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grounding connection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GB 50169-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260号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中黑体字为强制条文

图片点击放大阅读

1总则

2术语

2.0.1 接地极 grounding electrode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分为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

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

接受雷电闪击装置的总称,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

电气设备、接闪器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和。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在给定频率下,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参考点之间的阻抗。

接地阻抗的实部,工频时为工频接地电阻。

电气上与中性点连接并能用于配电的导体。

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

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由垂直和水平接地极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铝粉的化学反应热作为热源,通过化学反应还原出来的高温熔融金属,直接或间接加热工件,达到熔接目的的焊接方法。

3基本规定

3.0.1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

3.0.2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时,应经过试验及具有国家资质的验证评定。

3.0.4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

3.0.5 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3.0.9 附属于已接地电气装置和生产设施上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

3.0.10 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

4电气装置的接地

4.1 接地装置的选择

1 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

2 生产用起重机的轨道、走廊、平台、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

1 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采用钢材时均应热镀锌,水平敷设的应采用热镀锌的圆钢和扁钢,垂直敷设的应采用热镀锌的角钢、钢管或圆钢。

2 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覆钢(圆线、绞线)、锌覆钢等材料作为接地装置时,其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不应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或接地线。

注:

表4.15-2 铜及铜覆钢接地极的最小规格

注:

1 裸铜绞线不宜作为小型接地装置的接地极用,当作为接地网的接地极时,截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2 铜绞线单股直径不应小于1.7mm;

3 铜覆钢规格为钢材的尺寸,其铜层厚度不应小于0.25mm。

表4.1.7 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接地线的最小截面积

4.2 接地装置的敷设

4.2.1 接地网的埋设深度与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规定时,接地极顶面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8m;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4.2.2 接地网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 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接地线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钢管或角钢等加以保护;接地线在穿过已有建(构)筑物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接地线在穿过新建构筑物处,可绕过基础或在其下方穿过,不应断开或浇筑在混凝土中。 4.2.4 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极与人工接地极连接处、进出线构架接地线等应设置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扩建接地网时,新、旧接地网的连接应通过接地井多点连接。4.2.5 接地装置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应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室外接地沟回填宜有100mm~300mm高度的防沉层。

2 在山区石质地段或电阻率较高的土质区段的土沟中敷设接地极,回填不应少于100mm厚的净土垫层,并应用净土分层夯实回填。

1 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不应妨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

2 接地线的连接应可靠,不应因加工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或锈蚀等问题。

3 接地线支撑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m~1.5m,垂直部分宜为1.5m~3m,转弯部分宜为0.3m~0.5m。

4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或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

5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mm~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mm~15mm。

6 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4.2.9 电气装置的接地必须单独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两个以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4.2.10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7) 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的接地端子。

3) 用本款第1)项和第2)项所列材料作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当利用串联的金属构件作为接地线时,金属构件之间应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钢材焊接。

4 变压器的铁心、夹件与接地网应可靠连接,并应便于运行监测接地线中环流。

5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重要电气设备及设备构架宜设两根接地线,且每一根均应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引线的架设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6 成列安装盘、柜的基础型钢和成列开关柜的接地母线,应有明显且不少于两点的可靠接地。

7 电气设备的机构箱、汇控柜(箱)、接线盒、端子箱等,以及电缆金属保护管(槽盒),均应接地明显、可靠。4.2.11 避雷器、放电间隙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4.2.12 干式空心电抗器采用金属围栏时,金属围栏应设置明显断开点,不应通过接地线构成闭合回路。4.2.13 高频感应电热装置的屏蔽网、滤波器、电源装置的金属屏蔽外壳,高频回路中外露导体和电气设备的所有屏蔽部分及与其连接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并宜与接地网连接。与高频滤波器相连的射频电缆应全程伴随100mm2以上的铜质接地线。

4.3 接地线、接地极的连接

1 被连接的导体截面应完全包裹在接头内。

2 接头的表面应平滑。

3 被连接的导体接头表面应完全熔合。

4 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1 电缆桥架全长不大于30m时,与接地网相连不应少于2处。

2 全长大于30m时,应每隔20m~30m增加与接地网的连接点。    3 电缆桥架的起始端和终点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4.3.9 金属电缆桥架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GIS基座上的每一根接地母线,应采用分设其两端且不少于4根的接地线与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接地装置连接。接地线应与GIS区域环形接地母线连接。接地母线较长时,其中部应另设接地线,并连接至接地网。

