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

顶拱切向拉应力。当有近水平方向的软弱结构面发育,岩体在垂直方向的抗拉强度很低时,往往造成顶拱的塌落。

2)劈裂

出现在有较大切向压应力集中的边壁附近。过大的切向压应力往往使围岩表部发生一系列平行于洞壁的破裂,将洞壁岩体切割成为板状结构。当切向压应力大于劈裂岩板的抗弯折强度时,裂板可能被压弯、折断。较严重的部位可见明显的折断并伴有围岩内鼓现象。

3)剪切滑动或破坏

在厚层状或块体状结构的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时,在切向压应力集中较高,且有斜向断裂发育的没顶或洞壁部位往往发生剪切滑动类型的破坏,这是因为在这些部位沿断裂面作用的剪应力一般比较高,而正应力却比较小,故沿断裂面作用的剪应力往往会超过其抗剪强度,引起沿断裂面的剪切滑动。另外,围岩表部的应力集中有时还会使围岩发生局部的剪切破坏,造成顶拱坍塌或边墙失稳。

4)岩爆

岩爆是围岩的一种剧烈的脆性破坏,岩爆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高储能体的存在,且其应力接近于岩体强度是岩爆产生的内因;某附加荷载的触发则是其产生的外因。就内因来看,具有储能能力的高强度、块体状或厚层状的脆性岩体,就是围岩内的高储能体,岩爆往往也就发生在这些部位。

从岩爆产生的外因方面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机械开挖、爆破以及围岩局部破裂所造成的弹性振荡;

二是开挖的迅速推进或累进性破坏所引起的应力突然向某些部位的集中。

5)弯折内鼓

在层状特别是在薄层状岩中开挖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弯折内鼓。从力学机制来看,这类变形破坏主要是卸荷回弹和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切向压应力超过薄层状岩层的抗弯折强度所造成的。但在水平产状岩层中开挖大跨度的洞室时,顶拱处的弯折内鼓变形也可能只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由卸荷回弹和应力集中所造成的这类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初始应力较高的岩体内。

2.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1)塑性挤出

洞室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塑性围岩的屈服强度时,软弱的塑性物质就会沿最大应力梯度方向向消除了阻力的自由空间挤出。易于被挤出的岩体,主要是那些固结程度差、富含泥质的软弱岩层,以及挤压破碎或风化破碎的岩体。

2)膨胀内鼓

膨胀变形有吸水膨胀和减压膨胀两类不同的机制。

易于吸水膨胀的岩层发生强烈的膨胀变形。这类膨胀变形显然是与围岩内部的水分重分布相联系的。

开挖后暴露于表部的这类岩体有时也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膨胀。

遇水后易于强烈膨胀的岩石主要有富含粘土矿物(特别是蒙脱石)的塑性岩石和硬石膏。

3)塑流涌出和坍塌

涌流是松散破碎物质和高压水一起呈泥浆状突然涌入洞中的现象,多发生在开挖揭穿了饱水断裂破碎带的部位。严重的涌流往往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

坍塌是松散破碎岩石的重力作用下自由垮落的现象,多发生在洞体通过断层破碎带或风化破碎岩体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于可能发生的这类现象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往往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3.围岩变形破坏的累进性发展

大量的实践表明,地下工程围岩的变形破坏通常是累进性发展的。累进性变形破坏的过程常表现为侧向与垂直向相互交替发生、互为因果,形成连锁反应。

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累进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主要取决于下述三方面因素:

①原岩应力的方向及大小;

②地下洞室的形状和尺寸;

③岩体结构及其强度。

,时长00:59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10人已点赞

全部回复(2)

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累进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主要取决于下述三方面因素:

①原岩应力的方向及大小;

②地下洞室的形状和尺寸;

③岩体结构及其强度。

看一下。。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主题

回复

结构资料库

41.27 万条内容 · 4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1.山岩压力概述 在岩体内开挖洞室以后,岩体的原始平衡状态被破坏,发生应力重分布。随着应力的重分布,围岩不断变形并向着洞室逐渐位移。一些强度较低的岩石由于应力达到强度的极限值而可能破坏,产生裂缝或剪切变位,破坏了岩石的重力作用下甚至大量塌落,造成所谓“冒顶”现象, 特别是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育的岩石更为显著。 在水工建设中,把由于洞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而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山岩压力,有的称为“地层压力”,“围岩压力”,“地压”,“岩石压力”

THE END
0.失效、失效分类、失效和破坏、材料失效理论:最大主应力理论、最大失效与破坏的区别在于失效是功能上的损失,而破坏是物理上的断裂。材料失效理论包括兰金理论、特雷斯卡理论、冯·米塞斯理论、库仑-莫尔理论和修正莫尔理论。文章还涉及了煤岩体失效的类型、机理和防治措施,强调了煤岩体失效的严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编者按:当在进行岩石实验力学加载时,我们有时说试样失效了,有的时候说jvzquC41yy}/hjsi|jkozrz0eqs0rxxv13722B5861
1.岩体力学第五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ppt岩体力学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ppt,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中的某些块体在自重作用下向洞内滑移。作用在支护衬砌上的压力就是这些滑体的重量或其分量。 步骤: 找出结构面的组合形式及其与洞轴线的关系。 确定围岩中可能不稳定楔形体(或分离体)的位置和形状。 确定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4B4357815@>;0unuo
2.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损伤破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摘要】: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破坏以及稳定性问题一直是设计、施工人员以及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大量的隧道工程实践表明,围岩岩体的破坏失稳过程,就是岩体在开挖荷载作用下其损伤随时间发展的渐进破坏过程。因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648.396344=86A3jvo
3.岩体力学论文17篇在施工中要加强岩体性状的监测,及时分析和判断,调整、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安全。尤其是隧洞施工支护,要根据发现的新情况及时修改设计,即采取“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既要确保工程安全,又不能造成浪费。 (8)利用已建工程进行类比确定岩体力学参数是我们常用的方法。jvzquC41yy}/z~jujw4dqv4hcp}fp872:9?/j}rn
4.张开度影响的裂隙体破断机制探讨期刊为探索压缩条件下张开裂隙模型的破断力学机制,基于弹性力学椭圆孔渐进应力场环境,结合应力叠加原理,分析了渐进应力场中法向压应力和横向压应力对孔口应力集中现象的贡献,给出了任意倾角椭圆型裂纹孔口环向集中应力的表达式,然后对试验过程中水平展布预制裂隙微裂纹发育特征与破断屈服过程的力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vmdzk723;7129=
5.国有煤矿矿长培训考试试题综合试题考试试题矿业学院(一)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首先开采保护层。有条件的矿井,也可以将软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二)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综合比较分析,择优开采保护效果最好jvzquC41yy}/otfs0qxh1qyon1813:4341891:66649/uqyon
6.追踪主题:015裂隙岩体渗流文献导读: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分析断裂岩体在水突入过程中的水力-机械耦合行为,以提高对岩体渗流和破坏机制的理解。[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DDA方法建立了水力-机械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下裂隙岩体的渗流特性和变形行为。实验结合了现场监测数据,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jvzquC41yy}/f~tejcth{jsvw0ipo8npfg~/rquAo?gsvrhng(g>fnyckny'exsvgpz`kmB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