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书中的游戏规划,要求用10个铅笔盒完成。为了省事,我用白纸和彩色胶带自制了游戏材料,跟书中的“铅笔盒”的效果一样。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数字与数量结合起来,并熟练掌握10以内跟5有关的加法概念。
书中建议用10种不同颜色的积木搭建,我盘点了家中的乐高和积木,凑不够10种颜色,所以果断再次用了数学游戏神器—玻璃扁珠。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基数原则的掌握情况,能够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能加深对10以内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强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与排序,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不同。
这个游戏需要红和蓝共55块的小磁砖。对于游戏教具,我一直秉持能按要求使用教具最好,若不能,也尽量找到符合要求的替代品。所以我用卡纸自制了3cm*3cm红和蓝的小卡片,家长也可以用正方体榉木代替。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巩固孩子依次排列数字的能力,能通过叠加,判断出相邻数字间的多少关系,通过家长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孩子学会观察数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数感。
顾名思义,这个游戏需要用晾衣夹子和纸盘,我用了燕尾夹,不过木质晾衣夹子效果最佳。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任何数字都能开始按照次序数数,能够将数字和数量对应起来,也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及手部精细动作,一举多得,不妨一试!
分类游戏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游戏类型,分类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分类游戏玩的好,可以让孩子思维缜密,做事细心,思虑周全。所以,分类游戏应当多多益善。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多维度的分类,拓宽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有兴趣的你可以一试。
这是一个关于比较的游戏,在玩本书“是多,是少,还是相同1”时,因为认知有限,我没有采用书中附录的图片,而是用了更适合她年龄段的图片,现在孩子4岁多了,能理解事物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意义,所以今天的游戏我自制了附录中的图片。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相对数量的比较,能够对数量的多少有相对性的感觉。
顾名思义,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将物品的数量和数字相对应,从而理解“这是几个”的问题。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数量和数字联系起来,数字7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代表7个物品,同样7个物品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打通了数字和数量的桥梁,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也变得有意义,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宾果游戏来自国外Bingo游戏,即玩者均持有一张数字卡,第一个凑齐庄家喊出的全部或一组数字者胜出。Bingo游戏玩法众多,比较常见的是美式Bingo,在5*5的格子中,在竖直、水平或对角线上占据五个方块,每条竖列上方都有单词BINGO中的一个字母即为获胜。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孩子能进一步进行数与量的匹配,扎实数字基本功,提升目测能力及数量的组合拆分能力。
其实,我们在玩数学游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常识,如果孩子产生了疑问,家长可以顺势做一些拓展,让“枯燥”的数学游戏变得丰富多彩。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里能装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会伤手的小物品),数字卡(我们用了带磁性的冰箱贴,只要背面没有数字或提示数量的卡片均可),十格阵
总结:神秘包里的数字1-2都是通过触觉去感知数量的多少及变化,将数量与数字想对应,透彻理解抽象数字,是非常好的数感游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跟孩子一起玩,你一定会有收获。
从游戏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略带童趣的数学游戏。作者在文末也做了提示,不必局限于松鼠这一种动物,可以随季节进行灵活调整。我结合家中的材料,仍然选择了松鼠,图片也来自书后附录10。
总结:看似简单的喂养游戏,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孩子一直觉得在喂养一个又一个新的松鼠,也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像松鼠一样不挑食,好好吃饭。是不是很有趣?你想不想试一试呢?
本书第三章首次提到了“十格阵”游戏,用来理解5和10的相对数量关系。本节“地面十格阵”将十格阵呈现在地面,让孩子用身体去感知十格阵,理解数字的意义,非常适合5以上,10以内数量关系容易混淆的孩子玩。
总结:通过该游戏,能强化孩子对5这个里程碑数字的理解与认识,能熟练掌握10以内数字的数量关系。
第五章中的最后一个游戏“手工数字艺术”。该游戏结合第五章的游戏活动特点,让孩子在体验数字游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字中蕴含的艺术,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
总结:通过该游戏,让孩子能体会到数字中蕴含的艺术,增强孩子对艺术的理解,理解并能创造自己的想法。
以上就是《孩子天生会数学》第五章的全部陪玩游戏,我坚信游戏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能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我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带给家长更多的灵感,让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