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工程地质情况

1.1 区域地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地质图》可知,拟建场址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

要有为第四系黄土状粉土和中生界侏罗系海房沟沟组安山岩、砾岩和砂岩。 1.2 区域构造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拟建场址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I燕山台

褶带I4辽西台陷I41北镇凸起I41-1。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区内断裂有凌源-北票-沙河岩石圈断裂②,此断

裂都为非全新活动断裂。 1.3 区域地震

根据《辽宁省水文地质图集》之辽宁省地震震中及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辽

宁省是我国地震活动较多的省份之一。据文献资料不完全记载,自公元421年至1975年全省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70余次(不包括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余震)

﹑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20余次。

依据辽宁省历史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应力场特征

等原则,判定辽宁省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开原—渤海﹑宁城—义县,鸭绿江—庄

河等三个地区,并以开原—渤海地区为最,其破坏性地震达12次之多。在拟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之附录A,拟建场址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4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结合调查了解资料,拟建场址范围内及其附近无岩溶土

洞、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议下一阶段进行专门的地质灾害工

作。 1.5 稳定性评价

参考《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4—2006第7.1.8~7.1.9

条及《升压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 5170—2002第8.1.6~8.1.7条,对可

能影响厂区稳定的全新活动断裂,特别是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宜采取避开的处理

措施;对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宜避开断裂400m;对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宜避断

裂进行建设,不使建筑物横跨断裂;对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考虑断裂对其场址

3.2工程地质

3.2.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的地貌单元为伊通河一级阶地。

场区的地形略有起伏,根据现场钻孔孔口高程测量,孔口高程最小值为242.00m,最大值为247.18m,最大高差5.18m。

3.2.2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

本场地勘察的最大深度6.5m,揭露的地层上部为新近沉积杂填土,下部为第四纪冲积形成的粘性土层、砂土层。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层共分为3层。根据其岩土特征及基本分布规律,现按钻探揭露的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第①层 杂 填 土(Q4ml):杂色,含碎石及建筑垃圾,粘性土充填,稍湿,松散。局部钻孔位置为耕土,以粘性土为主,可见植物根系。层厚0.70~2.10m。

第②层 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可塑状态,含有铁锰结核,中等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该层分布连续。层厚0.80~4.80m,层顶标高240.0~245.48m。

第③层 粗 砂(Q4al):黄褐色,饱和,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分选差,级配好。最大揭露厚度为4.00m,层顶标高238.10~240.45m。

3.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2.3.1. 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分布特点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埋藏于第①~③层土体中,实测勘察范围内地下水初见水位1.80~4.30m,初见水位标高237.90~243.96m,稳定水位1.30~4.00m,稳定水位标高238.10~244.46m。

3.2.3.2.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

3.2.3.3. 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周围没有污染源,根据拟建工程地下水的特点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DB22/JT147-2015),结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地下水(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A2部分七工区

交叉作业安全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批 准: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A2部分七工区项目经理部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二、工程的特殊情况--------------------------------------3

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3

四、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6

五、施工项目各分项安全措施------------------------------8

1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情况

1.1.1工程规模

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长兴路、南阳路、铭功路、解放路、西大街、东大街、郑汴路、商都路和经开第十七大街敷设,沿途串联了南阳路住宅密集区、大石桥商业区、二七广场商业中心、东西大街商业区、郑汴路商业区和经开区中心等重要的城市功能中心及客流点,线路全长约31.3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25座,平均站间距为1.29km。

本工区土建施工总承包范围包含:两站两区间一车辆段出入段线,即二七广场站、顺城街站、(太康路站~二七广场站)区间、(二七广场站~顺城街站)区间、航海东路车辆段出入段线的土建工程,车站总建筑面积33084m2,车辆段区间总长度7520m(双线)。本工区土建施工总承包范围内的专项工作主要包括二七广场站和顺城街站的临电工作、临水工作、交通疏解工作、管线迁改配合、绿化移植配合等工作。

2.1.2工程特点

(1)工程规模较大、管理跨度大

本标段整个工程规模较大,标段管理跨度由二七广场站至顺城街,跨度有两站两区间,一出入线管理跨度大。

【项目编号-14YT-44】

郑州市郑东新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The Fifth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Nuclear Industry

