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冰川搬运

4.(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漂砾是分布在平坦地区,由冰川搬运来的巨大石块。中国学者对我国西部地区一河谷出现的巨石研究中,发现岩性和两侧山地不同,此河谷周边地区现代冰川规模小,推测该处巨石是由于寒冷的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第四纪冰期中该地发生过6次大的冰川活动,但该区域表面堆积的物质主要是其中距今约7.4万年那次的冰川遗物,左图是该地区在第四纪冰期中发生的6次冰期的冰川规模和对应时间示意图,右图是河谷冰川漂砾。

(1)该河谷出现的巨石是第四纪冰期作用的结果,请分析学者推断的理由。

(2)说明出露的岩层转变为河谷漂砾的地质作用过程

(3)分析该河谷表面分布的冰川堆积物以距今7.4万的冰川遗物为主的原因

(4)学者在我国东部的一些低山和丘陵带也发现了巨石,你认为是否是冰川搬运来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1)漂砾岩性和当地岩性不一致,说明是外来岩石;现代冰川规模小,难以搬运巨大漂砾;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冰川规模大,可以搬运巨大岩石。

(2)岩石受风化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破碎的风化产物,搬运岩石,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且气候变暖,逐渐融化,最终巨大岩石堆积停留形成漂砾。

(3)距今7.4万年冰川规模大,侵蚀搬运强,堆积的物质多,前三次冰川规模小,冰川遗物被7.4万年带来的物质推平、摧毁、掩埋。后面两次规模比7.4万年的规模小,冰川的遗物难以被推平、摧毁、掩埋。

(4)是。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北方冬季气候低,加上第四纪冰期及其寒冷,东部的一些低山丘陵区域可能发育冰川。

不是。东部没有高山,难以发育冰川;东部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巨大石块可能是滑坡崩塌古泥石流等因素带来的。

【详解】(1)由材料可知,中国学者对我国西部地区一河谷出现的巨石研究中,发现岩性和两侧山地不同,此河谷周边地区现代冰川规模小,推测该处巨石是由于寒冷的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故漂砾岩性和当地岩性不一致,说明是外来岩石,并不是本地产物;现代冰川规模小,搬运能力差,难以搬运巨大漂砾;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冰川规模大,冰川搬运能力强,可以搬运巨大岩石。

(2)由材料可知,漂砾是分布在平坦地区,由冰川搬运来的巨大石块。地质作用过程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出露的岩层转变为河谷漂砾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我国西部风力强盛,岩石受风化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破碎的风化产物,搬运岩石,冰川搬运碎石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且气候变暖,冰川逐渐融化,最终巨大岩石堆积停留形成漂砾。

(3)由材料可知,进一步研究发现第四纪冰期中该地发生过6次大的冰川活动,读柱状图可知,距今7.4万年冰川规模最大,侵蚀搬运强,堆积的物质多,而前三次冰川规模小,冰川遗物被7.4万年带来的物质推平、摧毁、掩埋。后面两次规模比7.4万年的规模小,冰川的遗物难以被推平、摧毁、掩埋,故冰川堆积物以距今7.4万的冰川遗物为主。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是可以从冰川存在的角度作答,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北方冬季气候低,加上第四纪冰期及其寒冷,东部的一些低山丘陵区域可能发育冰川,从而冰川搬运巨石堆积。不是可以从冰川无法形成的角度作答,东部没有高山,难以发育冰川,无冰川作用;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巨大石块可能是滑坡、崩塌、古泥石流等因素带来的,而不是冰川。

5.(2023上·广东汕头·高三金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

(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

(3)与北岸相比,分析镇扬河段南岸江岸线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4)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叉)的河道转变。

(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汊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南岸河流注入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江岸堆积泥沙少。

(4)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

【详解】(1)对比16世纪中后期与19世纪初期沙洲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镇扬河段河道原来是顺直、宽阔的,现今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多,河道向弯曲、 狭窄、多分叉转变。

(2)该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数量不断增多,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北岸沉积作用显著,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3)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为基岩低山,岩性较坚硬,抗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南岸河流注入较少,泥沙来源较少,江岸堆积泥沙少;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

(4)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叉转变,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沙洲增多、变大,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影响沿线建筑设施,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6.(2023上·陕西汉中·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又称“旋坑”、“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生于山涧,或深不见底,绝壁陡崖。位于大巴山区的汉中天坑群(32°N~33°N),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类型齐全,“稀、奇、峻、雄、险、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热带、亚热带的岩溶地貌的最北界,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镇巴县的“天悬天坑”,直径100-110米,深183米,崖壁陡直,坑口近乎圆形、又似“心形”入选《地理中国》封面。

(1)分析说明汉中天坑群形成的自然条件。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镇巴县“天悬天坑”的演化过程。

(3)结合天坑的形成现状,预测天悬天坑的未来发育趋势。

(4)分析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答案】(1)有大面积厚层石灰岩地层的分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2)降水或地表水侵蚀石灰岩的裂隙形成洞穴,洞穴渐渐扩大形成地下河,地下河溶蚀搬运,形成了洞穴厅堂;随着溶蚀搬运的持续,大厅不断扩大,洞顶岩石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一个天窗,天窗不断继续扩大,最终形成天坑。

(3)由于坑口宽阔,坑壁陡峭,随着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大量进入,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共同作用下,天坑的直径和深度将继续增大。

(4)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详解】(1)题目要求从自然条件角度答题,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主要从气候和基岩组成两方面回答;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表石灰岩分布广泛,再结合汉中的纬度位置,推测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

(2)结合材料信息,推测影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应该是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演化过程就是发育形成过程,首先形成落水洞,接着地表水不断下渗,形成了地下径流,然后流水不断进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溶洞,然后溶洞继续发育,在降水等外力和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天坑。

(3)据图和材料可知,该天坑现状是直径大,深度深,崖壁陡直,而且当地气候温暖湿润,不难推测天坑还会进一步发育,随着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大量进入,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共同作用下,天坑的直径和深度将继续增大。

(4)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的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由材料分析可知,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END

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

成为更优秀的人 请务必加油(•̤̀ᵕ•̤́๑)ᵒᵏᵎᵎ

01

地理干货 | 9大知识点技巧突破,简洁易背!

02

高考地理纠错笔记,知识绝佳梳理,不容错过!

03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必背),背会就得分!

//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THE END
0.2022河北卷冰川地貌综合题,14分的题平均分估计不到3分特征综合题,其实考查的是现场学习能力。高考试题讲究新,材料新、图示新、设问新,新到什么程度呢?课本上没有,平常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没见过,既然课本上没有,也没有人见过,那老师肯定没有讲过,学生没有学过。 所以,做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现场学习新材料的过程,利用自己的储备知识,结合材料和图示,得出问题结论。jvzquC41pg}t0|tjw0ipo8f189:99A86:a<26;<9
1.2024高考地理实践类问题——作图汇总【解析】【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为材料,涉及自然带类型、自然带影响因素、地形地势特征描述、分水岭的位置、冰川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及原理,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科分析及阐释能力。【小问2详解】河流应由高向低流,河流的流向一般可判断地势的走向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46:?4a:6424=:69<0jvsm