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第1.0.1条 为了在高耸结构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钢及钢筋混凝土高耸结构,如电视塔、拉绳桅杆、发射塔、微波塔、石油化工塔、大气污染监测塔、烟囱、排气塔、水塔、矿井架等。 第1.0.3条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制定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的有关规定采用。 第1.0.4条 设计高耸结构时,除遵照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的有关规定。有关专业技术问题尚应符合各专业规范、规程的要求。 第1.0.5条 设计高耸结构和选择结构方案时,应同时考虑施工方法(包括运输、安装)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维护保养 等问题。
第6.3.1条 刚性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圆形基础(图6.3.1-1) br≤0.8htgα h≥d1/3tgα 二、环形基础(图6.3.1-2)图6.3.1-1:圆形基础图6.3.1-2:环形基础 b1≤0.8htgα b2≤htgα 三、锥形和阶梯形基础(图6.3.1-3) b2≤htgα b1≤h1tgα bx≤hxtgα图6.3.1-3:锥形和阶梯形基础 四、基础台阶宽高比(tgα)的允许值应符合表6.3.1的规定。刚性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表6.3.1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m(kN/m2)宽?高?比?允?许?值(tgα)混?凝?土?强?度?等?级c10c15≤90110140180≥220≤110140180230≥2701:11:1.21:1.41:1.61:1.8 第6.3.2条 板式基础的外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圆形板式基础(图6.3.2-1) r1/rc≈1.5 r1-r2/2.2≤h≥r3/4.0 h1≥h/2 二、环形板式基础(图6.3.2-2) r4≥ψrc r1-r2/2.2≤h≥r3r4/3 h1≥h/2≤h2图6.3.2-2:环形板式基础 式中 rc——筒体底截面的平均半径,rc=r2+r3/2 r1,r2,r3,r4——基础不同位置的半径; h1,h2,h3——基础底板不同位置的厚度; ψ——环形基础底板外形系数,可根据比值r1/r2按图6.3.2-3确定。图6.3.2-3:环形基础底板外形系数ψ曲线 第6.3.3条 计算矩(方)形板式基础强度时,基底压力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坡形顶面的板式基础(图6.3.3-1) 计算任一截面x-x的内力时,可采用按下式求得的基底均布荷载p:P=Pmax+Px/2(式6.3.3-1) 式中 p——基底均布荷载; Pmax——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Px——计算截面X-X处的基底压力。 二、台阶形顶面的板式基础(图6.3.3-2) 计算截面1-1及2-2的内力时,可分别采用按下列二式求得的基底均布荷载P:P=Pmax+P1/2(式6.3.3-2)P=Pmax+P2/2(式6.3.3-3) 式中 P1、P2——计算截面1-1、2-2处的基底压力。图6.3.3-1:坡形顶面板式基础的荷载计算简图图6.3.3-2:台阶形底板顶面板式基础的荷载计算简图 第6.3.4条 计算圆形、环形基础底板强度时(图6.3.4)可取基础外悬挑中点处的基底最大压力p作为基底均布荷载采用,p值可按下式计算:P=N/A+M/Ir1+r2/2(式6.3.4)图6.3.4:圆形、环形基础的基底荷载计算简图 式中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轴向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底板自重及基础底板上的土重); 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力矩设计值; A——基础底板的面积; I——基础底板的惯性矩。 注:对基底部分脱开的基础,除基底压力分布的计算不同外,底板强度计算时P 的取法相同。