2 接地线与GIS接地母线应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3 当GIS露天布置或装设在室内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上时,其接地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专用接地端子与GIS接地母线的连接处,宜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4 GIS室内应敷设环形接地母线,室内各种设备需接地的部位应以最短路径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GIS置于室内楼板上时,其基座下的钢筋混凝土地板中的钢筋应焊接成网,并和环形接地母线连接。

5 法兰片间应采用跨接线连接,并保证良好的电气通路;当制造厂采用带有金属接地连接的盆式绝缘子与法兰结合面可保证电气导通时,法兰片间可不另做跨接连接。

1 当电机相线截面积小于25mm2时,接地线应等同相线的截面积;当电机相线截面积为25mm2~50mm2时,接地线截面积应为25mm2;当电机相线截面积大于50mm2时,接地线截面积应为相线截面积的50%。

2 保护接地端子除作保护接地外,不应兼作他用。

4.4 接地装置的降阻

4 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

4.4.2 在永冻土地区可采用下列措施降低接地电阻:

1 季节冻土层或季节干旱形成的高电阻率层的厚度较浅时,可将接地网埋在高电阻率层下0.2m。

2 已采用多根深钻式接地极降低接地电阻时,可将水平接地网正常埋设。

3 季节性的高电阻率层厚度较深时,可将水平接地网正常埋设,在接地网周围及内部接地极交叉节点布置短垂直接地极,其长度宜深入季节高电阻率层下面2m。

1 降阻材料中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中一级标准的规定。

2 使用的降阻材料电气和理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DL/T 380的规定。

3 使用降阻材料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

4.5 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发电站的接地

1 风力发电机组升压变压器的系统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风力发电机组升压变压器低压侧为星形接线时,其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2)高压风力发电机组中性点可采用谐振接地或低电阻接地方式。

2 风力发电机组保护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单台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2)当单台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电阻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将多台机组接地装置互连或采取本规范第4.4.1条的措施。

3)风力发电机组群内的各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网相连接时,各接地网间的接地线不应少于2条,并宜与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埋设在同一接地沟中;各接地网间应设置测试井;接地线通过人行道时,应采取防止跨步电压危险的措施。

3 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保护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钢筋作为雷电保护接地的自然接地极。风力发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

2)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单台风力发电机组接地装置利用基础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再敷设以放射形水平接地极为主、以垂直接地极为辅的人工接地装置,或环形人工接地极与其相连接。水平接地极长度不宜超过100m。

4 风机各部件、塔架及其内部设施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及接地线安装、等电位连接,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 光伏方阵的防雷接地应与其保护接地、系统接地以及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配电设施的接地系统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2 地面光伏方阵的金属支架应与场地内的接地网可靠连接;屋面光伏方阵的金属支架应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其边缘应就近与屋面接闪器相连接。

3 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跟踪式或聚光型安装式光伏组件的可转动部分的两端应采用软铜导线进行跨接;不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其接地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地面光伏方阵的光伏组件可利用其金属边框作接闪器、金属支架作接地线,其材料及规格应能承受泄放预期雷电流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5 屋面光伏方阵如利用其金属支架或建筑物金属部件作接地线时,其材料及规格应能承受泄放预期雷电流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6 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配电设施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及接地线安装、等电位连接,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4.6 接闪器的接地

4.7 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

表4.7.1 土壤电阻率与接地装置埋设深度及接地电阻

4.7.2 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有地线的线路且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架空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

4.7.5 放射形接地极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每根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4.7.5的要求:

表4.7.5 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

4.7.6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时,当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外引接地或其他措施。

4.7.7 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

4.7.8 对于室外山区等特殊地形,接地装置应按设计图敷设,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做局部修改。作为竣工资料移交,应在施工质量验收记录中绘制接地装置实际敷设简图并标示相对位置和尺寸。原设计为方形等封闭环形时,应按设计施工。

4.7.9 在山坡等倾斜地形敷设水平接地极时宜沿等高线开挖,接地沟底面应平整,沟深不得有负误差,回填土应清除影响接地极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并夯实;水平接地极敷设应平直。

