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吉**(实名认证)
IP属地:贵州
下载本文档
1、潜山油气藏类型及储层特征课件潜山油气藏类型及储层特征课件一、潜山概念及成因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三、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四、潜山内幕油气藏五、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难点报告提纲一、潜山概念及成因报告提纲一、潜山概念及成因1 概念 “潜山”或“古潜山”一词诞生已近100年历史,早期理解为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己经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其英文表述为“Buried Hill”或“Ancient Buried Hill”。 1922年赛德尼鲍尔斯(Sidney Powers)于美国经济地质学发表的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一文就提及“潜山(Buried Hill)”一词。 后来, AJ.莱复生就在其专
2、著石油地质学中引用“潜山”,并对潜山的内涵进行了诠释,认为潜山原意指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已经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来被新地层覆盖埋藏而变成了潜伏山。一、潜山概念及成因1 概念一、潜山概念及成因1 概念 1982年以范泰雍为首编写的潜山油气藏对“潜山”概念进行了扩展,其不仅指“古潜山”,还包括“后成潜山”,认为凡是现今被不整合埋藏在年轻盖层之下,属于盆地基底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而不论其成因如何和形成时期的早晚。2 潜山的成因 基底岩石 构造抬升 风化、剥蚀(大气水淋滤等) 下降接受沉积 潜山圈闭 油气通过断层和不整合运移到潜山圈闭中并聚集成藏,可形成成“新生古储”型和“古生古储”型潜山油气藏。
3、 一、潜山概念及成因1 概念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潜山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古潜山进行过研究分类,命名体系复杂繁多:按古潜山埋藏时代划分为:低古潜山和高古潜山按古潜山成因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一拉张型;侵蚀型。按古潜山形态划分为:块断山;断块山;滑脱山;残丘山。按古潜山内幕结构划分为内幕单斜;内幕褶皱等。 各种分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有效地指导了古潜山油气藏勘。 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潜山的分类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2 具体实例 实例一 冀中坳陷(主要为碳酸盐岩型潜山)冀中坳陷潜山的分类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2 具体实例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
4、型归纳起来,主要4 种类型的潜山带:1) 中央洼槽潜山带:位于凹陷中心的较高部位, 两侧下陷而形成相对隆起带。冀中坳陷主要潜山类型。2) 断阶潜山带:分布在翘倾断块断层下降盘的一侧, 由于拉张和重力滑动两种应力的作用, 在主断层的下降盘产生断阶和翘倾断块。3) 斜坡潜山带:斜坡带被反向断层切割,使基岩块体翘倾,在断棱部位形成潜山。4) 凸起潜山带:凸起上由于基岩块体剧烈翘倾, 抬升过高, 遭受强烈剥蚀后, 而残留一些残丘。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4 种类型的潜山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两种冀中坳陷常见的组合方式冀中坳陷油气藏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单断式潜山油气藏 以任丘
5、潜山为代表,任丘潜山为位于饶阳凹陷的中央隆起带上的反向式单断潜山。任西断层是控制潜山形成的基岩断层,造成大套生油岩侧向直接与古潜山断面接触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两种冀中坳陷常见的组合方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 单断式潜山油气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2)斜坡型潜山油气藏整体为一斜坡型潜山油气藏,苏2井为断垒潜山油气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2)斜坡型潜山油气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3) 断阶式潜山油气藏4) 侵蚀型潜山油气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3) 断阶式潜山油气藏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实例二 辽河坳陷(非碳
