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整理:盘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个海,第一竟是这里~~中国为什么没有峡湾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km冰川

百川归海,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左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从古至今,中国人探索海洋的脚步从未停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地球

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星球

而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是“海洋”

话说

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但世界上最大的“海”在哪儿?

可能很多小伙伴就不懂了

今天,就带你一起认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10个海

10

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位于西北太平洋,堪察加半岛以西,千岛群岛以北,面积约158万km²,属于边缘海,最深处3372m。

白令海

白令海的名字来源于航海家丹麦人Vitus Bering,它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北端为白令海峡,南边为阿留申群岛,面积约229万km²。

塔斯曼海

塔斯曼海位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面积约230万km²,以荷兰探险家Abel Janszoon Tasman命名。

地中海

地中海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面积约250万km²,平均深度1500米,最深处5267米。

地中海沿岸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后出现了古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后来的文艺复兴。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位于中美地峡东边、古巴以南、小安的列斯群岛以西,面积约275万km²。

加勒比海岛屿众多,在大航海时代,为海盗提供了栖息之地。

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位于南极洲,在南极半岛以东,以苏格兰水手James Weddell 命名,面积约280万km²,海域的大部分区域在冬季为冰架所覆盖。

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南部,中南半岛东部、菲律宾以西、马来群岛以北,面积约350万km²。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

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位于阿拉伯半岛以东、印度半岛以西的印度洋上,面积约386万km²,北连波斯湾,是国际原油输出通道。

珊瑚海

珊瑚海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新几内亚东南、所罗门群岛西南,面积约479万km²,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大堡礁就在这里。

菲律宾海

菲律宾海位于菲律宾群岛东边,关岛以西,面积约517万km²。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就在它的附近。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山地、丘陵、雪山、高原、沙漠、盆地、原始森林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景观类型。但是,有一种地貌,咱们中国没有,那就是峡湾。

峡湾是什么?

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是海水入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

峡湾之王—松恩峡湾

具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第四纪大冰期(约200-300万年前开始,1-2万年前结束),高纬和山地地区冰盖或冰川广泛发育。

冰川运动过程中,将山谷或河谷侵蚀成为“U”形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蚀和展宽的结果。而地形落差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冰川下蚀能力越大;同样,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蚀力也会越强。松恩峡湾最深处可达1308m)

冰期结束后,冰川后退,海水入侵,形成峡湾。

河谷/山谷——U型槽谷(冰川侵蚀)——海水入侵——峡湾

左:峡湾形成过程(图源 | 星球研究所)

右:松恩峡湾的“U”型谷断面(图源 | 葛肖虹)

峡湾分布的地区,往往海岸线曲折而漫长,比如有“峡湾王国”之称的挪威,假设将峡湾部分拉直(如下图),海岸线长度会从现在估计的2.9万千米降到2500千米。

峡湾其实就是一种海湾。除了峡湾外,我们再来看另一种海湾——谷湾,它长下图这样。

谷湾

虽然都是海湾,但谷湾和峡湾是不同的。谷湾,又称溺(nì)湾,是一种狭长的楔形入海口,是由河流自然侵蚀而成的河谷,因陆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局部沉没至海中之后所形成。简单来说,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的产物,而谷湾是河流侵蚀的结果。

全球主要在哪里?

从上图可以看出,峡湾主要分布在高纬沿海地区:北半球主要有挪威、丹麦、冰岛、加拿大、阿拉斯加地区,而南半球为新西兰和智利南岸。这里第四纪入海冰川发育,之后气候变暖,冰川后退,海水入侵。

来,我们一起欣赏全球峡湾的静谧美景:

从左往右依次为:冰岛西峡湾区(图源Guide to Iceland)、格陵兰岛Scoresby Sound、加拿大Saglek峡湾(图源美国国家地理)、新西兰Milford Sound(图源Getty)、智利Comau峡湾

讲到这里,相信你可能已经发现我们国家没有峡湾的原因了。

要形成峡湾,首先得有入海的冰川。虽然我国有冰川U型谷,但这些冰川谷都处在内陆,并没有与海洋相连,当然也就无法发育典型的峡湾地貌。

我国现在的冰川分布区域

峡湾旅游,你怎么看?

