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认证主体:陈**(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1、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第第3 3章: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章: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竖向荷载水平荷载水平荷载自重、楼(屋)面活荷载自重、楼(屋)面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风荷载、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主要学习内容 3-1 风荷载及计算风荷载及计算 3-2 地震作用及计算地震作用及计算 3-3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荷载(水平荷载之一) 高、大、细、长等柔性工程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物时,就在建筑物物时,就在建筑物表面产生表面产生压力或吸力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作

2、用,这种风力作用叫风荷载。叫风荷载。风的大小与风的大小与(1)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2)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藐及周围环境(3)建筑本身的高度、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的破坏力v“森拉克”肆虐浙闽 防波堤被冲垮百米 2003 七月 28 12:43 由于16号“森拉克”台风的袭击,投资1.2亿元、总长达1837米的玉环县坎门渔港防波堤遭受严重的损坏。渔港西堤被巨浪冲垮2个缺口,造成防波堤砌面下滑,总长达100多米。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公安、边防、民兵应急分队和群众及时进行抢修,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的破坏力高层

3、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的破坏力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的破坏力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的破坏力广州大道南一栋五层厂房近1000平方米的2块铁皮被卷起后砸中附近五金厂,100多名工人侥幸逃过大难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荷载的特点 风力作用与建筑物外形有直接关系,圆形与正方形受到的风力较合理 风力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处于高层建筑群中的高层建筑,有时会出现受力更为不利的情况 风力作用具有静力、动力两重性质。 风力在建筑物表面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角区和建筑物内收的局部区域,会产生较大的风力。 与地震作用相比,风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更接

4、近于静力,但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出现较大风力的次数较多。 由于有较长期的气象观测,大风的重现期很短,所以风力大小的估计比地震作用大小的估计较为可靠。而且抗风设计具有较大的可靠性。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3-1 风荷载风荷载1、高层建筑风荷载的特点、高层建筑风荷载的特点 风荷载与建筑物的外形(高度、平面和体形)直接风荷载与建筑物的外形(高度、平面和体形)直接有关,也与周围环境(街区、周围建筑群)有很大有关,也与周围环境(街区、周围建筑群)有很大关系。关系。 高层建筑外表面各部分的风压很不均匀。高层建筑外表面各部分的风压很不均匀。1q2q迎风面迎风面压力压力背风面背风面吸力吸力浮力浮力因此

5、,高层建因此,高层建筑中一般不设筑中一般不设外伸构件。外伸构件。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要考虑风的动力作用要考虑风的动力作用风振风振 层数少的建筑物,层数少的建筑物,刚度大、自振周期短、刚度大、自振周期短、风荷载产生的振动也小风荷载产生的振动也小,设计中只需考,设计中只需考虑风压的影响,而不考虑风振;虑风压的影响,而不考虑风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刚度小、自振周期长、风的刚度小、自振周期长、风的动力作用明显动力作用明显。在工程设计中是通过风振系数在工程设计中是通过风振系数 来考来考虑风的动力作用的。虑风的动力作用的。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平均风压与波动风压图平均风

6、压与波动风压图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ZzZ1z振型系数振型系数脉动增大系数,按下表采用:脉动增大系数,按下表采用: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下表采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下表采用:脉动影响系数脉动影响系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规中规定:定: 当建筑物高度当建筑物高度30m、高宽比、高宽比1.5时,考虑风振时,考虑风振系数:系数:按照不同的地面粗糙度按照不同的地面粗糙度A类地形、类地形、 B类地形、类地形、 C类地类地形和形和D类地形取值。见类地形取值。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程(JGJ3-2002)中的

7、规定。中的规定。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T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NT)1 .008.0(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NT)08.006.0(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NT05.0结构层数结构层数0基本风压,按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荷载规范中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采用。用。)/(2mkN地面粗糙度为地面粗糙度为B类地区脉动增大系数类地区脉动增大系数注:对地面粗糙度为注:对地面粗糙度为A类、类、C类和类和D类地区应按当地基本风压分别乘以类地区应按当地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0.62和和0.32后代后代入入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

8、荷载与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规定中规定把地面粗糙度分为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三类:三类:A类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及沙漠地区;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及沙漠地区;B类类是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是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及大城市的郊区;中小城镇及大城市的郊区;C类类指由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指由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D类类指由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指由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地面粗糙度类别AB CD51.171.000.