4.7.10 接地线与杆塔的连接应可靠且接触良好,接地极的焊接长度应按本规范第4.3节的规定执行,并应便于打开测量接地电阻。

4.7.11 架空线路杆塔的每一塔腿都应与接地线连接,并应通过多点接地。

4.7.12 架空线路杆塔架空地线引入变电站应采用并沟线夹与变电站接地网可靠连接,不得将绝缘子两侧的放电间隙绑扎。

4.7.13 混凝土电杆宜通过架空地线直接引下,也可通过金属爬梯接地。当接地线从架空地线直接引下时,接地线应紧靠杆身,并应每隔不大于2m的距离与杆身固定一次。

4.7.14 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地线的接地线,应用明线与接地极连接并设置便于打开测量接地电阻的断开接点。

4.8 主(集)控楼、调度楼和通信站的接地

4.8.1 主(集)控楼、调度楼和通信站应与楼内的电气装置、建筑物避雷装置及屏蔽装置共用一个接地网。

4.8.2 通信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铜排截面积不应小于90mm2,镀锌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120mm2;通信机房建筑周围应敷设闭合环形接地装置。

4.8.3 通信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框架、进风道、水管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门窗等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电缆沟道、竖井内的金属支架应至少两点接地,接地点间距离不宜超过30m。

4.8.4 发电厂、变电站或开关站的通信站接地装置应使用至少2根规格不小于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材与厂、站的接地网连接。

4.8.5 各类设备接地线宜用多股铜导线,其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应为25mm2~95mm2;导线屏蔽层的接地线截面面积应大于屏蔽层截面面积的2倍;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

4.8.6 连接两个变电站之间电缆的屏蔽层应在离变电站接地网边沿50m~100m处可靠接地,应以大地为通路实施屏蔽层的两点接地。可在进变电站前的最后一个工井处实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接地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4.9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

4.9.1 装有微机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或发电厂,应敷设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接地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开关场和控制室内两端接地。在控制室内屏蔽层应接于保护屏柜内的等电位接地网,开关场屏蔽层应在与高压设备有一定距离的端子箱接地。

2 互感器经屏蔽电缆引至端子箱,应在端子箱处一点接地。

3 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紧靠同轴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两端接地的铜导线。

4 传送音频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线,其屏蔽层应两端接地。

5 对于低频、低电平模拟信号的电缆,屏蔽层应在最不平衡端或电路本身接地处一点接地。

6 对于双层屏蔽电缆,内屏蔽应一端接地,外屏蔽应两端接地。

4.10 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

4.10.1 交流系统中三芯电缆的金属护层,应在电缆线路两终端接地;线路中有中间接头时,接头处应直接接地。

4.10.2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方式选择及回流线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0.3 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与电缆屏蔽层连接,其截面积不应小于表4.10.3的规定。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应加包绝缘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接地线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规定。

4.11 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4.11.1 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敷设成闭合环形。

4.11.2 接地装置的敷设、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和第4.3节的规定。

4.11.3 接地线与变压器中性点的连接应牢固,且防松垫圈等零件应齐全。

4.11.4 与户外箱式变压器、环网柜和柱上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线应与接地装置连接。

4.11.5 引入配电室的每条架空线路安装的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且应在入地处敷设集中接地装置。

4.11.6 当低压系统采用TT、IT接地型式时,电气装置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不得与电源处的系统接地共用接地装置;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线应与接地装置连接。

4.12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

1 铜保护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6mm2。

2 铜覆钢保护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

3 铝保护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

4 钢保护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1 有机械保护时,铜电位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铝电位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

2 无机械保护时,铜电位联结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4.13 携带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接地

4.13.1 携带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应用专用的绿/黄双色绝缘多股软铜绞线接地。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携带式用电设备的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5mm2。

4.13.2 由固定电源或由移动式发电设备供电的移动式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底座,应和这些供电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在IT系统中,可在移动式用电设备附近装设接地装置代替敷设接地线,应利用附近的自然接地极,并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其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

4.13.3 移动式发电机系统接地应符合电力变压器系统接地的要求,下列情况可不另做保护接地:

THE END
0.2022监理工程师。⑥雨水导致的边坡冲沟应挖台阶夯实处理。⑦高路堤应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方式进行补充压实。考点十二、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②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宜在非冰冻季节施工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土质路堤不得在冰冻期 施工。半填半挖地段、填挖交界处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64:4421<98<5792e22<773:9837xjvor
1.标准冻深学术百科为减少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在冻胀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对公路路面抗冻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公路冻深和气象资料相关性的分析,提出了公路按冻结指数和潮湿系数进行二级区划的公路冻区划分;在 详情>> 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5期道路工程季节性冻土回归分析路面抗冻设计二级区划标准冻深 jvzquC41ykqj0lsmk0ipo7hp1JuuYxwf13887B<7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