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夏商属东夷。据《书·禹贡》赣榆属徐州,西周改属青州。春秋时期为莒领地。战国时期为楚国管辖。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归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迁吴后,为齐、楚2国争夺。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
隋唐至宋元
宋代怀仁属淮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改怀仁为赣榆。元代,县名仍为赣榆,属江北淮东道淮安路海宁。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淮安府。清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0月,滨海专署改称临沂专署,竹庭县复名赣榆,仍隶之。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于徐州专区。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划归连云港市。2014年5月,赣榆县撤县设区,为连云港市赣榆区。
位置境域
赣榆政区图
气候
地质
地层
赣榆区处于中国Ⅰ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武当—大别隆起的东延部分苏胶隆起带上。主要地层包括:上太古界东海群、上元古界石桥组、中生界白垩系、岩浆岩、新生界第四系。基底主要为晚太古代变质岩和侵入岩浆岩,出露250平方千米,其余部分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
上太古界东海群,分布于夹谷山一大吴山一卢山与摩天岭—塔山一雹神庙岭等低山丘陵、残丘中。为中深区域变质岩,厚度大于12675米,同位素年龄24.38~26.18亿年。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花岗片麻岩等。上元古界石桥组,在石桥镇东南部有零星出露,厚300余米。主要岩性为变质含砾砂岩、变质二云长石石英砂岩、含钾二长千枚岩、变质白云长石砂岩等。
岩浆岩,地表出露约80平方千米,可分为晚太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晚期两个侵入期。晚太古代侵入岩,原岩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基性一超基性岩,主要岩性为花岗片麻岩、榴辉岩、蛇纹岩等。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中酸性侵入岩,侵入东海群变质岩中。主要分布在抗日山一黑林镇—九泉山一卢山一线。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内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斑岩等。
地质构造
赣榆区的地质构造,是郯—庐大断裂的分支构造线、低次序构造线组成的联合构造形式。现已探明断裂构造线8条、褶皱构造线2条,未探明断裂构造线2条。已探明断裂构造线包括:黑林一柘汪断裂、新集一温旦头断裂、陈洪爽一西陡岭断裂、车辐山一塔山断裂、城头一大河东断裂、郭塌桥—仲官河断裂、杜沟一堰水房断裂、中村一小站断裂。褶皱构造线包括:羽山一大吴山斜背、罗阳一曾庄向斜。未探明断裂构造线为:大岭一海头断裂、岚山一云台断裂。
地形地貌
赣榆区处沂蒙山脉东南麓,东濒海州湾,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平原、沿海各占1/3,自西向东梯次布局。西部山区和部份丘陵区面积285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247平方千米,平原坡地629平方千米,沿海区面积15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62.5千米。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一般高程75米以上,少部分在35米以上,最高海拔为364.69米的大吴山。有山35座、岭61座,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10个乡镇内,覆盖物为酸性至中性风化岩、砂土和黄粘土,土层厚度0.5~1.5米左右。构造剥蚀陇岗洼地,一般高程10~35米,覆盖物为酸性至微碱性砂土、黄粘土和黑粘土,土层厚度约1~1.5米。山前河湖堆积平原,地面高程3~10米,覆盖物为中性、轻碱性砂土、黄粘土、黑粘土,厚度约20米以上。近代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覆盖物为碱性砂土、砂壤土、砂粘土和灰黑色粘土,厚度可达30米以上。海岸线南起临洪口北至荻水口,总走向北高南低,地貌特征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砂质海岸,南部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荻水口至朱蓬口间为冲刷退蚀型海岸;兴庄口至临洪口间为沉积外延性海岸;朱蓬口至兴庄口之间则是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赣榆区境内河流众多,多源自西、北部山区,东流入海州湾。境内有大小河流18条,其中跨境排洪河4条、运河1条、排涝河13条。
绣针河,又名袖珍河、获水河、汾水河,为赣榆区与日照市界河。源出莒南县五莲山东麓,在马站乡西棘荡村入境,至获水口入海,全长46千米,河道高差383米,流域面积380平方千米,已发生最大洪峰流量约2000立方米/秒。境内河长9千米,流域面积4平方千米,最大河宽约300米,行洪能力800立方米/秒。
范河(白马河),原为朱稽河之第5沟。1949~1952年,将朱稽河支流芦家河、瓦窑沟河、五里桥河、第4沟并人第5沟旧套,筑堤束水,漫滩行洪,以为干河,命名为白马河。下游又纳牛腿河,入于临洪口。1957年改为地下河,专用作农田排涝,更名为范河。范河主流源自门河乡堰水房村,全长30千米,干河长19.75千米,流域面积280平方千米,挡潮闸最大行洪能力201立方米/秒。
韩口河,又名潮口河。源出龟山东麓,至潮河口入海,长13千米,流域面积42.76平方千米,海口建有挡潮闸,最大排涝流量94.49立方米/秒。1978年开挖钱疃一大温庄平底大沟与之正交;1979年又沿204国道挖大沟与木套河相通;1993年东线调水工程竣工,与通榆河接通。
湖泊
塔山湖
赣榆区海岸处海州湾底部,南部为连云港市云台、连云两区,北部为日照市,海中有秦山东连岛、西连岛、车牛山、达山、平山6个基岩岛屿,海底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潮间带以下浅滩呈南西至北东向倾斜,平均坡降0.37%,最大水深10米,沉积物以粉砂质淤泥为主,近岸处厚约5米,随水深的增大而逐渐变薄。水深10~27米间为冲蚀平原,呈东偏北方向倾斜,平均坡降0.15%,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富含水生动物壳体碎屑,厚1~2米。冲蚀平原上密布流蚀洼地,深1~4米,宽0.4~1千米,长1~15千米,轴线与地形、潮流方向一致。水深19~22米间,有1条与地势走向垂直的砂堆链,高1~3米。临洪口外有1条陆架谷,呈南西至北东走向,与临洪河走向一致,其起点在10米等深线附近,平均谷深5~10米,深潭最大水深25米。