二○一五年五月

郑州市郑东新区老年人服务中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法定代表人:古德军

技术负责人:梁铁锚

项目负责人:陈俊伟

专业负责人:陈俊伟

审 核:高志亚

校 对:陈俊伟

报告编制:张传远 毛文翔

完成人员:韩建辉 赵伯科 荆宇

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

二○一五年五月

目 录

1、前言 ....................................................................................................................................................... 1

1.2工程概况 ............................................................ 1

1.2.1工程地理位置: ................................................. 1

1.2.2工程规模、特征: ............................................... 1

1.3工程等级 ............................................................ 1

1.4勘察目的 ............................................................ 2

低温建筑技术 2OO6年第4期(总第112期)

・冻土与地基基础・

季冻区小桥涵基础埋深计算

王敏 ,姜子龙 ,姚彬海

(1.黑龙-;3:'1-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公路局,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3.林甸县公路管理站,黑龙江林甸1 ̄300)

【摘要】根据桥涵地基土冻胀性与基础埋深试验,分析了标准冻深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地基土冻胀性与

基底下容许最大冻层厚度的关系,提出了小桥涵基础最小埋深计算方法与参数。

季冻区小桥涵基础埋置深度,除保证地基承载力、河流

冲刷深度外,还需考虑冻结深度。世界各国对此规定虽不一 致,但都要求埋置较深。如: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的规范

规定,不论地基冻胀与否,基础埋深均不得小于冻深。原苏

联的规范规定,不冻胀土中基础埋深与冻深无关;冻胀土中

的基础埋深,无论冻胀的深度如何均大于冻深。

我国1975年《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当桥梁墩(台)

基础在冻结土层中时。其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25em。

1985年《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基础最小埋深

按h= m。一hd计算。式中,h为基础最小埋置深度(m);

Zo为标准冻深(m);mt为标准冻胀休整系数,取1.15;hd为

基底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m),弱冻土hd=0.24 +0.31

(m);冻胀土hd=0.22 (m);强冻胀和特强冻胀hd=0。

可见,在确定基础最小埋深上,1985年规范比1975年规

范有了很大的改进。但1985年规定仍有不足:如推荐的标 准冻深计算公式,普遍应用在我国寒冷地区略显粗糙;对标

准冻深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其计算结果不尽符合实际

等,为补充与修改以上之不足,做了以下工作。

建标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字第号根据原国家建委建发设字第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改名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于一九九一年六月三十日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建发设字第号通知的精神由我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科研设计勘察单位和高等院校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修订稿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六个附录对原规范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一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规定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的规定修改了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二对土的分类和描述作了部分修订规定了砂土的下限增加粉土一类修订了红粘土的定义三增加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取消老粘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承载力表增加粉土承载力表修订了红粘土承载力表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四修订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补充了不同冻胀类型地基防冻害措施五验算软弱下卧层采取上下层土的压缩模量之比确定压力扩散角六补充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修正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方法调整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七修订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基础埋置深度

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3、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l∕18o

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6、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7、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Zd=Z0∙ψ2s∙ψ2w∙ψ2e(5.1.7)

式中:Zd—场地冻结深度(m),当有实测资料时按Zd=h'-ZXz计算;

h'——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m);

∆z—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地表冻胀量(m);

Zo—标准冻结深度(m);当无实测资料时,按本规范附录F采用;

Ψ三—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1采用;

Ψ,Λ土的冻胀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2采用;

ψze——环境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3采用。

表5.1.7-1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

土的类别 影响数Ψzs

黏性土 1.00

细砂、粉砂、粉土 1.20

中、粗、砾砂 1.30

大块碎石土 1.40

表5.1.7-2土的冻胀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

冻胀性 影响系数ψzw 不冻胀 1.00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施工方案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汉江能源公司襄州峪山一期100MW 农光互补电站项目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境内,场址区中心点坐标为 E112°24',N31°53',场址中心点距离峪山镇直线距离约 12km,距宜城市约 23km,本工程规划设计总容量为 100MW,直流侧安装容量为 108.9858MWp,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584 亩,海拔高度约 90-170m。本项目地貌主要土地属性为一般农田,局部地貌为丘陵。项目区域被省道