9、740.62151.521.140.740.62502.031.671.250.843003.122.972.752.45风风压压高高度度变变化化系系数数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速随高度的变化风速随高度的变化24. 010379. 1zAZ32. 010000. 1zBZ44. 010616. 0zCZ60. 010318. 0zD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2、风荷载、风荷载0Zs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160020v由空旷平坦地面,离地由空旷平坦地面,离地10m统计的重现期统计的重现期为为50年年(或或100年)的年)的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计算分钟平

10、均最大风速计算所得。可查荷载规范,但不得小于所得。可查荷载规范,但不得小于0.3KN/m2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风荷载作用面积 :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1. 基本计算公式2. 计算参数 基本风压值 体型系数 高度变化系数 风载作用面积 风振系数0wzszkzs0wzLHHLA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n 总风荷载总风荷载n 对整体房屋的作用对整体房屋的作用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垂直于建筑物表面 各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各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 : 可采用矢量和计

11、算可采用矢量和计算 并简化为沿房屋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并简化为沿房屋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 即即 作用在承力面上的作用在承力面上的 倒梯形或倒三角形荷载倒梯形或倒三角形荷载 均布荷载均布荷载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 房屋的水平力示意图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0.8-0.7-0.7-0.5+0.8+0.4+0.4-0.7-0.7-0.5-0.5-0.5+0.8-0.500-0.5-0.5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局部风荷载局部风荷载 局部增大体型系数局部增大体型系数n 檐口檐口 、雨蓬、雨蓬 、遮阳板等水平构件,、遮阳板等水平构件, 局部上浮局部上浮 n

12、玻璃幕墙玻璃幕墙 另行标准另行标准n 平面形状不规则平面形状不规则 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 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2smH200mH150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例 已知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38层,层,123.5m高,位于城市郊区高,位于城市郊区类场地,基本风压类场地,基本风压2/77. 0mkN,已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已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1.9s。(墙厚墙厚300mm)求:在横向风荷载作用下一层底的剪力及倾覆力矩求:在横向风荷载作用下一层底的剪力及倾覆力矩 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为简化计算

14、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111.2m86.5m61.7m36.9m12.25m24.5m24.8m24.8m24.8m24.6m123.5m脉动影响系数:脉动影响系数:53. 0脉动增大系数:脉动增大系数:58. 1,78. 29 . 177. 0220T各高度处风振系数:各高度处风振系数:ZiZzZ 1333. 116. 253. 058. 186. 01281. 10 . 253. 058. 167. 01177. 179. 153. 058. 138. 01095. 15 . 153. 058. 117. 01016. 106. 153. 058. 10

15、2. 0154321ZZZZZ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5)各段风载标准值各段风载标准值(6)求各段风载集中标准值求各段风载集中标准值mB5045 .12各分段间风载集中标准值:各分段间风载集中标准值:kiiiwhBP(B受风宽度)受风宽度)2524232221/882. 277. 016. 23 . 1333. 1/565. 277. 000. 23 . 1281. 1/109. 277. 079. 13 . 1177. 1/644. 177. 050. 13 . 1095. 1/078. 177. 006. 13 . 1016. 1mkNwmkNwmkNwmkNwmkNwkkk

16、kkkNPkNPkNPkNPkNP3544882. 26 .24503180565. 28 .24502615109. 28 .24502038644. 18 .24501320078. 15 .245054321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7)基底剪力:基底剪力:kNPVi1269735443180261520381320基底弯矩:基底弯矩:mkNhPMii8570282 .11135445 .8631807 .6126159 .36203825.121320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3-2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1、地震作用地震作用 抗震设计时,结构所承受的抗震设计时,结构所

17、承受的“地震力地震力”实际上是由于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实际上是由于地震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和动位移的作用,包括地震加速度、速度和动位移的作用,属于间接作用,称为用,属于间接作用,称为“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不可称为不可称为“荷载荷载”。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计算时用到地震反应谱曲线地震作用计算时用到地震反应谱曲线由由255条地震加速度纪录经计算整理得到。条地震加速度纪录经计算整理得到。gT5gT)(sTmax2max45. 0s 1 . 0max2)(TTgmax12)5(2 . 0gTTs6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2、地震影响系数地震

18、影响系数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T结构自振周期结构自振周期gT场地特征周期场地特征周期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一般情况取一般情况取0.2)2阻尼调整系数阻尼调整系数(一般情况取一般情况取1.0)衰减指数衰减指数(一般情况取一般情况取0.9)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0.10(0.15)g0.20(0.30)g0.40g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水平影响系数