很多人都说没有去过峡湾,就等于没有到过挪威。挪威作为峡湾之国,拥有1200多个峡湾,其中,挪威西部的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2005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描述的:两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峡湾拥有原始秀美的海湾景观,是风景最为秀丽的地区之一。挪威海上,耸立着1400米高的狭窄而陡峭的岩壁,在海面以下绵延500米,造就了此处独特的自然美景。峡湾中,悬崖峭壁上是数不清的瀑布,自由欢畅的河水穿越落叶和松叶林流入冰湖、冰河和崎岖的山地。一系列陆地和海洋景观(如海底冰碛和海洋哺乳动物),共同构成了这里突出的景致。

如果要评估挪威峡湾旅游业的开发条件,该如何作答呢?

有利区位:

峡湾地貌大多位于高纬地区,可见绚烂的极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发展峡湾旅游的基础。

峡湾旅游的发展受政策支持(可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居民收入)。

不利区位:

峡湾两侧地形陡峭,不便于旅游设施、基础设施的建造,交通不便,且接待能力有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两侧陡壁可能有崩石、落石等,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其实不单单是峡湾,任何一个美丽的地方如果要发展旅游业,都需要综合考虑景观的观赏价值,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游客市场来源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保障等多方面的情况。我们掌握了这些评价的角度,再结合不同的区域背景信息,那这类型的试题,咱们就都不怕了。

去在极光出现的海岸,看冰川数万年前走过的路,这是小编还未实现的愿望,当我们把地理学好了,知道这种美景是怎么形成的,在真正看到它的那一刻,相信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你是否也想亲眼看看峡湾呢?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呀~

中国12处沙漠,有的称沙漠,有的称沙地,其区别何在?科学界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沙地。因此,从沙漠、沙地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别。

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01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02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发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春季开花的短命植物群落最引人瞩目,冬季的雪景、春季的鲜花、夏季的绿灌都各有特色。”

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

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03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 ,移动速度较小 。

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 ~ 300 米,最高的达 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向北 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 ,为主要牧场。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

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

Tengger Desert

04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

在腾格里深处有许多湖泊,远远望去,湖边堆堆盐囱恰似冰雪,湖面泛着银光,犹如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图片大沙海冰川。如面积有30公顷的沙漠高地湖泊高墩湖,湖里不但有鲤鱼,湖上还有野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平坦如坻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骆驼游荡。那里最著名的是通湖草原,地势低洼,原为一沙漠深处的内陆湖,周围草场片片,有很多双峰骆驼。

第五大沙漠

--柴达木沙漠

05

柴达木沙漠是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

第六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06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库姆塔格"这个词来源于维吾尔语,维吾尔语中是“沙子山”的意思。中国西部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库姆塔格沙漠”:一个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全称为“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简称鄯善库姆塔格沙漠),面积1880平方公里。

另一个在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姆塔格沙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90°27'E~94°48'E,北纬:39°00'N~40°47'N),该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

07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

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第八大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08

乌兰布和沙漠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境内。北至狼山,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季风强劲。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解放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在蹬口县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沙漠内除种树种草外,还开辟出20余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莱、葵花籽及各种瓜类。乌兰布和沙漠日照丰富,可以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湖池广布,有发展农、牧、林、渔业的良好条件。

第九大沙漠--毛乌素沙地

Maowusu Shamo

09

毛乌素沙漠( 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这个地方,终于从地理课本移进历史课本了!

