景美好:发展前景美好:矿区现矿区现被列为全国被列为全国1313个亿吨级煤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炭生产基地、6 6个大型煤电个大型煤电基地和行业首批循环经济基地和行业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试点企业之一。煤层赋存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含煤地层: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系。二叠

3、系的山西组和下、石炭、二叠系。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下、上石盒子组为主体含煤地层,共含煤上石盒子组为主体含煤地层,共含煤3636层,总厚层,总厚41.68m41.68m,含煤系数,含煤系数4.34%4.34%。可采煤层:可采煤层:1818层,总厚层,总厚31.53m31.53m。煤层特点:煤层特点: 高高瓦斯含量高瓦斯含量高: 12: 1226m26m3 3/t /t 深深煤层埋藏深煤层埋藏深: -300: -300-1500 m -1500 m 软软煤层极松软煤层极松软: : f f =0.2=0.20.8 0.8 低低煤层透气性低煤层透气性低: : =0.0011m=0.0011m2 2/(MP

4、a/(MPa2 2.d) .d) 大大瓦斯压力大:瓦斯压力大: P Pmaxmax=6MPa=6MPa开采情况:开采情况:多组高瓦斯煤层群开采多组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瓦斯情况:瓦斯情况:估算瓦斯资源量为估算瓦斯资源量为59285928亿亿m m3 3。目前瓦斯。目前瓦斯涌出量为涌出量为1100 m1100 m3 3/min/min。C13B11 B8 B7B6B4A3A17 0m 7 0m 7 0m 6 0m 煤层群柱状图煤层群柱状图C14C组煤B组煤A组煤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区域构造 2.褶皱 3.断裂 4.小构造 5.岩浆岩 6.陷落柱 淮南煤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淮南煤田位于

5、秦岭纬向构造带南亚带的北缘,东与华夏构造郯庐南亚带的北缘,东与华夏构造郯庐断裂呈截接,西抵阜阳断裂,连周断裂呈截接,西抵阜阳断裂,连周口拗陷,西南与淮阳山字型隆起毗口拗陷,西南与淮阳山字型隆起毗邻,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拗陷邻,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拗陷,属于华北地区的,属于华北地区的级构造单元,级构造单元,受秦岭纬向构造带南北向压应力的受秦岭纬向构造带南北向压应力的挤压作用,总体呈北西西向延展的挤压作用,总体呈北西西向延展的复向斜构造,并在复向斜南北两翼复向斜构造,并在复向斜南北两翼发育了一系列走向压扭性逆冲断层发育了一系列走向压扭性逆冲断层,造成复向斜两翼的迭瓦式构造,造成复向斜两翼的迭瓦

6、式构造,甚至部分地层直立倒转。甚至部分地层直立倒转。1.淮南矿区简介淮南煤田构造纲要图淮南煤田构造纲要图1 1、谢桥、谢桥古沟向斜;古沟向斜;2 2、陈桥、陈桥潘集背斜;潘集背斜;3 3、尚塘集、尚塘集朱集向斜;朱集向斜;4 4、永、永康背斜;康背斜;5 5、阜阳断裂;、阜阳断裂;6 6、西番楼断裂;、西番楼断裂; 7 7、陈桥、陈桥颖上断裂;颖上断裂;8 8、新城口、新城口长丰断裂;长丰断裂;9 9、武店断裂;、武店断裂;1010、寿县、寿县老人仓断裂;老人仓断裂;1111、舜耕山断裂;、舜耕山断裂;1212、阜阳、阜阳凤台断裂;凤台断裂;1313、杨村集、杨村集朱集断裂;朱集断裂;1414