19、最大值水平影响系数最大值1.400.90(1.20)0.50(0.72)0.320.16(0.24)0.08(0.12)0.049度度8度度7度度6度度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地震影响地震影响罕遇地震罕遇地震max特征周期特征周期)(sTg设计地震设计地震分组分组场地类别场地类别第一组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第三组0.350.450.650.90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和0.30g的地区的地区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1)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0、3、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我国我国抗震规范抗震规范规定:规定:抗震设计抗震设计设防烈度在设防烈度在6度以上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度以上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计算设防烈度在设防烈度在7、8、9度的建筑物;度的建筑物; 6度度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物。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物。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反应谱振型分解法反应谱振型分解法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1)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反应谱底部剪力法 对于对于重量重量、刚度刚度沿沿高度分布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比较均匀、高度、高度不超过不超过40m,以,以剪剪切变形为主切

21、变形为主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此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此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这时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这时各楼层各楼层仅取仅取一个一个自由度自由度。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eqEkGF1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数值期的水平地震影响数值jGiGnGEkFiFnnFFjHiHeq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单质点取总重力荷单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载代表值; 多质点取总重力荷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载代表值的85%。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总重力

22、荷载代表值:njjEGG1建筑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建筑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恒荷载、恒荷载取取100%2、雪荷载、雪荷载取取50%3、楼面活荷载、楼面活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0%;按;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室、库房取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室、库房取80%,一般民用建筑取,一般民用建筑取50%。4、屋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不考虑不考虑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EeqGG85. 0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例1:某三层框架的结构计算简图及恒载图、活载图如图所示。:某三层框架的结构计算简图及恒载

23、图、活载图如图所示。按按8度设防,第一组,度设防,第一组,类场地土。两跨梁的总长为类场地土。两跨梁的总长为12m。均。均布荷载的单位为布荷载的单位为 ,集中荷载的单位为,集中荷载的单位为要求:计算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要求:计算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mkN /kN5090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解:解:1、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kNG670)603100125(5 . 080502100212101kNGG67012kNG441)6025090124(0 . 0100502658012832、计算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总重

24、力荷载代表值 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EGeqGkNGGniiE17814416706701kNGGEeq85.1513178185. 085. 0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1 (1nEknjjjiiiFHGHGF),.2 , 1(nj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EknnFF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sTg35. 055. 035. 055. 0gTT4 . 1107.

25、008. 01T01. 008. 01T02. 008. 01TgTT4 . 110 . 01T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结构基本自振周期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均匀的结构。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突然变小,将产生鞭稍效应鞭稍效应,使其地震反应特别强,使其地震反应特别强烈。为简化计算,烈。为简化计算,抗震规范抗震规范提出,当计算这类提出,当计算这类小建筑的地

26、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增大系数增大系数3,此,此增大部分不再向下传递。增大部分不再向下传递。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意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抗震验算时,结构任意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nijjEkiGVEkiV第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剪力。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剪力系数,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的增大系数。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

27、用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值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值类别类别7度度8度度9度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期小于3.5s的结构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的结构构0.012(0.018)0.024(0.032)0.040注:注:1、基本周期介于、基本周期介于3.5s和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和0.30g的地区。的地区。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5层砌体房屋模型层砌体房屋模型1:4模拟

28、地震振动台试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例2:某工程为某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梁柱现浇,楼板预层框架结构,梁柱现浇,楼板预制,设防烈度为制,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场地为度,第一组,场地为类场地类场地土,特征周期为土,特征周期为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大值为 ,现已计算出结构自振周期,现已计算出结构自振周期为为 ,集中在楼盖和屋盖的恒载为顶层,集中在楼盖和屋盖的恒载为顶层5400kN,2-7层层5000kN,底层,底层6000kN,活载为,活载为1-7层层1000kN,顶层雪荷载,顶层雪荷载600kN 。要求: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

29、标准要求: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地震剪力标准值。值与地震剪力标准值。sTg4 . 008. 0maxsT562. 01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7m7m4m7x3m=21miGEkFiFiH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解:解:1、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去全部恒载,代表值去全部恒载,50%活载,因而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活载,因而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为:顶层:顶层:kNG5700600%505400827层:层:kNG55001000%50500072底层:底层:kNG65001000%

30、5060001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kNGGiE4520065006660057002、总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总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0589. 008. 0)562. 04 . 0()(9 . 0max9 . 011TT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kNGGEeq384205420085. 085. 0由于由于4 . 0562. 01gTT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sTmax2max45. 0s 1 . 0gT5gTmax2)(TTgmax12)5(2 . 0gTTs6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31、3、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由于由于56. 04 . 04 . 14 . 1562. 01gTT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作用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作用,055. 001. 0562. 008. 001. 008. 01Tn所以,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所以,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kNFFEknn39.1243 .2263055. 0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各楼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为:)1 (1nEknjjjiiiFHGHGF),.2 , 1(nj 4、计算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计算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kNGFeqEk3 .2263384200589. 01总地震作用标