第十大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

010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第十一大沙漠

--科尔沁沙地

011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

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

第十二大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012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 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 南与蒙古相连, 北达海拉尔河北岸,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 270km , 南北宽约 170km 。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

一起来做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半岛西部沿海形成了众多两岸崖壁陡峭直立、谷底宽阔幽深的峡湾,东部则形成了众多平行分布的河流和湖泊。

卑尔根以多雨闻名,一年平均降雨量最高达2578毫米,又被称为“雨城”。

(1)比较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2)推测图中波罗的海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3)分析卑尔根被称为“雨城”的原因。

(4)说出形成半岛西侧宽阔幽深峡湾的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地貌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东侧:河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自西向东流;流速慢。(或西侧: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自东向西流;流速快)

(2)盐度低。

原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隆水量大于蒸发量;周围河流众多,淡水注入多;海域封闭,海水交换不便。

(3)西面临海,水汽充足;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4)作用:冰川侵蚀。

影响: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有利于海洋渔业生产,独特的海岸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详解】(1)阅读图文材料,图中显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受地形影响,河流由西向东流,流程较长,流速相对较慢,且流域面积范围较大;而西侧受地形影响,自东向西流,流程短,流速较快,但流域面积狭小。

(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罗的海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蒸发量弱;且受区域内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大大多于蒸发量;汇水区域内注入的河流多,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导致海水盐度比其他海域的海水盐度低;且波罗的海又属于内海,与大西洋海域的交换不便,因此相比之下,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卑尔根所在位置,面向大西洋且临海,水汽充足,处于迎风坡,且常年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湿气流充足,降水量大且均匀。

(4)根据题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宽阔幽深峡湾主要是在第四纪冰期,受到冰川侵蚀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该地貌由于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浪较为平静,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且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生产等;其独特的海岸峡湾风光,景色优美,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的收入。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世界第三大冰原,冰原上多花岗岩山峰,山体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有。托雷峰海拔3128米,相对高度1227米,在最顶端有一个高达50米的冰川,它就像一座直插云霄的匕首,从任何一个角度攀登,其坡度都在80°以上(左图),是世界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之一。右图示意塔状尖峰的发展示意图。

(1)归纳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地形特征。

(2)简析百内国家公园塔状尖峰形成的地质过程。

(3)说明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形成的原因。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地势起伏大,东部较平缓;海岸线漫长曲折,多岛屿。

(2)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碎,裂隙(节理)发育;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外力持续作用,裂隙两侧岩石易在重力和侵蚀作用下剥落。角峰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3)冰期时期受冰川侵蚀形成了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形成峡湾。

【详解】(1)分析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较高,且区域内部等高线稀疏,边缘密集,该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从等高线数值分布看,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且西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缓。注意还要表述海岸线和岛屿分布情况,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岸线曲折漫长,岛屿较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区,两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导致山脉隆起,山脉在隆起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节理(山体岩石破碎,形成裂隙) ;山脉上升到一定高度,开始被冰川覆盖,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等作用,山体逐渐形成角峰;冰川、风力和重力等外力持续作用,角峰进一步被侵蚀, 裂隙两侧岩石易沿垂直节理剥落,角峰被削得越来越尖,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3)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该区域所处纬度较高,在冰期时,冰川范围扩大,区域受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后来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形成峡湾地貌。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厘子喜光、喜温且不耐寒,要求土质疏松,排灌条件良好。智利中部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车厘子品质很好。智利车厘子采用人工采摘,收获季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从采摘、筛选、加工、冷链包装、最终运输到中国消费者手里,只需要72个小时,批发价格每箱(5公斤)人民币400-700元。“车厘子自由”已经成为近年来年轻人衡量自己收入水平的新标准。近年来,智利车厘子种植开始向南向北扩展,南部地区的农场主为了种车厘子还建造了“房顶”、采取塑料薄膜保护。下图为智利车厘子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和智利南部车厘子种植景观图。

(1)简述智利车厘子在我国销售价格高的原因。

(2)智利南部海岸线曲折,且多幽深的峡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1)上市时间为我国春节前后,市场上水果较少;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市场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品质高,价格昂贵。