7、、刘俯断裂、刘俯断裂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 2 褶皱 3 断裂 4 小构造 5 岩浆岩 6 陷落柱 淮南拗陷为一大型的近淮南拗陷为一大型的近EWEW向展布的向展布的复向斜,总长约复向斜,总长约250km250km,褶皱轴在西部,褶皱轴在西部仰起,固镇、长丰断裂以西为淮南复向仰起,固镇、长丰断裂以西为淮南复向斜的主题部分,向斜核部地层以石炭、斜的主题部分,向斜核部地层以石炭、二叠系为主,两翼地层由于断层的逆掩二叠系为主,两翼地层由于断层的逆掩作用,有所缺失,复向斜中发育有次一作用,有所缺失,复向斜中发育有次一级的背向斜。主要有:级的背向斜。主要有: 尚塘耿村向斜尚塘耿村向

8、斜 陈桥潘集背斜陈桥潘集背斜 谢桥古沟向斜谢桥古沟向斜 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 2 褶皱 3 断裂 4 小构造 5 岩浆岩 6 陷落柱 一组是随褶曲形成的走向一组是随褶曲形成的走向NWWNWW的逆掩断的逆掩断层,主要有舜耕山逆断层、阜凤逆断层、层,主要有舜耕山逆断层、阜凤逆断层、上窑明龙山逆断层、杨村朱集逆断层上窑明龙山逆断层、杨村朱集逆断层和丁集潘集北部的逆断层等。和丁集潘集北部的逆断层等。 另一组是与郯庐断裂近乎平行的另一组是与郯庐断裂近乎平行的NNENNE向向横切断层。它切割横切断层。它切割NWWNWW向的褶曲和断裂构造向的褶曲和断裂构造,这些断层主要有武店断层、

9、新城口长,这些断层主要有武店断层、新城口长丰断层、颍上陈桥断层、口孜集南照丰断层、颍上陈桥断层、口孜集南照集断层等,均为断层面向西倾斜的正断层集断层等,均为断层面向西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由东向西的阶梯状构造。,构成由东向西的阶梯状构造。 在潘集背斜在潘集背斜S S型扭曲部的顾桥井田发育型扭曲部的顾桥井田发育NWWNWW向断层。向断层。 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 2 褶皱 3 断裂 4 小构造 5 岩浆岩 6 陷落柱 通过钻探、三维地震勘探和实通过钻探、三维地震勘探和实际揭露资料表明,淮南矿区小断层际揭露资料表明,淮南矿区小断层极其发育,总体以正断层为主,仅极其发育,总体以正

10、断层为主,仅落差大于落差大于5m5m的就达的就达49004900多条。多条。如:新庄孜矿六水平二采区如:新庄孜矿六水平二采区C13C13煤,煤,计算范围内大于计算范围内大于1m1m断层发育密度约断层发育密度约90-10090-100条条/km/km2 2,断层平均延展长度,断层平均延展长度约约120m120m。1.淮南矿区简介新庄孜矿六水平二采区C13煤层采掘平面图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 2 褶皱 3 断裂 4 小构造 5 岩浆岩 6 陷落柱 淮南煤田岩浆岩局部发育,据钻孔资淮南煤田岩浆岩局部发育,据钻孔资料,主要侵入于陈桥潘集背斜南翼之中料,主要侵入于陈桥潘集背斜南翼

11、之中部的丁集、潘三、潘一深部、潘北及朱集部的丁集、潘三、潘一深部、潘北及朱集等井田,呈小型岩脉和岩床侵入与煤系下等井田,呈小型岩脉和岩床侵入与煤系下部层位,对下段部层位,对下段A A组煤至组煤至4 4号煤层有程度不号煤层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使局部被吞蚀或称为天然焦。同的影响,使局部被吞蚀或称为天然焦。在朱集井田局部侵入到在朱集井田局部侵入到1717号煤层。据钻孔号煤层。据钻孔揭露,侵入厚度揭露,侵入厚度4 480m80m。1.淮南矿区简介构造特征构造特征 1 区域构造 2 褶皱 3 断裂 4 小构造 5 岩浆岩 6 陷落柱 20022002年淮南矿业集团对谢桥矿年淮南矿业集团对谢桥矿东二采区进行