S218 穿过,其余区域有村道可直达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

本工程新建35kV线路路径长23.941km,共解决10个地块光伏输送电,其中单回路线路10.775km,双回路线路13.166km。以下为地块区域35kV线路建设规模:

8#、9#地块为1# 35kV线路,编号为A,单回架设4.453km,同塔双回架设8.267km(同2# 35kV线路),导线选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单回架空线路地线选用OPGW-24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双回架空线路选用OPGW-48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

4#、6#、7#地块为2# 35kV线路,编号为B,同塔双回架设8.267km(同1#

35kV线路),导线选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OPGW-48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

1#、2#、5#地块为3# 35kV线路,编号为C,单回架设2.379km,同塔双回架设4.899km(同4# 35kV线路),导线选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单回架空线路地线选用OPGW-24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地线选用OPGW-48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

3#、10#地块为4# 35kV线路,编号为D,其中3#地块单回架设1.302km,同塔双回架设4.899km(同3# 35kV线路),单回线路导线选用JL/G1A-120/20型钢芯铝绞线,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选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单回架空线路地线选用OPGW-24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地线选用OPGW-48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10#地块为4# 35kV线路,单回架设2.641km,导线选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OPGW-24B1-50型光纤复合地线。

一、荷载计算

围墙柱子材料为400×400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间距3000mm,地梁截面为240×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顶标高为-0.1m;

1、恒荷载

(1)、砖墙传给地梁的线荷载:

gk1=19KN/M3×1m×0。24m=4。6KN/m

(2)、地梁自重:

gk2=25KN/M3×0。24m×0。4m=2.4KN/m

(3)、柱子自重(高3.7m):

Gk=25KN/M3×0。4m×0.4m×3。7m=14。8KN

2、活荷载

不考虑围墙活荷载,既qK=0

3、荷载组合

荷载设计值:

g=1.2×(gk1+ gk2)=8.4 KN/m

G=1。2 Gk=17.8 KN

二、内力图

梁截面惯性矩线刚度:

123bhIb

)(00128.0124.024.043mIb lIEibcb

ccbEEi000427.0300128.0

柱截面惯性矩

123cbhI

lIEiccc

31.2/bcii

计算简图如下(按5跨计算):

F=14.8KNF=14.8KNF=14.8KNF=14.8KNF=14.8KNF=14.8KNg=8.4KNi =2.31ci =2.31ci =2.31ci =2.31ci =2.31ci =2.31ci =1bi =1bi =1bi =1bi =1b弯矩图如下:

弯矩图

剪力图

轴力图三、地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2/3.14mmNfc,2/43.1mmNft,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受拉钢筋按一排布置,梁的截面有效高度为mmh3650,钢筋为三级钢,2/360mmNfy,结构安全等级为2级。

1、支座处截面配筋计算

按弯矩图中弯矩最大的截面配筋,M=6.73KN·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89)建标字第144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进行了修订,改名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于一九九一年六月三十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精神,由我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科研、设计、勘察单位和高等院校,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修订稿,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六个附录,对原规范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要求,规定了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

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规定,修改了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

二、对土的分类和描述作了部分修订,规定了砂土的下限,增加粉土一类,修订了红粘土的定义。

三、增加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取消老粘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承载力表,增加粉土承载力表,修订了红粘

