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褶皱构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褶皱和褶皱要素、褶皱的形态、褶皱的组合、褶皱构造的成因分析。
公务员行测判断秒题36技巧,这些技巧涵盖了图形推理中的常见问题和逻辑判断中的核心考点,帮助考生们更加高效地识别问题类型、运用解题策略,从而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9地质学基础,介绍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展、板块构造、研究板块构造的地质意义等。内容丰富,要点梳理,非常值得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的历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演化历程,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公务员行测判断秒题36技巧,这些技巧涵盖了图形推理中的常见问题和逻辑判断中的核心考点,帮助考生们更加高效地识别问题类型、运用解题策略,从而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9地质学基础,介绍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展、板块构造、研究板块构造的地质意义等。内容丰富,要点梳理,非常值得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的历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演化历程,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7.2褶皱构造
褶皱和褶皱要素
褶皱的一般概念
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岩石层面或其他构造面发生连续弯曲变形现象
背斜:核部地层较老、两侧地层较新、向新地层方向凸起的褶皱
向斜:核部地层较新、两侧地层较老、向老地层方向凸起的褶皱
褶皱要素
描述褶皱形态、反映褶皱几何特征和几何组成的各种要素
核部
褶皱中心部位的岩石或岩层
翼部
核部两侧的岩石或岩层
顶角大于120°,平缓褶皱
顶角120-70°,开阔褶皱
顶角70-30°,中常褶皱
顶角30-5°,紧闭褶皱
顶角小于5°,等斜褶皱
转折端
褶皱从一翼到另一翼过渡的转折部位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褶皱
枢纽
褶皱中同一岩层面弯曲转折端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枢纽水平:水平褶皱
枢纽倾斜:倾伏褶皱
枢纽直立:直(倾)竖褶皱
枢纽波状起伏:波状褶皱
轴面
包含褶皱核部中心和褶皱中各弯曲岩层枢纽的面
轴面直立:直立褶皱(两翼层序正常、翼角相等)
扇形褶皱(两翼层序均倒装)
枢纽直立:直(倾)竖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地层层序正常、翼角不等::斜歪褶皱
一翼地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倒转:倒转褶皱
轴面水平:平卧褶皱
轴面水平弯曲:翻卷褶皱
轴线
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长宽比10:1,线状褶皱
长宽比10:1-5:1,长轴褶皱
长宽比5:1-2:1,短轴褶皱
长宽比2:1,等轴褶皱
轴迹
除轴线和枢纽外,轴面与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脊和槽,脊线和槽线
背斜或背形在同一褶皱面的最高点称为脊,向斜或向形在同一褶皱面的最低点称为槽;同一褶皱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槽的连线称为槽线。
褶皱的形态
褶皱的平面形态
褶皱的出路形态受地形影响很大
褶皱的不同位态造成的结果不同,特别是斜卧褶皱
褶皱的剖面褶皱
铅直剖面是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剖面
正交剖面是与褶皱枢纽垂直的剖面
直立水平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80-90°,枢纽倾伏角0-10°;即轴面近于直立而枢纽近于水平的褶皱
直立倾伏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80-90°,枢纽倾伏角10-70°;即轴面近于直立而枢纽明显倾斜的褶皱
倾竖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80-90°,枢纽倾伏角70-90°;即轴面枢纽均近于直立的褶皱
斜歪水平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0-10°;即轴面倾斜而枢纽近于水平的褶皱
斜歪倾伏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10-70°,但两者倾向近于正交;即轴面枢纽均倾斜,而倾向不同的褶皱
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0-20°,即轴面和枢纽均近水平的褶皱
斜卧褶皱
褶皱的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均为20-70°;枢纽在侧伏角为70-90°,但两者倾向近于平行,即轴面和枢纽均倾斜,且倾向相同的褶皱。
按褶皱层厚度及相互关系
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同心褶皱)
相似褶皱(顶厚褶皱)
顶薄褶皱
不协调褶皱
特殊褶皱类型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沉积成岩的同时形成的褶皱
鞘褶皱:形态类似刀鞘的一种褶皱,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构造之一
叠加褶皱: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所形成的褶皱
褶皱的组合
复背斜和复向斜
由一系列线状褶皱组成的规模更大的背斜或向斜
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
由紧闭背斜和平缓开阔向斜组成的褶皱组合,隔挡式褶皱
由紧闭向斜和平缓开阔背斜组成的褶皱组合,隔槽式褶皱
雁行式褶皱
轴线呈斜列分布的一系列短轴褶皱组合
褶皱构造的成因分析
褶皱形成的经典模式
前三种又称纵弯褶皱作用和主动褶皱,后一种称被动褶皱
弯曲褶皱作用
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岩层发生像平板梁一样的弯曲
弯滑褶皱作用
在侧向挤压力作用下,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褶皱的作用
弯流褶皱作用
在侧向应力作用下,岩层弯曲时无明显滑动面,而主要呈现为塑性物质的流动
剪切褶皱作用
沿着与褶皱层斜交的密集面剪切而形成褶皱的作用
褶皱形成的实验模式
第一,褶皱层的厚度在变形中不断改变;
第二,天然褶皱通常是包含多个岩层的岩系,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厚度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