12、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东二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发现该区内有两个岩溶陷落柱;该区内有两个岩溶陷落柱;20072007年年潘三矿潘三矿1231812318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见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见一陷落柱。一陷落柱。1.淮南矿区简介1.淮南矿区简介 2.地震地质条件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4.对目前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考 浅层地震条件深层地震条件地表条件淮南矿区内地表较平坦,一般海拔为淮南矿区内地表较平坦,一般海拔为181830m30m;地;地表多为耕地,地面村庄分布较密集,占地面积较大表多为耕地,地面村庄分布较密集,占地面积较大;能通行汽车的公路、土公路较多,交通方便;局;

13、能通行汽车的公路、土公路较多,交通方便;局部煤矿区附近农用小沟渠、水塘分布较多。部煤矿区附近农用小沟渠、水塘分布较多。潘谢矿区内潜水面较浅,一般为地下潘谢矿区内潜水面较浅,一般为地下2 23m3m,激,激发层位一般为粘土层,对地震波的激发比较有发层位一般为粘土层,对地震波的激发比较有利。但由于第四系较厚,一般在利。但由于第四系较厚,一般在400-500m400-500m左右左右,地震波速较低,一般在,地震波速较低,一般在1700m/s1700m/s左右,对地震左右,对地震波的高频成分吸收衰减较为严重。波的高频成分吸收衰减较为严重。潘谢新区盖层为松散冲积层,主要煤层较厚潘谢新区盖层为松散冲积层,

14、主要煤层较厚且与顶、底板围岩物性差异大,故煤层与顶且与顶、底板围岩物性差异大,故煤层与顶板、底板的分界面都是良好的反射界面,可板、底板的分界面都是良好的反射界面,可形成较强的反射波,主要可采煤层有形成较强的反射波,主要可采煤层有13-113-1、11-211-2、8 8、6 6、1 1煤等煤层,属稳定或较稳定煤等煤层,属稳定或较稳定煤层,因此反射波连续性好。煤层,因此反射波连续性好。 2.地震地质条件(1)T4D波(T0波)对应于新生界底界(基岩顶界面)的反射波。界面上、下岩性差异大,是一个较稳定的波阻抗界面,能够全区连续追踪,为区内主要标准波之一,用以控制新生界厚度变化。(2)T13-1波(

15、T5波)对应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13-1煤层的反射波。该煤层厚且稳定,与其顶底板之间物性差异显著,波阻抗差异大,形成的反射波波形突出,能量强,动力学特征明显,能够全区连续追踪,是控制区内煤系地层起伏形态及断裂展布的标准反射波。 (3)T11-2波(T4波)对应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11-2煤层。T11-2波在区内有较好的反映,波形较突出,相位明显,全区基本能连续追踪,因受上部13-1煤层的屏蔽影响和自身的厚薄变化,局部地段变弱,是煤系地层的主要反射波之一。 (4)T8波(T3波)对应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煤层的反射波。基本上能够连续追踪,是区内煤系地层的主要反射波之一。此外,对应于6煤层的T6波、1煤

16、层的T1波在部分地段也有较好地反映。2.地震地质条件1.淮南矿区简介 2.地震地质条件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4.对目前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考 近二十年来,淮南矿区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煤物探研究院、安徽煤田物测队等单位合作,积极研究与推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开展了针对不同煤层的精细处理、厚煤层屏蔽下的下伏煤层勘探技术、AVO技术、岩性反演技术、高精度勘探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目前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累计有48个采区(区块),勘探面积达254.56km2,占淮南矿区(潘谢)面积的46

17、.76%。尤其是2007年在丁集进行的高密纵三维地震勘探,效果斐然。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6个阶段u起步阶段针对13-1煤高分辨处理u第二阶段针对11-2煤的采集、处理u第三阶段多种属性解释方法的引入和发展 u第四阶段矿区特殊地质条件的探测 u第五阶段二次处理技术 u第六阶段高密纵三维地震勘探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淮南矿区自1993年在谢桥矿首次开展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全国煤炭系统尚属首例。这一时期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13-1煤层的反射波T5波的高分辨率、高品质资料,以精细解释-500m水平以上13-1煤层内5m左右小断层,进一步