32、准值为:总地震作用标准值为: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xg(t)xi(t)a1iajiani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将质量集中在楼层位置,n个楼层为n个质点,具有n个振型。 首先分别计算每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剪力、弯矩、轴力、位移),然后再进行内力和位移的振型组合。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相应于相应于j 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jjix- j- j振型振型i 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j- j- 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iG- i- 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33、。m1m2mi11F12FiF1nF121F22FiF2nF21 jF2jFjiFjnF1nF2nFniFnnF1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2振型j振型n振型ijjijjiGxF-体系体系j j振型振型i i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单自由度体系的计算方法相同211nnjijiijiiiG xG x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效应(弯矩、位移等)地震作用效应(弯矩、位移等)mjjEKSS12jS-j-j振型地震作用振型地震作用产生的地震效应;产生的地震效应;m -选取振型数选取振型数2.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

34、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如剪力、弯矩、轴力、位移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步骤(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地震作用(5)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6)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

35、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400.90(1.20)0.50(0.72)0.28罕遇地震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多遇地震 9 8 7 6地震影响地震影响烈度烈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

36、比为0.050.05)查表得查表得16.0max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s)0.90 0.65 0.450.35第三组第三组0.75 0.55 0.400.30第二组第二组0.65 0.45 0.35 0.25第一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场地类别s4.0gT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sT0 1 . 0gTgT50 . 6max2max45. 0max2)(TTgmax12)5(2 . 0gTT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

37、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查表得查表得16.0maxs4.0gT第一振型第一振型ggTTT51max21)(TTg139.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gTT2s1.016.0max22第三振型第

38、三振型gTT 3s1.016.0max2363 . 005. 09 . 06 . 108. 005. 012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39、.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第一振型第一振型31213111/iiiiiixmxm363.11180667.0270334.02701180667.0270334.0270222第二振型第二振型31223122/iiiiiixmxm428.01180)666.0(270)667.0(2701180)666.0(270)667.0(270222第三振型第三振型31233133/iiiiiixm

40、xm063. 01180)035. 3(270019. 42701180)035. 3(270019. 4270222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

41、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ijjijjiGxFkN4 .1678 .9270334.0363.1139.011F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4 .3348 .9270667.0363.1139.012FkN2 .3348 .9180000.1363.1139.013FkN4 .1

42、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

43、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ijjijjiGxFkN4 .1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9 .1208 .9270)667.0()428.0(16.021F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7 .1208 .9270)666.0()428.0(16.022FkN8 .1208 .9180000.1)428.0(16.023F

44、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

45、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ijjijjiGxFkN4 .1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2 .1078 .9270019.4063.016.031F第三振型第三振型kN9 .808 .9270)035.3(063.016.032FkN8

46、 .178 .9180000.1063.016.033FkN8 .17kN9 .80kN2 .107第三振型第三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47、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kN4 .1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8 .17kN9 .80kN2 .107第三振型第三振型(5 5)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计算各振型的地

48、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362 .3344 .3344 .16711VkN6 .6682 .3344 .33412VkN2 .33413V2.3346.6688361 1振型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

49、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kN4 .1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8 .17kN9 .80kN2 .

50、107第三振型第三振型(5 5)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2.3346.6688361 1振型振型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8 .1208 .1207 .1209 .12021VkN1 .08 .1207 .12022V8 .12023V8 .1201 .08 .1202 2振型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

51、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kN4 .167kN4 .334kN2

52、.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8 .17kN9 .80kN2 .107第三振型第三振型(5 5)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2.3346.6688361 1振型振型8 .1201 .08 .1202 2振型振型第三振型第三振型kN1 .448 .179 .802 .10731VkN1 .638 .179 .8032VkN8 .1733V8 .171 .631 .443 3振型振型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例: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例:试用振型分解反

53、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8 8度,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m2701tm2702tm1803MN/m2451KMN/m1952KMN/m983K解:解:(1 1)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求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000.1667.0334.01X 000. 1666. 0667. 02X 000. 1035. 3019. 43Xs467.01Ts208.02Ts134.03T(2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139.0116.0216.03(3 3)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计算各振型

54、的振型参与系数363.11428.02063. 03(4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地震作用)计算各振型各楼层地震作用kN4 .167kN4 .334kN2 .334第一振型第一振型kN8 .120kN7 .120kN9 .120第二振型第二振型kN8 .17kN9 .80kN2 .107第三振型第三振型(5 5)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2.3346.6688361 1振型振型8 .1201 .08 .1202 2振型振型8 .171 .631 .443 3振型振型(6 6)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kN8.8452312212111VVVVk