THE END
0.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doc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doc,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24B4:25=26:6522642=80ujzn
1.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jvzq<84yyy4nq{lckp4dqv4Jgnv0IK:222=.49541H4ivv
2.高清晰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给排水高清晰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属于土木在线给排水分类,给排水包含大量与给排水相关图纸,提供给网友免费下载,更多给排水相关图纸请访问土木在线。jvzquC41{n4dq:=:0eun1ltpvgtuamwcyktha=8674<5;7mvon
3.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jvzq<84yyy4{jjt33;4dqv4pgyy0uqty/3<:36:80jznn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jvzquC41yy}/eƒyf394dqv4c1zooyns|kz{o1snujw}fpƒmcpi555@<0jvsm
5.房屋结构规范参考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doc文档分类:建筑/环境|页数:约2页 1/2 30% 30% 30% 分享到: 1/2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房屋结构规范参考--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2 收藏数:0 jvzquC41yy}/vjtfqey/exr1r/;4;?<5824ivvq
6.高清晰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岩土工程勘察高清晰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attachment=232016]说明:这张图就是基础设计规范和冻土设计规范上jvzquC41ddy/{jsvwenjpj3eqo5tkvung1Eu3B<:;:4ivvq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1基础埋置深度附录F《中国季节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是在标准条件下取得的,该标准条件即为标准冻结深度的定义:地下水位与冻结锋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m,非冻胀粘性土,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多年实测(不少于十年)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由于建设场地通常不具备上述标准条件,所以标准冻结深度一般不直接用于设计中,而是要考虑场地jvzquC41yy}/uxzlkct{j~3ep1TptvFpfT{mg|4ihpx/c|uzAkj>4<;(eqtjfF9996
8.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图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图 1e5ed8a7f3dd3c0c2b79.pdf 文件大小 2.2 MB 下载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 2人已点赞 分享 举报 「给排水入门课」系列课程 课程总价值:¥ 1043 开通超级会员,以下所有课程jvzquC41ddy/ex6::0ipo8yjtgge/B6:;783/:230jznn
9.地理知识专题:多年冻土知识点汇总我国东北地区冻土广布,图6示意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在一定标准下超过10年实测到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大兴安岭地区车降水量400—450毫米,却生长了大片的落叶松林,其生长与冻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冻土层退化严重。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95<989d334<79<5860nuou
10.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高清晰版(冻土深冻土层深)提供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高清晰版(冻土深冻土层深)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免费下载,摘要: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高清晰版(冻土深冻土层深)jvzquC41o0}fpmfpiygoi7hqo1jpe8g9e97gd<=:45>69?f635:5;;>699?4dnk62d747n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附录 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 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 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 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 E 抗剪强度指标 c、φ 标准值• •附录 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jvzq<84yyy4nq{lckp4dqv4Jgnv0IK:222=.49541EuegOttFgyjiwThDwomfrsiHq{ofjykqp4ivv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基础埋置深度5.1.7“场地冻结深度”在本规范2002版中称为“设计冻深”,其值是根据当地标准冻深,考虑建设场地所处地基条件和环境条件,经修正后釆取的更接近实际的冻深值。本次修订将“设计冻深”改为“场地冻结深度”,以使概念更加清晰准确。 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是在标准条件下取得的,该标准条件即为标准冻jvzquC41yy}/eƒyf394dqv4c1zooyns|kz{o1snujw}fpƒmcpi556:80jvsm
1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jvzquC41z{ipu}3eqo5btlmkxgy03B9285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残留冻土层大厚度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 jvzquC41dqul0}np{pkxu7tti1hpqtx135669B=49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jvzquC41dqul0}np{pkxu7tti1hpqtx132?83@68
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J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jvzquC41yy}/uxzlkct{j~3ep1TptvFpfT{mg|4ihpx/c|uzAkj>4<;(eqtjfF99;:
17.GB50007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 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大厚度; jvzquC41dqul0}np{pkxu7tti1hpqtx132?63@>;976
18.何谓标准冻深线何谓标准冻深线 发布于:2011-01-25 17:28:2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附录F是“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请问什么是“标准冻深”,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图。谢谢。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 0人已点赞 分享 jvzquC41o0ip3A=0eqs0dkx1vjxfcm252:?25>23/34ivvq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3填土地基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J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jvzquC41yy}/uxzlkct{j~3ep1TptvFpfT{mg|4ihpx/c|uzAkj>4<;(eqtjfF99:2
2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 c、φ 标准值 ••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 •• 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jvzq<84yyy4nq{lckp4dqv4Jgnv0IK:222=.49631EuegOttFgyjiwThDwomfrsiHq{ofjykqp4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