18、优化采区设计、避免地质风险。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起步阶段1.选取100HZ高频检波器组合,利用子波反褶积及叠后吸收衰减技术拓宽频带,同时叠前部分偏移的DMO叠加与叠后三维偏移并举,大大提高了13-1煤层的探测精度,5m左右的断层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空间归位和成像效果,突破了以往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只能探明10m以上断层的历史;2.使用地震多子波对构造进行解释;3.追踪同相轴扭曲现象识别小断层;4.发现了地震时间剖面中绕射波现象,并用于解释断层和已掘巷道的成像 ;5.采用相干体等地震数据体属性解释构造;6.探测发现了谢桥矿1、2号陷落柱;7.充分利用三维资料显示多样、信息丰

19、富的特点,通过人机联作,反复精心的交互解释和检查,使解释成果更符合客观地质情况。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张集矿1412(3)实测剖面(上)与地震时间剖面(下)对比图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谢桥矿东一采区1121(3)上顺槽走向时间剖面1121(3)上顺槽煤1121(3)下顺槽煤1121(3)工作面煤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谢桥矿1121(3)工作面相干切片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1#陷落柱煤8煤煤2#陷落柱煤谢桥矿东二采区-550ms水平切片图 谢桥矿谢桥矿1号陷落柱走向地震剖面号陷落柱走向地震剖面 谢桥矿谢桥

20、矿1号陷落柱倾向地震剖面号陷落柱倾向地震剖面 淮南矿区瓦斯含量高、煤层透气性条件差,为了综合治理瓦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全面推广先期开采相对煤厚较薄、瓦斯压力较小的11-2煤保护层以卸压上覆13-1煤层的回采方式。无独有偶,13-1厚煤层对地震波的强屏蔽作用及受部分13-1煤层采空区影响而导致的下伏煤层构造解释则又给我们的三维勘探亮出了两道大难题。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先后与安徽煤田物测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从采集和处理上针锋相对的采取措施,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第二阶段l 破解厚煤层屏蔽作用的试验 1.与安徽煤田物测队合作 采集:采用

21、了大药量(3.0KG)激发,采用40Hz中频检波器接收,24次叠加的基本技术思路,对煤厚较薄的11-2煤反射波的激发与接受较为有利,对接收穿透13-1厚煤层的反射波也有较好效果。 处理:为了提高下部11-2煤层对应的T4弱反射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着重于以突出深层中频信息为原则对诸多参数(TAR恢复、叠前高通测试、频谱分析、反褶积测试、频谱补偿等)进行选择。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针对性处理后T4反射波的主频在3090Hz,有效波力学特征显著,时间剖面信噪比、分辨率高,地质构造异常反应清晰。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a)以往时间剖面以往时间剖面 (b)此

22、次处理时间剖面此次处理时间剖面典型时间剖面对比图典型时间剖面对比图 2.与中国矿大(北京)合作 从正演模型出发,研究与11-2煤有关的地震波场特征,进而改进观测系统,采用高密度数据采集(55面元)、0.5ms采样间隔、数字检波器,覆盖次数突破24次达到36次,提高采集数据的针对性,处理过程中特别采用了突出11-2煤反射波的剥层处理和相位校正处理,解释上将常规地震解释方法与地震多属性解释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合厚煤层强反射屏蔽下的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a)剥层前剖面 (b)剥层后剖面 剥层处理前后地震剖面

23、对比图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原始剖面相位为60剖面相位为120剖面相位为180剖面相位校正处理效果剖面l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煤矿在开采上部煤层后,使层状地层遭到破坏,同时冒落的岩石对地震波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这会给地震波的激发、接收、处理和解释造成一系列困难,而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无法完成上述任务。 突破了“采空区下煤层不能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传统观念; 采用中低频检波器、数字检波器、大药量、高覆盖次数、叠前偏移等手段,取得了高信噪比的煤层地震信息;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首次尝试了四维地震勘探方法。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3.淮南矿