55、N6.6712322222122VVVVkN8.3352332232133VVVV8.3356.6718.845组合后各层地震剪力组合后各层地震剪力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2)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 震害和理论分析表明,在高震害和理论分析表明,在高烈度区,竖向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烈度区,竖向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大跨结构等的影筑、高耸结构及大跨结构等的影响是显著的。响是显著的。 在在9度区的高层建筑度区的高层建筑,结构总,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56、为:jGiGnGEvkFviFvnFjHiHeqvEvkGFmax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楼层的竖向地震效应为楼层的竖向地震效应为:(再乘以增大系数(再乘以增大系数1.5)EvknjjjiiviFHGHGF1),.2 , 1(nj maxv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eq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总重力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荷载代表值的75%。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4、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直接从结构自由振动的方程组中求

57、解(精度高、直接从结构自由振动的方程组中求解(精度高、工作量大);工作量大); 实用近似计算方法实用近似计算方法(荷载规范中的附录荷载规范中的附录E);); 对已有建筑进行自振周期实测得出的经验统计公对已有建筑进行自振周期实测得出的经验统计公式(我国采用脉动或激振动经大量统计回归得到式(我国采用脉动或激振动经大量统计回归得到的公式)。的公式)。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度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度为25m50m、剪力、剪力墙间距为墙间距为6m左右):左右):4)钢结构:)钢结构:3)钢筋混凝土框架

58、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NT)10. 008. 0(1N建筑层数建筑层数NT06. 01横NT05. 01纵NT)08. 006. 0(1NT10. 01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5、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规定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一般情况下,要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一般情况下,要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有斜交的结构,要分别考虑各个方向的水平地有斜交的结构,要分别考虑各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有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质

59、量和刚度有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8度、度、9度区的大跨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和度区的大跨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和高耸结构,高耸结构,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作用。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2)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对于重量、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对于重量、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简化计算;构,采用底部剪力法简化计算;

60、 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除上述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谱法;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7度和度和8度区度区、类场地高度大于类场地高度大于80 m的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8度区度区、类场地和类场地和9度区高度大于度区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宜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验算。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验算。高层建筑与抗震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3-3 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无地震作用组合时:RS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有地震作用组合时:REEERSS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构件内力设计值无地震作用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荷载效应组合.doc对于高层建筑,高规中 “ 60m以上的高层建筑 ”,即为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按高规第 5.6.4 条采用。□高层建筑 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 28m 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6 至 9 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9度抗震设置是否为 9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22:4:29914@5752642<80ujzn
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qG——幕墙玻璃单位面积重力荷载设计值; R——构件截面承载力设计值; S——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EK——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 SGk——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Sw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V——剪力设计值; ω——风荷载设计值; ω0——基本风压; ωk——风荷载标准值; jvzquC41yy}/lrfpujk:;7hqo1tfy87234671z423818:7373669:56:28287xjvor
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底层墙肢1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向组合内力设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底层墙肢1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向组合内力设计值为:M=3300kN·m,V=616kN,N=-2200kN(拉)。该底层墙肢2相应于墙肢1的反向组合内力设计值为:M=33000kN·m,V=2200kN,N=15400kN。试问,墙肢2进行截面设计时,其相应于反向地震作用的组合内力设计值M(kN·m)、V(kN)、N(kN),应取下jvzquC41yy}/rypcq0ipo8xjkvo0::>64790
3.DBJ50T393SEhK——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标准值; Y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进行外挂墙板平面外承载设计 时,应取0;进行外挂墙板平面内承载力设计时,应取 1.2;进行连接节点承载力设计时,在持久设计状况 下,当风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取1.2;当永久荷 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取1.35;在地震设计状况 下,应取1.2;当永久荷载效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33691A6622833:92326187xjvo
4.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 开本 16 开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基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图集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或执行规范规程不到位或常常出现偏差,或对规范规jvzquC41yy}/eqnpcd{jnmnpi0ipo7hp1dupm67930nuou
5.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荷载荷载工况与荷载效应组合及分项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荷载荷载工况与荷载效应组合及分项系数设计方案 1.1 荷 载 1.1.1 作用在风电机组地基基础上的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可分为三类: 1 永久荷载,如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Fzk、基础自重G1、回填土重G2等。 2 可变荷载,如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力Fxk和Fyk、水平力矩Mxk和Myk、扭矩Mzk,多遇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22>493691295472652<: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