(2)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岩石断裂发育;风浪大,海洋侵蚀作用强;山地多冰川分布,受冰川侵蚀形成峡湾。

【分析】本题以智利车厘子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和智利南部车厘子种植景观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农业区位因素、智利南部峡湾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由材料“智利中部独特的自然条件使车厘子品质很好”可知,智利车厘子生长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品质好,故价格昂贵;由材料智利车厘子来用人工采摘”和从采摘、筛选、加工冷链包装,空运到中国消费者手里可知,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需要经过筛选、加工、冷链包装等工序,技术成本高;采用空运,运输成本高;由材料收获季是每年的1月到次年2月可知,智利车厘子上市时间为我国冬季,我国当季水果较少,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较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利南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断裂发育,易受侵蚀;安第斯山脉西坡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铺,多流水侵蚀;地处西风带,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山地多冰川,受强烈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温哥华岛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曾受冰川广泛影响,目前冰川仅存留于山顶地区。

材料二:温哥华市有加拿大“冬季温暖之都”之称,维多利亚市位于温哥华岛的南端,该市集中了温哥华岛50%以上的人口,是温哥华岛上最大的城市。下图为温哥华岛简图。

(1)温哥华岛西南侧海岸分布典型的峡湾地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该地貌形成过程。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维多利亚市成为该岛最大城市的原因。

(3)温哥华市有加拿大“冬季温暖之都”之称,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温度升高,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

(2)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地处海湾内部,港口条件好,海运便利﹔临近温哥华市和西雅图市,经贸往来便利﹔

(3)纬度较低﹔受西部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受温暖的西风影响﹔因东部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且为沿海城市,受海洋影响大,冬季降温慢。

【分析】本题以温哥华岛简图及温哥华岛自然情况为材料,涉及地貌形成过程、城镇区位条件、气温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可知,“温哥华岛是北美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岛屿,曾受冰川广泛影响”,由于该地纬度较高,在气候寒冷时期,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在冰川不断侵蚀下形成U形谷地貌;寒冷时期结束后,随着温度升高,冰川大量融化,不断消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U型谷,形成峡湾。

(2)由于该地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而维多利亚市在岛屿中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城市地处海湾内部,地处水运交通通道上,港口条件好,海运便利;从图中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市周边临近温哥华市和西雅图市,两城市人口众多,经济条件较好,距离近,经贸往来便利。

(3)加拿大地处北温带偏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温哥华相对纬度较低;西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温哥华地处中纬度地区,受温暖的西风影响,暖湿气流不断向陆地输送;温哥华东部为落基山脉,因东部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温不明显;温哥华位于海湾附近,为沿海城市,受海洋影响大,冬季降温慢。故有“冬季温暖之都”之称。综合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羊羊的地理教室、讲地又讲理等

THE END
0.第二章第一节课时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Word教参)步步高2024下图为“某地海岸地貌简图”,图中沙坝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近海水域,近海水域有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据此回答10~11题。10.形成沙坝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 D.冰川堆积11.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B.沙坝向外海方向扩展C.沙坝的面积在不断jvzquC41yy}/|}m0eun1|thv1;559>8784ivvq
1.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2课时教案2025《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2课时教案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册别 必修一 共2课时 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承接上一课时对喀斯特、海岸与冰川地貌的初步认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大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演化过程及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教材jvzquC41yy}/|}m0eun1|thv1;48:87854ivvq
2.第二章第一节课时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课件PPT)步步高2024下图为“某地海岸地貌简图”,图中沙坝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近海水域,近海水域有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据此回答10~11题。10.形成沙坝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 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 D.冰川堆积√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沙坝的位置在近海和外海之间,距离陆地较远,流水作用小,A错误;沙坝是由波浪挟带jvzquC41yy}/|}m0eun1|thv1;559>:7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