地下水
赣榆区地下水主要储于第四系孔隙、基岩裂隙和风化孔隙中,地下迳流方向自北西流向南东,靠降水补给。中部丘陵区裂隙较密集,部分地区有破碎带,地下水储量较大。平原坡地多在石梁河、小塔山两大水库灌区内,地下水储量较丰。
水利
赣榆区河流纵横、沟渠密布,有水库89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座、小型86座。小水库86座,总集水面积138.2平方千米,总库容534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万余公顷。21世纪初期,有些病险水库不能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汛期需提前放水,降低水位减轻水库压力,2005年,对全区4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石梁河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主坝一座,副坝两座,泄洪闸两座,灌溉输水涵闸四座,发电站一座。石梁河水库位于新沐河中游,主坝北起赣榆区大岭乡,南至东海县石梁河乡;副坝在赣榆区欢墩镇,库上游集水面积5573平方千米。
石梁河水库
小塔山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东西副坝、主坝泄洪闸、输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1959年9月建成,水库集水面积386平方千米,总库容2.8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6亿立方米。2007年12月除险加固通过竣工验收,2014年11月完成除险加固后首次安全鉴定,并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
小塔山水库
八条路水库位于龙河支流谢湖河下游,集水面积32平方千米。2009年,赣榆区实施八条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加固后总库容达2201万立方米,大坝、溢洪闸及灌溉涵洞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Ⅲ级,次要建筑物级別为Ⅳ级。防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八条路水库
土壤
全区可利用土壤分为4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33个土种。
棕壤是全区唯一的地带性土壤。粗骨棕壤亚类,包括酥石岭砂土1个土属的3个土种,分布在夹谷山、徐山、吴山、卢山等低山及其附近的岗岭中上部,高程50米以上,地形较复杂,坡度较大,砾石较多,土层浅薄。棕壤亚类,分白浆土、包浆土2个土属5个土种,分布在西部、北部的丘陵岗岭地区,高程20~50米,地形为缓坡(3~5°),砾石较少。潮棕壤亚类,有1个板土土属,分3个土种,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岗岭向中部平原的过渡地带,高程在10~20米的缓坡地段,或低岭之间的小平原。
砂礓黑土亚类,主要分布在五大洼湖地区,即四沟湖、小站湖、黄墩湖、曹顶湖、伞庄湖。朱堵、殷庄、门河、土城、赣马等乡镇境内有小块湖黑土分布,高程在5~20米之间,多数在河流两岸较远的地方。盐碱化砂礓黑土,有1个土属1个土种,分布在宋庄、城南、罗阳、墩尚等乡(镇)境内,即四沟湖中最低洼的小地块,高程5米左右。
潮土,是近代河流冲积物演变发育成的土壤,有两个亚类。棕潮土亚类,包括3个土属8个土种,分布在沭河、青口河、龙河、绣针河两岸的平原地区。盐碱化棕潮土亚类,是沿海的次生盐碱化棕潮土,其中盐碱化黄沙土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盐碱化黄土的两个土种,多分布在青汾公路、青罗公路两侧,在沙河、墩尚等内地乡镇亦有零星小块分布。盐碱化老黄土分布在沿海7个乡镇境内,其中海头镇、罗阳乡面积较大,呈长条状分布。
盐土,是沿海地区的主要土壤,有两个亚类。潮盐土亚类中的沙质潮盐土,分布于古海堤附近,北起城东乡李沙村经孙沙村、宋庄乡沙口村、汪庄村、柳杭村,南至罗阳乡大沙村、前罗阳村、刘口村、东关村,呈带状分布,高程5米左右。粘质潮盐土则分布在古海堤线以西的低洼小平原,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块状分布,高程4米左右。草甸盐土亚类,有1个土属1个土种,分布在临洪河、范河人海口西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赣榆区土地总面积1516.88平方千米。农用地面积1020.3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62.96平方千米、园地面积64.2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0.62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342.40平方千米,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8.28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35.94平方千米、水利设施用地18.18平方千米。未利用地面积154.16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境内地表迳流总面积1402.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迳流深275.5毫米。其中山区310.8毫米,平原254.3毫米。多年平均年迳流总量3.955亿立方米,剔除无法利用的143.5平方千米滨海盐田、碱地地表迳流,实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迳流量3.59亿立方米。境内有锈针河、龙河、青口河、新沭河4条过境河,多年平均年入境客水总量2.5828亿立方米。东线调水工程每年引用江淮水1.0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2.94亿立方米/年,允许开采量1.85亿立方米/年,其中淡水允许开采量1.3亿立方米/年。平原坡地地下水储量较丰,开采规模为13.0~13.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实际开采量10~1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海洋资源
赣榆区沿海地区拥有长62.5千米的黄金海岸线,1.53万公顷滩涂,7.2万公顷浅海域,7000平方千米近海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车虾及各种贝类。建设有江苏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及国家中心渔港、青口港、海头港等,使赣榆成为水产品、渔需品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