6、酸盐岩型潜山分类)辽河坳陷潜山类型(依照潜山内幕划分为四类8 型) 拉张作用形成的内幕单斜块断山、内幕单斜断块、内幕单斜滑脱山、挤压拉张作用形成内幕褶皱块断山、内幕褶皱断块山、内幕褶皱滑脱山、侵蚀作用形成内幕单斜残丘山、内幕褶皱残丘山。 二、潜山分类及潜山油气藏的类型实例二 辽河坳陷(非碳酸盐岩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主要特征为非均质性,生产中表现为: 在同一圈闭高点的预探井高产后, 在其周边布的评价井为低产井或干井。造成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古基岩遭风化形成风化壳以后, 上覆地层沉积时对风化壳及基岩储层内缝洞的影响。主要因素有:( 1) 古
7、物源和地貌。虽然风化、剥失的最终取向是对古地的夷平作用, 但由于古地貌和古海域分布本身的不均匀性, 加上强烈的构造变动。风化壳表现为高低不平的地貌格局, 这种海拔差异为物源的分布和流向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 古地貌的高低不平, 一些低洼被水淹没的区域仍然在接受沉积, 这本身就会造成风化壳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 2) 古环境和水动力。 海水频繁将深海泥携带于海岸风化壳面上沉积而导致非均质; 另外,海侵、海退使溶于基岩缝洞水中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碳酸岩溶解或沉淀, 造成缝
8、洞的溶解与充填也会增加非均质性。潮水起落时, 潮道间的沙泥混合坪与潮道之间的物性差异也是造成风化壳剥蚀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 3) 上覆岩层的压实作用。压实作用其实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造成部分缝洞坍塌、堵塞和孔间隔阻, 致使压实减缝减孔,这是主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缝洞水的流动又产生一部分溶洞。在这一减一增的过程中增加了风化壳的非均质性。 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4) 形成风化壳期间原油遭氧化形成的稠油和古沥青。 流体( 油气) 发生外溢或被氧化, 形成的稠油和古沥青对风化壳储集空间产生了严重的
9、影响。具体表现两方面:一是稠油和古沥青占据的储集空间是较好的空间; 二是古沥青和稠油粘度大, 不易流动, 从而在风化壳的较高部位阻断了储集空间的区域连通性, 增加了该区储层非均质性。 ( 5) 基岩的不同性质。基岩不同,抗风化强度不同,也会导致储集层在平面分布上产生非均质性。 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风化壳型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内幕型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内幕型储层的主要特征以为储层的非均质性,但是其控制因素与风化壳型储层控制因素有所不同,虽然古物源和地貌,古环境和水动力,上覆岩层的压实作用等因素也同样会影响内幕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但是就影响程度来说,储集层岩
10、性,构造作用及胶结作用,风化淋滤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岩溶作用等成岩作用对内幕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更明显。(具体在第四节讲到) 三、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内幕型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四、潜山内幕油气藏潜山内幕油气藏 潜山内幕油气藏泛指以远离潜山顶部不整合面、垂向上与潜山顶部不整合型储集系统之间往往存在非渗透层或差渗透层的潜山内幕型储集系统为储层的油气藏, 可以分为潜山内幕岩性型、裂缝型、不整合型油气藏。油气运移和供给主要依赖于断面与烃源岩接触的渗透层及潜山内部不整合面。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潜山内幕油气藏四、潜山内幕油气藏 潜山内幕不整合型油气藏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四、潜山内幕油气藏 潜山内幕裂缝
11、型油气藏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四、潜山内幕油气藏 潜山内幕裂缝型油气藏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储层 该油田潜山内幕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 其储集性能与岩性、岩溶及裂缝有关。1 岩性与岩溶 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 原生孔隙残存无几, 储集空间主要是成岩后各种改造作用形成的。主要作用包括:A 白云石化作用 方解石转变为白云石, 晶体体积缩小12%13% , 晶间孔隙发育,
12、喉道短而宽,连通好, 储集性能也好。B 构造运动及风化淋漓作用 华北地区中奥陶世末至中石炭世前期和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储层特征中生代至早第三纪早期, 经历了两次整体抬升, 碳酸盐岩长期暴露地表, 遭受了强烈的风化与淋漓, 形成风化壳。C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的可溶岩类遇酸性水溶液易产生岩溶, 发育众多的溶蚀孔缝洞, 从而改善了储集条件。2 裂缝 沿断层裂缝岩溶水易于流动, 形成岩溶, 故裂缝发育区储集条件较好。裂缝在断层附近较发育, 且越接近断层越发育, 特别在断层交叉处更为发育。 四、潜山内幕油气藏实例南马庄油田(典型的潜山内幕油田)五、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难点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