24、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采空区在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显示 采空区在叠后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显示 采空区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的显示 多种属性解释方法的引入和发展多种属性解释方法的引入和发展 地震数据蕴涵大量的地质信息,由于各种新的数学方法、信息处理技术等引入到地震勘探领域,直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也越来越丰富,地震数据不再只是地震波场的特征,而更主要的是反映地下岩性特征。地震属性就是根据地震记录测量或计算出来的一些参数,它是表征和研究地震数据内部所包含的时间、振幅、频率、相位以及衰减特性的参数指标。由于地质体的不均匀性,使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研究地震波场的属性参数变化以及与地质

25、异常体的关系,可以达到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地质异常体的目的。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第三阶段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二维分形属性解释的引入二维分形属性解释的引入 在地震剖面上,断层附近的煤层反射波发生了变化。反射波同相轴发生错断、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出现空白带;反射波能量减弱、振幅降低、噪声的影响突出。反映到波形上的变化是反射波幅值降低,波形变得平缓且零乱。波形的变化将会引起反射波序列分维值的变化。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张集矿14123运顺实测剖面(上)与时间剖面(中)及沿层属性曲线(下)对比图 值得注意的是,图中13-1煤地

26、震波反射很强,同相轴连续性很好,该断层在时间剖面上几乎没有反映,但实际揭露断层位置与二维分形参数曲线明显低值处十分吻合。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AVO技术预测煤层瓦斯富集部位技术预测煤层瓦斯富集部位 2005年,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对潘三矿东四下山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区块进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利用AVO技术预测煤层瓦斯富集部位的可行性。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潘三矿东四下山采区13-1煤层瓦斯富集区AVO特征 潘三矿东四下山采区13-1煤层非瓦斯富集区AVO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瓦斯富集区内,反射同相轴负相位的振幅绝对值随偏移距

27、增大而减小,梯度为正;反射同相轴正相位的振幅值随偏移距增大而减小,梯度为负。根据AVO技术探测瓦斯局部富集的原理,这样的变化指示了瓦斯富集部位。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岩性反演技术岩性反演技术 2008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针对顾桥矿首采区块,开展了大量的岩电实验与岩石物理实验,并对地震数据进行了反演,获得了大量反映岩石物性特征的参数。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层段a=1,m均值b、n值nbR211.31591.12520.99910.993721.02311.08721.00250.995641.13581.16721.00460.996771.02

28、091.07611.00550.997981.2021.21090.99030.9918101.22841.13711.00020.9954111.36041.08880.99820.966131.13251.10770.9990.9954141.17581.290.99660.9775161.13241.19611.00230.9925171.17121.18081.01060.9815平均1.17261.15161.00080.9895淮南地区煤系地层砂泥岩岩电参数表淮南地区煤系地层砂泥岩岩电参数表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1 煤煤6煤煤8煤煤11-2煤煤13-1煤煤图

29、3-19 电阻率剖面(单位:)大值异常大值异常大值异常大值异常新生界底新生界底电阻率剖面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1 煤煤6煤煤8煤煤11-2煤煤13-1煤煤12相对含水饱和度剖面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第四阶段矿区特殊地质条件的探测矿区特殊地质条件的探测 近年来,在矿区勘探和生产过程中,逆掩断层、旋钮构造、层滑构造、新构造、岩浆岩等特殊地质条件不断显现,打破了以往对淮南矿区地质条件的认识。我们充分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并结合其它新技术对其进行精细探测,取得了一定成绩。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逆掩断层逆掩断层潘北矿F66、F72逆断

30、层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旋钮构造旋钮构造 潘二矿旋钮构造三维模拟图 F1-3断层显示地震时间剖面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层滑构造层滑构造 淮南矿区的层滑构造较为发育,多发育于张集、顾桥、顾北矿井井田范围,在淮南煤田老区的谢一等矿也局部发育。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三维地震数据体对层滑构造有良好的反应和解释能力。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T3预计煤层变薄带实例1:张集矿17248运顺层滑构造响应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实例2: 顾北矿1222(1)工作面胶带机顺槽F18断层实测剖面与地震时间剖面

