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中,也有着非常多的时序数据,例如用户访问网站的行为轨迹,应用程序产生的日志数据等等。
时序数据有几个特点
1. 基本上都是插入,没有更新的需求。
业务方对时序数据通常有几个查询需求
1. 获取最新状态,查询最近的数据(例如传感器最新的状态)
3. 获取异常数据,根据指定条件,筛选异常数据
1. 压缩能力
通常用得上时序数据库的业务,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都是非常庞大的,数据压缩可以降低存储成本。
2. 自动rotate
为了方便使用,时序数据库必须有数据自动rotate的能力。
3. 支持分片,水平扩展
因为涉及的传感器可能很多,单个节点可能比较容易成为瓶颈,所以时序数据库应该具备水平扩展的能力,例如分表应该支持水平分区。
4. 自动扩展分区,
业务对时序数据的查询,往往都会带上对时间区间进行过滤,因此时序数据通常在分区时,一定会有一个时间分区的概念。时序数据库务必能够支持自动扩展分区,减少用户的管理量,不需要人为的干预自动扩展分区。例如1月份月末,自动创建2月份的分区。
5. 插入性能
时序数据,插入是一个强需求。对于插入性能要求较高。
6. 分区可删除
分区可以被删除,例如保留1个月的数据,1个月以前的分区都可以删除掉。
7. 易用性(SQL接口)
SQL是目前最通用的数据库访问语言,如果时序数据库能支持SQL是最好的。
8. 类型丰富
物联网的终端各异,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标准类型的支持需求。例如采集图像的传感器,数据库中至少要能够存取图像的特征值。而对于其他垂直行业也是如此,为了最大程度的诠释业务,必须要有精准的数据类型来支撑。
9. 索引接口
支持索引,毫无疑问是为了加速查询而引入的。
10. 高效分析能力
时序数据,除了单条的查询,更多的是报表分析或者其他的分析类需求。这对时序数据库的统计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11. 其他特色
11.1 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数组、范围类型、JSON类型、K-V类型、GIS类型、图类型等。满足更多的工业化需求,例如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值的范围,批量以数组或JSON的形式上传,传感器甚至可能上传图片特征值,便于图片的分析。(例如国家安全相关),轨迹数据的上层则带有GIS属性。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支持类型丰富的时序数据库,而不是仅仅支持简单类型的时序数据库。
11.2 支持丰富的索引接口,因为类型丰富了,普通的B-TREE索引可能无法满足快速的检索需求,需要更多的索引来支持 数组、JSON、GIS、图特征值、K-V、范围类型等。 (例如PostgreSQL的gin, gist, sp-gist, brin, rum, bloom, hash索引接口)
这两点可以继承PostgreSQL数据库的已有功能,已完全满足。
TimescaleDB是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打造的一款时序数据库,插件化的形式,随着PostgreSQL的版本升级而升级,不会因为另立分支带来麻烦。
1. 基于时序优化
3. 全SQL接口
4. 支持垂直于横向扩展
6. 支持多个SERVER,多个CHUNK的并行查询。分区在TimescaleDB中被称为chunk。
7. 自动调整CHUNK的大小
8. 内部写优化(批量提交、内存索引、事务支持、数据倒灌)。
内存索引,因为chunk size比较适中,所以索引基本上都不会被交换出去,写性能比较好。
数据倒灌,因为有些传感器的数据可能写入延迟,导致需要写以前的chunk,timescaleDB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可配置)。
9. 复杂查询优化(根据查询条件自动选择chunk,最近值获取优化(最小化的扫描,类似递归收敛),limit子句pushdown到不同的server,chunks,并行的聚合操作)
10. 利用已有的PostgreSQL特性(支持GIS,JOIN等),方便的管理(流复制、PITR)
1. chunk过多,会不会影响查询性能?
这点不需要担心,PostgreSQL 10.0已经优化了
1. 创建时序表(hypertable)
2. 迁移数据到hyper table
3. 查询hyper table
4. 查询最近异常的数据
5. 计算最近7天,每小时的异常次数
6. 计算巴士的每小时平均速度
7. 展示最近12小时,每小时的平均值
8. 监控每分钟过载的设备数量
9. 最近7天,按固件版本,输出每个固件版本的报错次数
10. 某个范围,每小时,温度高于90度的设备数量。
1. TimescaleDB是基于PostgreSQL的时序数据库插件,完全继承了PostgreSQL的功能,对于复杂查询,各种类型(GIS,json,k-v,图像特征值,range,数组,复合类型,自定义类型,.....)的支持非常丰富,非常适合工业化的时序数据库场景需求。
1.1 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数组、范围类型、JSON类型、K-V类型、GIS类型、图类型等。满足更多的工业化需求,例如传感器的位置信息、传感器上传的数据值的范围,批量以数组或JSON的形式上传,传感器甚至可能上传图片特征值,便于图片的分析。(例如国家安全相关),轨迹数据的上层则带有GIS属性。
未来,这个世界更多需要的是支持类型丰富的时序数据库,而不仅仅是支持简单类型的时序数据库。
1.2 支持丰富的索引接口,因为类型丰富了,普通的B-TREE索引可能无法满足快速的检索需求,需要更多的索引来支持 数组、JSON、GIS、图特征值、K-V、范围类型等。 (例如PostgreSQL的gin, gist, sp-gist, brin, rum, bloom, hash索引接口)
2. 数据的后期处理,分析,结合PostgreSQL退出的HTAP特性,可以更好的满足大量时序数据的实时查询,实时挖掘的需求。
结合技术包括: CPU多核并行计算、向量计算、LLVM、列存储、算子复用、内置的sharding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