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学历提升学历教育成人自考本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9

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

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19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______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历史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历史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______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______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由此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_____

A.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B.夜去昼来,昼尽夜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本题中A、B、C三项虽然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但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此排除A、B、C三项。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______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它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主体只是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客体,旧唯物主义只把它看作是消极的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看待客体。这样认识就被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______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其表现之一是: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题中“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______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原始的人的认识是认识的初始阶段,也就是感性认识阶段。如居住在澳大利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塔斯马尼亚人,他们没表示事物的热,就说“像太阳一样”;表示事物的圆,就说“像月亮一样”。这就体现了认识在初级阶段的具体性和直接性。

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______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惟一动力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______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就是技术社会形态。人类历史的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一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

12.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______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类社会。因此,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______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

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______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______

(分数:1.00)

A.

B. √

C.

D.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______ 

A.人的心理素质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______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1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______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由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此,这一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9.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______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

D.借贷资本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20.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______

A.不断地循环运动

B.采取借贷资本形态

C.采取商业资本形态

D.贷给职能资本家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资本是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实现着价值的增殖,资本要实现其价值的增殖必须不断地循环。这种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1.资本主义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______

A.商品价值

B.生产成本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形成了平均利润。

22.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______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零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年剩余价值率(M')的公式还可以表示如下: [*] 由公式可见,若M'=m',则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n等于1。

23.银行利润的本质是______

A.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C.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

D.银行收取的服务费

(分数:1.00)

A. √

B.

C.

D.

24.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______

A.c+v+m

B.c+v

C.c+m

D.v+m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便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因而若用k代表生产成本,则k=c+v,其中,c表示不便资本的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的价值。

2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______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______ 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27.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______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从1918年夏到1921年春,苏维埃政权在列宁领导下实行了两年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8.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______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平息了国内叛乱,开始了和平建设时期,这时列宁果断地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苏维埃俄国进入了新经济政策时期。

29.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______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______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马克思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他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

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______

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衷主义

(分数:2.00)

A.

B. √

C. √

D.

解析:[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______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分数:2.00) A. √

B.

C.

D. √

解析:[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______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分数:2.00)

A.

B. √

C. √

D.

解析:[解析]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______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数:2.00)

A. √

B. √

C. √

D. √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______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分数:2.00)

A. √

B. √

C. D. √

解析:[解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1)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2)我国的改革是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36.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主要表现有______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C.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D.社会意识没有任何独立性,完全依赖于社会存在

(分数:2.00)

A. √

B. √

C. √

D.

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主要表现有:(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3)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______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分数:2.00)

A.

B.

C. √

D. √

解析:[解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另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8.货币资本是______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

(分数:2.00)

A. √

B. √

C. √

D. 解析:[解析] 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39.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______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分数:2.00)

A. √

B. √

C. √

D. √

解析:[解析] 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40.社会主义民主______

A.只是一种目的

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分数:2.00)

A.

B.

C. √

D. √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

五、{{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和认识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解析: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解析: 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2)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解析:

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解析:

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解析:

六、{{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

46.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整体上丧失了其历史进步性。)

THE END
0.考研政治经济学章节复习要点归纳(4)(1)劳动力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同于原材料,但是在周转方式上是类似于原材料,一次投入一次收回。 (2)流动资本不等于流通资本。 流动资本相对于固定资本而言,流通资本相对于生产资本而言。 生产资本依据周转方式划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流通资本则可以划分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jvzquC41{|4dj|n0eqs/ew4m{|~0q}mgt1812A631461::63;1713?5;8;4ivvq
1.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3[满分2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 ) A.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银行资本 2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jvzq<84yyy4zq~}wg361h7hqo1g0dnnlkpm{jxsi{kbqmfzwg532;8127851:752:4ivvq
2.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44.6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①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收jvzquC41yy}/7:yguv4og}4ujq}09:<7:;4ivvq
3.2010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7.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jvzquC41yy}/|rpcqu}/exr1np€u1plmn1874@70jvsm
4.全国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题(二十五13、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D) A、提高平均利润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提高资本积累率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4、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B)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15、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 jvzquC41yy}/gfo326/pny1jvsm1;5441mhmvsa25811<:3634ivvq
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与论述题汇总1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另: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jvzquC41yy}/5?5fqey/pny1fqi03j6;37?75>3jvor
6.[(E)资本的循环和周转(C节结尾)。]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四十六卷但是,如果说这样一来,资本作为流通的整体,是流动资本,是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那么资本在每个阶段上,就是处在一种规定性上,表现为被束缚在特殊形态中的东西,这种特殊形态是对作为整个运动主体的资本的否定。所以资本在每个阶段上,都是对作为各种转化的主体的它自身的否定。非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本来意义的jvzq<84yyy4837hp1462386349577=5420yivvq
7.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终极答案版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2.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23.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 ) A.生产资本; B.货币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7f:<88;;8/j}rn
8.2011年4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答案1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是(C)6-106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www.zikaos w.com 11.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B)7-120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7-131 jvzquC41yy}/|rpcqu}/ew4pgyy0::970jznn
9.2022年省考行测常识之《资本的划分》公务员考试网【解析】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V),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就是不变资本(C)。A项错误,如果想选A项,题干应该改为“把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因此,选择C选项。jvzquC41yy}/j~fvw0ipo872445149<146=239<0jvsm
10.企业市场运营范文实业资本运营是指企业运用资本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之中,以形成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能力的资本运作方式。实业资本运营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本方式,也是实施其他资本运营的基础。产权资本运营是指以产权为对象,通过收购或出让产权而进行的资本运营,其经营的方式是产权交易。所谓的金融资本运营,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为对象而进行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2;9/j}rn
11.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范文导语:在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息,企业主收入,地租,三位一体公式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6496:7mvon
12.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大全11篇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相继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特点;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625;3jvor
13.资本的运行新浪教育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的价值转移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形式(如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周转方式是根据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出售而逐步收回的。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中始终保持原有形态,一般待全部失效后才需要实物jvzquC41gf{/ursc0eun0ls1n1812=233/681kf;26;:0|mvon
14.辅助内容第一章公司理财导论第二章会计报表与现金流量第三章2.固定资产的变动额 固定资产变动额(资本性支出)=期末固定资产净额-期初固定资产净额+折旧 3.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本变动额=两个年度净营运资本的差额 4.企业总现金流出分为两个部分: 向债权人支付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利息-(期末长期债务-期初长期债务) jvzquC41zwkrk~3eqo56:96666:3286:33917>6
15.2018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及答案之剩余价值论根据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故B项不选。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的过程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只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故C不选。 15.【答案】C 【考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jvzquC41yy}/mjt{cp9777hp1|nfppjk1sppr43268277mvon
16.2022新疆事业单位公基备考知识:经济新疆公务员考试网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指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流动资本。 jvzquC41zl4iwjyw0eun1;5431735:4379<:9=3jvor
17.中国地质大学2102年2月课程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模拟题及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4.在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是(D)。 jvzq<84uf0vnxt0eqs0pnygfw5{{8=328>4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