31、对比图 -604.8 T63.73.7F1830H=2.5m1.4 变薄区反射波零乱能量弱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不完全切割断层不完全切割断层 淮南矿区内,各煤层构造复杂程度不一,常出现上覆煤层构造较少、下伏煤层断层较多的间断切割断层,在实践中已得到验证。T4T3T2T0Fa谢桥矿西二11-2煤crossline160线时间剖面图 潘二矿18218下顺槽逆断层Fa在时间剖面上的反应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岩浆岩侵入位置显示岩浆岩侵入位置显示 淮南煤田岩浆岩局部发育,主要侵入于陈桥潘集背斜南翼之中部的丁集、潘三、潘一深部、潘北及朱集等井田,侵入1至

32、17煤层。朱集矿11勘探线岩浆岩侵入煤层地质时间、地质剖面对比图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l新构造的识别新构造的识别 淮南矿区的顾北矿和顾桥矿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中,陆续在新生界地层中发现了断距较大的断层。其特征是切割的地层从奥陶系至第四系,第四系与太灰奥灰含水层均被同一构造切割,导水危险性大,在平面上走向延展长达10 km以上,断层性质复杂,既有正断层,也有逆断层,落差在走向、垂向上变化很大。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正断层正断层第四系底13-1煤第四系底13-1煤第四系底逆断层第 四 系底13-1煤第 四 系底13-1煤13-1煤 (a)正断层 (b)逆

33、断层地震剖面上新构造 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第五阶段二次处理技术 在原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产揭露和补勘地质资料,采区针对性处理手段,对三维数据体重新进行处理与解释,以满足工作面布设及开采的需要。目前已二次处理完成9个块段,累计63.65km2,我们还将继续有的放矢的全面推进下去。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历程和进展 主要措施有:1.强化叠前处理,重点做好炮点及检波点位置检查、初至折射静校正、反褶积、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这几项工作。2.在叠后处理中重点是做好去噪和三维一步法偏移,即先根据区内钻孔资料及该区的地层产状,采用射线追踪法求取钻孔处的正确偏移速度,再与钻孔处的DMO叠加速度进行比较、拟合,得到全区偏移速度场,然后进行全区三维一步法偏移。3.淮南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构造地质学,为什么是逆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按断面的倾角又分为:冲断层(断面倾角>45°);逆掩断层(断面倾角jvzquC41yy}/3?850eun1jxm14=67;70jvsm
1.龙门山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与方法:挑战突破与展望.docx龙门山山前带地下构造复杂,高陡构造、逆掩推覆构造以及断裂发育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复杂构造使得地震波场呈现出复杂的特征,给地震成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高陡构造在龙门山山前带较为常见,如天井山、矿山梁等地区的构造,其地层倾角往往较大,有的甚至超过60°。在高陡构造区域,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会发生严重的扭曲和变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6394833;22>7322723;80ujzn
2.正断层和逆断层是怎样区分的正断层(normal fault)是指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断层面倾角一般在45°以上。这种断层多为张力或重力作用形成。 (2)逆断层(revers fault) 指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按断面的倾角又分为:冲断层(断面倾角>45°);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在25°—45°间);辗掩断层(断面倾角<25°jvzquC41o/sjr78;0pku1kfkmg5nkyd6446347mvon
3.石油英语词汇(O3)overthrust 掩冲断层overthrust-plane 掩冲断层面overthrusting 掩冲;掩冲断层作用overtilited 倒转的overtime pay 加班费overtime premium 加班费overtime 超限时间overtone 谱波overtonging 上扣过紧overtopped dam 溢水坝overtopping 溢水;越波overtreatment 过处理overture 提议overturn of thrust block 翻卷逆掩断jvzquC41yy}/fr~khctxgw3eqo5lcxxjk|nvcwyk1unfpp|wjwgywn~kpivermwk1698<5654:78?7:3:95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