(一)土重法计算钢塔基础的抗拔稳定 本规范公式(6.4.3)中的Ge可按下列公式计算:Ge=(Vt-V0)0(附6.1) 式中 Vt——ht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包括基础的体积(m3); V0——ht深度范围内的基础体积(m3); 0——土的计算重度(KN/m3)。 当ht≤hcr时 方形底板:Ge=0[ht[b2+2bhttga0+3/4h2ttg2a0]-V0 圆形底板:Ge=0[πht/4[d2+2dhttga0+3/4h2ttg2a0]-V0 当ht>hcr时 方形底板:Ge=0[hcr[b2+2bhcrtga0+3/4h2crtg2a0]-V0]+b2(ht-hcr)-V0] 圆形底板:Ge=0[π/4[hcr[d2+2dhcrtga0+3/4h2crtg2a0]-V0]+d2(ht-hcr)]-V0] 上述Ge的计算值应根据不同的H/F比值乘下列系数采用: 当H/F=0.15~0.4时,乘1.0~0.9; 当H/F=0.4~0.7时,乘0.9~0.8; 当H/F=0.7~1.0时,乘0.8~0.75。 此外,当底板坡角α<45°时,Ge尚应乘以系数0.8。 (二)土重法计算拉绳锚板基础的抗拔稳定 本规范公式(6.4.4)中的Ge可按下列公式计算:Ge=Vt 0(附6.2) 式中 Vt——锚板上ht深度范围内的土体体积(m3); 0——土的计算重度(kN/m3)。 矩形锚板: 当ht≤hcr时 Ge=0ht[blsinθ1+(bsinθ1+l)httga0+3/4h2ltg2a0] 当ht>hcr时 Ge=0[hcr[blsinθ1+(bsinθ1+l)hcrtga0+3/4h2crtg2a0]+bl(ht-hcr)sinθ1 上式θ1为拉绳锚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三)剪切法计算基础的抗拔稳定 剪切抗力是由与土的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有关的两部分组成。 当ht≤hcr时,本规范式(6.4.5-1)中土体滑动面上剪切抗力的总竖向分量Ve可按下式计算: Ve=0.4A1ch2t+0.8A2 th3t 当ht>hcr时,本规范式(6.4.5-2)中的Ve可按下式计算: Ve=0.4A1ch2cr+0.8A2 th3cr 又本规范式(6.4.5-2)中的Ge可按下式计算: Ge=[π/4d2(ht-her)-△V0]t 式中 c——土体饱和状态下的凝聚力(N/m2);对粘性土,当具有塑性指数Ip和天然孔隙比e时可按附表6.1确定;当粗略估计土体抗拔时,可根据土的密实度按附表6.2确定; A1、A2——与φ、ht/d有关的无因次系数,按附图6.1、6.2、6.3确定;这里的为土的计算内摩擦角,对粘性土和砂类土按附表6.1、6.2、6.3采用; ht——基础上拔深度(m); t——原状土的重度(N/m3); △V0——ht-hcr范围内的基础体积(m3)。 当基底展开角α>45°时,上述Ve和Ge,也即本规范公式(6.4.5-1)和(6.4.5-2)的右侧Ve项应乘以1.2,此外,尚应根据不同的H/F值乘以与本附录第(一)款相同的系数。 注:粘性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和砂类土的内摩擦角,可按土工实验室方法或其它野外鉴定方法确定。粘性土凝聚力c(kN/m2)和内摩擦角φ附表6.1塑性指数(Ip)天然孔隙比0.60.70.80.91.01.1CφCφCφCφCφCφ31831°1030°52828°2027°1326°73825°3024°2223°94722°3821°3120°2419°115420°4519°3818°3117°2415°135918°5417°4316°3615°3013°156216°5515°4814°4113°3411°279°176614°5813°5112°4311°3710°318°196813°9012°5211°4510°388°326°粘性土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附表6.2剪切指标土的分类硬塑可塑软塑c(kN/m2)40~5030~4020~30φ15°~10°10°~5°5°~0°砂类土内摩擦角φ附表6.3砂类土名称密实度密实中密稍密砂砾、粗砂45°~40°40°~35°35~30°中砂40°~35°35°~30°30°~25°细砂、粗砂35°~30°30°~25°25°~20°注:孔隙比e小者,φ取大值。附图6.1:A1=f(φ、h/d)曲线附图6.2:A1=f(φ、h/d)曲线之一附图6.3:A1=f(φ、h/d)曲线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