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涵盖多个单体建筑及配套设施,建筑功能多样。基础形式包括桩基础和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工程所在地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最低气温可达-20℃,极端情况下可能更低;雨季降雨集中,年降水量较大,且降雨强度大,易形成积水内涝。这些气候条件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土方开挖、防水施工等关键工序上。
冬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监理人员学习冬雨季施工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冬雨季施工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涉及冬雨季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同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获取天气变化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物资准备
提前储备冬雨季施工所需的物资,如保温材料(草帘、棉被、保温毡等)、防雨材料(彩条布、塑料薄膜等)、排水设备(水泵、排水管等)、防滑材料(防滑垫、防滑草袋等)、供暖设备(锅炉、暖气片等)以及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等)。对储备物资进行分类存放,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定期检查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物资满足施工需求。
现场准备
在冬季来临前,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对水管、消防管等进行保温处理,防止水管冻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设置排水坡度和排水明沟,确保道路畅通,无积水现象。在雨季来临前,清理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疏通排水管道,检查排水泵的性能,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对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开关箱等电气设备进行防潮处理,设置防雨棚,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人员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冬雨季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寒、防雨、防滑等劳动保护用品,如棉衣、雨鞋、防滑手套等。建立健全冬雨季施工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气象信息收集,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冬季施工监理要点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冬季施工特点进行优化,添加早强剂、防冻剂等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抗冻性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罐车、包裹保温材料等,减少混凝土热量损失。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确保混凝土与模板、钢筋的良好结合。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可采用草帘、棉被、保温毡等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定期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做好记录。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时,应采取加强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同时,应注意观察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如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
土方工程
冬季土方开挖应采取防止基底土受冻的措施,可在基底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一般为200-300mm),待基础施工时再挖除。如采用机械开挖,应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超挖。土方回填时,应选用未冻结的土料,不得使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00mm。
在冬季土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边坡的稳定性,如发现边坡出现裂缝、滑移等现象,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同时,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防止基坑积水,导致基底土受冻。
钢结构工程
冬季钢结构焊接施工应在防风、防雨、雪的环境中进行,焊接前应清除焊接部位的冰雪和污垢。焊接材料应进行烘焙处理,严格控制烘焙温度和时间。焊接时,应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控制焊接变形。
钢结构安装前,应检查构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如发现构件有变形、损伤等缺陷,应及时进行矫正和修复。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滑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防腐涂装,涂装前应清除构件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质。
砌体工程
冬季砌体工程施工应采用抗冻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得使用冻结的砂浆。砌筑前,应将砖、砌块等材料表面的冰雪和污垢清除干净。
砌体砌筑时,应控制灰缝厚度和饱满度,灰缝厚度不宜大于12mm,饱满度不应低于80%。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砌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养护,防止砌体受冻。
雨季施工监理要点
基础工程
雨季施工前,应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确保基坑内无积水。土方开挖应分段进行,避免大面积开挖,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如发现边坡有滑坡、塌方等迹象,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